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證券全球經濟學家團隊預測2014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將為6.9%。這是因為由投資主導的高增長轉向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相應的時間。此 外,鉅額地方債務、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公害問題和勞動糾紛等風險因素也很多。因此野村認為中國增長率下降至5.9%的「風險」概率為「10~20%」。據 悉,這一降幅能把世界整體增長率拉低0.3個百分點。
韓臺出口下滑將非常明顯
以台灣為例,2012年對大陸出口為812億美元。佔其總出口額的27.1%,相當於名義GDP的17.1%。由於台灣與大陸2010年簽署了事實上的自由貿易協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如果大陸經濟失速,負面作用將非常明顯。
台灣以往一直將在大陸組裝的半產品銷往歐美,而目前對大陸的出口有所增加,因此更容易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減速的影響。韓國也是如此,韓國對華出口的40%面向在中國國內的消費和投資。
新加坡在華投資巨大,這有可能成為致命傷。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顯示,2012年新加坡對中國直接投資額比去年增長3.3%,達到65億 美元。按投資餘額計算,僅次於香港和日本,位居第3位。例如新加坡房地產開發商嘉德置地集團的保有資產中,中國(包含香港)所佔的比重達到約40%。如果 中國房地產行情趨於惡化,負面影響將難以避免。
此外,資源價格下滑帶來的波及效應也將非常明顯。中國是資源和能源的主要進口國,例如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額佔到世界總進口額的6成以上。國際商品行情在過去 10年裏一直呈現活躍態勢,這正是因為中國持續擴大了資源等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國的高增長神話已經籠罩陰影,認為「(資源價格持續上升的)超級週期已經 終結」(美國著名投資家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的觀點正日趨加強。
受反腐反貪的影響,中國的高額消費正在迅速冷卻。民間調查機構發佈的2013年「富豪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率是2007年開始此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SMBC日興證券的肖敏捷認為,「以品牌產品等奢侈品出口為主的法國和意大利對華出口增速將放緩」。
美國可憑藉內需克服影響
另一方面,針對中國風險「抵抗」能力強的則是美國。雖然中國是美國的第3大出口對象國,但是對華出口額僅佔美國名義GDP的0.7%,個人消費佔美國的約 70%,只要內需堅挺,便可彌補外需的下滑。中國風險對美國依存型經濟的墨西哥、與中國經濟聯絡較弱的菲律賓的影響估計也很有限。
從日本對華出口的主要品目來看,可以劃分為電子零部件等再出口和汽車、金屬加工機械等面向當地需求的出口兩種。中國的設備投資和內需增長放緩將對日本的企 業收益產生影響。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大塚崇廣認為,「中國政府已認識到設備過剩問題,不能對一般機械出口抱有太大期待」。據野村推算,中國的 GDP增長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日本的增長率將被壓低0.5個百分點。
另外,也不能無視股價下跌和逆資產效應的波及效應。由於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減速,上證綜合指數今年以來基本上將呈下跌趨勢,當前約為2100點,在07年 峰值時期的3分之一左右徘徊。中國股票與全球主要股票行情的關聯性比金融危機之前有所加強,中國風險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與中國股票關聯性最高的股票市場為英國,其次分別是南美、歐洲新興經濟體、中東和非洲。這是因為,在英國股市,英國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和必和必拓 等為代表的礦業、能源板塊所佔比重較大,很容易受到中國經濟減速導致的資源價格下滑影響。擁有眾多能源相關企業的南美也是一樣。
令人意外的是,日本股市與中國經濟的關聯性非常低。其原因在於日本出口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另外幾乎不擁有資源產業。今後,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惡化,股市大幅下跌,為了保值,海外投資者還有可能掀起搶購日本股票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