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的企業市值排名明顯後退。金融危機之後,中石油曾一度超越美國企業高居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一,但9月底已經退至第11位。去年年底曾排名前十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也都跌出10強。
市場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期待正在消退,股價也被迫進行調整。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通過大規模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但隨後便出現對通過影子銀行進行融資可能造成不良債權的擔心。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日本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經濟調查部部長門司綜一郎指出:「由政府主導的經濟運行正暴露出其局限性」。
但總體來看,中國企業的下滑還是比較小的。儘管金融和資源公司在市值排行榜上靠前,但最近幾年網絡服務業的騰訊、汽車領域的長城汽車等排名不斷上升,產業厚度增加,這一點不同於嚴重依賴資源的俄羅斯和巴西。
截至9月底,從第一名的蘋果到第九名為清一色的美國企業。隨後是名列第十的是瑞士製藥巨頭羅氏集團,該公司從去年年底的第23名躍升。已開發國家在年終排行榜上壟斷前十的現象,上次還是發生在2005年。
市場對美國企業給予高度評價的理由是具有強大的品牌力和產品國際競爭力。在IT(信息技術)和消費品領域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不僅在美國國內,還在新興市場國等世界各地不斷賺取利潤。
市值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通過壓倒性的品牌力將銷售市場擴大到全球。作為主力產品的智慧手機「iPhone」儘管眼下利潤率下滑,但銷售額仍保持著2位數的增速。
美國製造業的復甦也非常顯著。通用電氣(GE)升至第6位就是典型代表。該公司壓縮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金融業務,飛機引擎等產業部門則成為利潤復甦的原動力。
作為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一度遇到新興市場國的攻勢,但在危機後的5年間對經營進行了錘煉。三菱UFJ投信的首席戰略分析師石金淳認為:「在頁岩氣革命的支撐下,美國經濟潛力和美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盈利能力受到高度評價」。
從零售業巨頭美國沃爾瑪的排名上升這一點來看,美國個人消費已經顯著好轉。對於旗下擁有鐵路與食品業務的綜合企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日本企業也在逐步收復失地。豐田汽車從去年年底的第27上升到本次的第15,成為自2006年底排名第7以來的最高名次。由於日元貶值及在北美銷售良好,對利潤擴大的期待不斷提升,在亞洲製造業的範圍內,已經超越韓國三星電子(第20)。
對安倍經濟學的期待也推動日本股價整體回升。通過收購美國手機運營商來加速拓展海外業務的軟銀也從去年年底的第186升至86位。
重視股東的經營也贏得了市場的好評。蘋果公司在二季度回購了約160億美元的本公司股票,創下美國企業單季度回購記錄。微軟也在9月中旬宣佈將季度紅利上 調22%。把充裕的現金用於增加分紅和回購本公司股票。這種有效利用資金的舉措顯示出企業托升股價的姿態。
在印度與巴西等國,由於擔心在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經濟仍處於停滯,使股價受到打壓。巴西中央銀行在本週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上已決定連續第5次上調利率。
隨著美聯儲(FRB)決定推遲縮小量化寬鬆規模,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暫時得到緩解,但仍有不少觀點認為熱錢正流出新興市場國,轉向已開始走出最困難時期的歐洲。
(川上穣 紐約報導)
「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居住於香港的中國問題觀察家蒂莫西·彼阿德森(音譯)如此表示。中國在上海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有觀點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受到威脅,但彼阿德森對此持反對意見。
(川瀨憲司 香港報導)
中國海關總署10月12日公佈的9月貿易統計數據顯示,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微減了0.3%,3個月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一方面是因為去年9月的出口增長 本身相對較快,接近兩位數,不過也顯露出外需增長勢頭放緩,出口導向型經濟復甦困難等因素。由於資源等產品進口出現增長,中國9月的進口額增長了 7.3%,連續3個月增加。
9月份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貿易收支為順差934.8億人民幣。出口方面,以電子、紡織品為主面向東南亞和美國的出口表現堅挺,不過與市場的大多數預期相反,出口額低於上一年的水平。
人們對新興經濟體經濟減速的擔憂加劇,加之上調美國債務上限等問題而引起的混亂,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的進口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原因在于中國企業看好國內的基礎設施需求增長,紛紛擴大生產。另外由於資源價格處於低位,鐵礦石等原料的進口大幅增加。1~9月的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長了9%,煤炭增長了17%,原油增長了5%。
7~9月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了6%。從主要地區來看,面向歐洲的貿易總額增長了3.5%,和1~9月的累計貿易額(減少0.8%)相比,當前與歐洲的貿易正在復甦。7~9月與日本的貿易額減少了5.3%,持續呈下滑趨勢,不過減幅有所縮小。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運輸鐵礦石和穀物的船舶運費已經漲至2年來的高水平。在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增加鋼鐵原料和穀物等部分產品的大量採購。不過,認為原料採購擴大是中國經濟復甦徵兆的觀點並不多。
該指數在2008年雷曼危機前曾創出約1萬2000點的最高水平,隨後由於經濟衰退和新造船舶的增加導致船舶供應過剩,2012年9月一度跌至600點左右。
佔全球海上運輸約70%的中國正在積極採購鐵礦石,從而推高了海運指數。中國8月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約10%。在本月的國慶節長假結束後,採購意願依然旺 盛,日企日本郵船稱「前往中國的運輸眼下仍非常堅挺」。面向歐洲和美國的鐵礦石運輸基本沒有增長,而中國則增長明顯。
在中國,中小鋼鐵企業已經開始增產。8月粗鋼產量達到6627萬7千噸,同比增長13%。房地產等民間需求和地鐵等政府需求依舊堅挺,但由於需求跟不上供應擴大的腳步,鋼材價格正在下跌。
從上海的鋼材交易價格來看,主要品種熱軋卷目前為每噸3560元,與創出近期高點的1月下旬相比下跌了15%。
此外,中國食用油和作為家畜飼料的穀物進口也在擴大。8月中國從巴西等國的大豆進口量為637萬噸,同比增長44.1%。不少觀點認為,中國為抑制國內豬肉價格的上升,今後仍會以豐收在望的美國穀物為中心積極採購大豆和玉米。
此外,船舶供給增加的勢頭正在放緩,這也是推動海運指數上升的原因之一。從大型運輸船的竣工情況來看,2011年為250艘創歷史新高,但2013年已經減至約100艘。
面向中國的資源和穀物運輸今後仍將持續保持增長勢頭。中國粗鋼產量2013年有望比去年高出1成。
資源、穀物等的運輸量本來顯示實體經濟的活躍程度。但新興經濟體減速態勢在持續,因此大和證券高級分析師五百旗頭治郎指出,「僅僅觀察鐵礦石運輸的強勁數據,還無法斷言正在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