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和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將出席歷時2天的該會議。在10月10日的討論中,各方將圍繞全球經濟前景以及風險交換意見,探討如何開展合作以避免經濟減速。而各成員國關注的重點則將是美國的財政問題。
在美國,由於國會朝野兩黨對立,聯邦預算遲遲得不到通過,部分政府部門關閉。如果在本月17日前仍不能就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達成一致的話,很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債的債務違約。
如果美國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不斷加強,將會導致全球性股市下跌和美元暴跌等金融市場的混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8日發表的全球經濟預測中強調稱這將成為「新的下行風險」。並警告稱,如果提高債務上限失敗,「將嚴重打擊全球經濟」。
(森本學 華盛頓報導)
三中全會看「壯士斷腕」決心
2013/10/11
由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新領導層已經啟動半年有餘。倡導擴大內需等經濟結構改革的李克強總理能否確立中國未來穩定增長的路線?而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
能否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推動者?在預測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終結的中國經濟前景之時,世界密切關注的是將於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
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將會確定中長期改革路線的該次會議上,中國領導層是否會對改變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動真格將得以印證。
中國需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利用市場力量提高效率,改變依賴過剩投資的經濟體制。如果不推進這些改革,中國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中國國內的危機感也很強,但意見往往容易偏向於要推進改革需要保持增長。
在李克強發表演說的5日後,中國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其中包括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 1000公里等截至2015年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方針的具體案例。內容沒有提及新增財政支出,顯示要與經濟刺激政策劃清界限,但在今年上半年經濟減速 日趨明顯的7月以後,中國政府更加關注的是如何支撐經濟增長。
當然,投資本身並沒有錯,要保持經濟增長,投資必不可少。實際上,在中國的內地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十分落後,應對地震和洪水等災害的設施還不夠完善。
但是,由於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龐大的投融資資金流入了國有企業,結果導致了設備投資過剩和房地產價格暴漲。而鋼鐵和造船等中國重工業企業的設備開工率目前僅為7成左右,設備過剩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而依賴投資的政策運作如果稍有偏差,將導致上述問題進一步惡化。此外,資金大量流向中國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相反民間的技術革新和新商業模式無法得到扶植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1978年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政策,1993年的會議則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三中全會一直以來在中國的發展道路上承擔著歷史性的責任。
由政府進行監管的金融、城市和農村不同的土地制度、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的社會保障、缺乏透明度的財稅制度……。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涉及各個領域,根深蒂固。李克強表示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雖然滲出些許悲壯,但也表現出了要推進改革的不易。
中國新領導層能否邁出推進改革的嶄新的一步。世界第2大經濟體描繪的未來藍圖對世界而言也至關重要。
(大越匡洋)
「安倍經濟學」有兩個遺忘物。
首先是日本因老齡化而持續膨脹的社保費用。日本用於支付醫療、養老金、護理等的金額已經突破1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3萬億元)。其中,國家用於 社會保障的相關費用也逼近3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超過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DP)2倍的債務也正日積月累。
按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安東·布朗(R. Anton Braun)先生的推算,「單憑提高消費稅來使財政收支保持平衡的話,消費稅率必須超過30%」。因此,為了在未來減少增稅更需要的是抑制社會保障費的支出,但是安倍政府似乎對此並無熱情。
日本執政黨的相關人士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都異口同聲的表示這是「小泉政權時代留下的後遺症」。在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的時代,其曾確定過從2007年起的 5年裏,每年將社會保障費的增加額壓縮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9.19億元)的政府方針。然而這項舉措卻招致了批判,被認為是「拋棄老年人」的舉 措,最終導致了2009年的政權更迭。這些記憶也都影響著現在執政黨內的人士。在擁有高投票率,政治影響力不斷增強的老齡人群面前,當權者也不願冒著風險 去嘗試改革。
日本70~74歲老年人的醫療費自行負擔部分明年春季有望從現在的10%提高至20%,這項舉措在安倍去年12月上台執政時曾被推遲。雖然安倍政府還計劃 提高面向高收入人群的護理服務的自行負擔比率以及對高額療養費進行調整,但這些都談不上是根本性的抑制社會保障費支出的措施。
養老金是最大的一塊。據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鈴木亙預測,按目前的情況,日本企業員工等加入的養老保險(厚生養老金)的累積資金到2038年將會面臨枯竭。如果考慮養老保險的運營成本以及保險費的未繳納率,也難以保證日本政治家們提出的所謂「100年安心」。
「安倍經濟學」的另一個遺忘物是對作為其增長戰略第三支箭中心內容的醫療·護理、農業、雇用等領域的嚴格的限制性政策的重新調整。
設置「國家戰略特區」可謂是安倍改革的一個亮點。然而對於如何放寬特區內的雇用規則這一焦點性內容,日本厚生勞動相田村憲久卻表示「必須謹慎對待」。日本 之所以需要進行以調整限制性政策為核心的結構改革,是因為這樣可以通過促進競爭及技術革新達到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效果。
安倍上台後雖然憑藉其金融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如果就此鬆懈,在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增長戰略的政策制定上出現怠慢的話,「安倍經濟學」將離成功遠去。
日本的第一波生育潮(1947~1949年間及其前後)時出生的一代人將在東京舉辦奧運會後的2020年至2025年間成為75歲以上的高齡人群。希臘在2004年盡享奧運盛宴後事實上陷入了財政破產。日本不應重蹈覆轍。然而,留給日本的時間並不多。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經濟部次長 瀨能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