Wednesday, September 4, 2013

進入日本的假冒產品90%來自中國

中國人眼中的日本產品

2013/09/04
      從去年9月中日關係對立引發的抵制日貨運動已經過去1年時間。不少日本企業開始通過宣傳高品質希望擴大銷售。中國消費者又如何看日本產品呢?日本最大廣告企業電通實施的調查顯示,相對於品質和安全性,中國消費者更重視包括知名度和口碑在內的「品牌的信賴性」。

      電通今年7月在中國5個地區實施的消費者對日本產品和日系零售店的意識調查顯示,4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購買日本產品時,沒有受到反日運動的影響,而去 年10月份調查時,這一比例為28%。回答「受到反日遊行影響」的人佔55%,其中有一半表示「其實想買,不過覺得現在是愛國的時候,在乎周圍人的看 法」。

 
      對於日本產品的印象,回答「品質、性能好」的比例從65%提高至74%(圖1)。對於日系零售店,回答「漂亮、乾淨」、「商品的品質好」和「服務態度好」 的比例有所提高。赴日旅遊意向也比上次調查翻了一倍,提高至20%。中國消費者的反日意識似乎有所淡化。(圖2)

      由於中國消費者普遍認為日本產品品質優良,所以不少人認為日本企業應推出適合當地的價格、產品線和流通對策來開拓市場。筆者也贊成這種想法,不過在品質方面,中日的認識似乎存在偏差。

      在中國,不管什麼種類的產品,人氣都很容易集中在3個品牌上。對消費者過去12個月食用的巧克力品牌實施調查顯示,排名第1的品牌的份額達39%,第2位和第3位在10%左右,第4位的份額則為個位數。其他產品的情況也十分相似。(圖3)

       另外,人氣集中于知名度高的品牌。知名度由流通份額和廣告量等因素決定。 購買率排在第1的品牌往往廣告費也最高。巧克力方面,如果將頂級品牌2年裏的廣告費用100%表示的話,那麼第2名的品牌則為25%,第3名為18%。可 見在中國,「知名度高的品牌=銷量大」。

 
      在中國,任何一個市場都擁有接近日本10倍的品牌數。有很多品質差距大的新品牌進入市場,同時也有很多商品被淘汰。如果消費者一不留神買到了有問題的不知名產品,那麼誰都不會表示同情,反而覺得是買東西人的錯。

      處於這種環境的中國消費者漸漸覺得「眾所週知的品牌才是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好品牌」。對於他們來說,擁有大家都有的東西並不是沒個性,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日本企業經常使用「安心、安全」、「高品質」等表述來宣傳其競爭優勢,不過在中國似乎反響平平。說起好品質,大家首先會聯想到的德國的汽車和歐美的化粧品 品牌。創造商品種類的開拓者、高檔產品豐富、如今也走在開發的最前沿,如果這樣來定義高品質的話,那麼日本的品牌則無法上榜。

       相比安心、安全和高品質,中國人更重視「值得信賴」。作為值得信賴的品牌的條件,中國的消費者列舉出了「知名企業」、「口碑好」和「周圍有很多使用者」。作為安心、安全和高品質的條件,則列舉了很多商品的特點,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圖4)

      在中國,知名度、普及率和評論件數與具有信賴直接聯絡,消費者確信「知名度高的產品一定是經受住市場洗禮的好產品」。日本企業雖然高舉著「日本品質」的旗幟,但是商品的品質只是品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中國,市場營銷的本質並不是品質競爭,而是與歐美、韓國和中國企業進行品牌競爭。

     本文作者為日本電通綜研 研究主任 安江真理子










進入日本的假冒產品90%來自中國

2013/09/04
      日本財務省9月3日公佈了今年1~6月海關對冒牌產品等侵害知識產權物品的查扣情況,日本全國共查扣1萬4053例,同比增長0.5%,僅次於2008 年,位居歷史第二。其中來自中國的進口品佔到92.3%,儘管比上一年降低了2個百分點,但依舊佔據壓倒性比例。

     日本海關查扣的是以銷售和轉讓等為目的的進口品。今年1~6月共查扣32萬1412件,在件數上比去年減少一半。除智慧手機用的外殼、DVD、CD外,還擴展到鞋和帽子。文具類以簽字筆為中心,增長了60倍,佔到總量的約10%。

      日本來自中國的假冒產品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急劇擴大。在2003年時來自韓國的最多,佔到60.8%,而來自中國的還不到22%。日本財務省稱「除韓國加強打擊外,經濟發展也使得冒牌產品出口減少」,因此中國所佔的比例越來越提高。









豐田在中國的一場博弈

2013/09/04
豐田將在中國成立生產混合動力車(HV)用鎳氫電池的合資公司,合作夥伴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湖南科力遠新能源有限公司。其背景是希望獲得尖端技術的中國與豐田的博弈。

豐田今年4月在上海展示的混合動力車的試製車,豐田計劃2015年起開始在中國生產。
「甚至在中日關係問題焦灼的時候,中國大使館也進行了強有力的遊說」,熟知合資內情的業內人士如此表示。去年9月,中國駐日大使館向豐田發出了熱情的邀請。

  今年5月與豐田就合資達成協定的科力遠成立於1998年。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鐘發平曾經是鎳氫二次電池的研究人員。該公司的業務主要是鎳材料和民用電池。去年的銷售額為16.8億元。科力遠將混合動力車視作今後可能成長的業務,對此寄予厚望。

  對計劃2015年在中國生產包括核心零部件在內的混合動力車的豐田來說,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必不可少。中國政府對汽車廠商的要求是,電池、馬達和控制裝置這3種混合動力車的核心零部件中,至少有一種由在中國的合資工廠生產。攜手科力遠讓豐田滿足了這一條件。

  中國在很早就開始重視混合動力車。2011年,科力遠斥資5億日元(約合3100萬人民幣)收購了位於神奈川縣茅崎市的松下車載鎳氫電池工廠。這項交 易的背景是中國反壟斷當局指出,在收購原三洋電機後,松下在車載鎳氫電池領域的份額過高。中國駐日大使館當時還向科力遠介紹了精通日語的高管人才,為工廠 運營提供幫助。

  據悉,豐田曾拒絕過中國方面的提議,結果導致了目前在中國的困境。對豐田來說,接受中國提議並非壞事。但雙方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實際利益,博弈今後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