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漢字簡化是瞎折騰
廣東省官媒之一的「時代周報」最新一期刊登大陸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長唐翼明的文章,指漢字簡化後遺症繁多,就是「典型的瞎折騰」。
這篇文章指出,百餘年來,仁人志士害怕亡種絕國,於是傚法西洋,奮起革命,同時銳意於種種革新。但是不免性急,又常常短視,結果往往欲速不達,好心辦了壞事,尤其在文化方面更容易犯此種錯誤。
唐翼明認為,漢字簡化就是一例,以為筆畫簡化後小孩學起來容易,大人寫起來省時。哪裡料到幾十年後會發明電腦,一鍵下去繁簡不分,難易無別。
他指出,幾十年來在文字改革上所耗費的無數人力、心力、物力,今天看來大部分都是無用之功。不僅費力不討好,留下一堆後遺症,又得花幾十年來收拾、補救,還不知結果如何。
文章批評,中共的漢字簡化只是文字改革的初步,終極目的是要「拋棄漢字的象形系統,改學西方的拼音,亦即漢語拼音化」。這種自掘祖墳的宏圖大計今天已經沒人敢提了。
唐翼明列舉漢字簡化的七大後遺症,包括:一、破壞漢字的造字邏輯,多數只是為了簡化筆畫「而不講什麼道理」;二、損壞漢字固有的美;三、造成閱讀古籍的障礙;四、增加大陸與海外華人溝通的困難。
他又說,五、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漢字的數量;六、造成漢字使用混亂;七,現在用簡體字印古書,可想見未來在古籍校勘學上,「1957年」(大陸從這一年開始推行漢字簡化方案)必將成為一個重大「添亂的分水嶺」。
文章強調,僅僅上述7點後遺症,就足以證明恢復正體字的必要,簡化漢字就是典型的「瞎折騰」。
文章呼籲大陸先從公文、學校教科書、正式書籍(特別是古籍)使用正體字,若干年後再推行報刊採用正體字;最後,凡印刷物都用正體字,簡體字只限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