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可是,我總會對學生説,書,有作者,有編輯,是存在的物件,基本上,如果沒有人焚書坑儒,書,是不會消失的。可是,網路的事情,只要你手機沒電,就會消失了。而且,寫網志的人,大多可以説一些不負責任的説話。如,某些「日本教我的事情」之類的網志。
有很多人,都會因為一篇網志説中他們的心底話,就在各社交媒體廣傳。而當中,有一種常被廣傳的網志,就是日本有多好多好,香港/中國是不是應該學學日本 呢……之類的文章。這種網志,有好幾個特色:首先,寫文章的人,大多是佚名,或是裝無名的作者。因為,有名人寫這種文章,大家不會相信,而廣傳,就沒有 「英雄所見略同」的身份認同感。這些文章,大多敘述作者如何在日本去一次旅行,或是參觀一家小學校,就把他們所看見的,就是日本的全部:日本的火車真的是 舉世聞名的準時。日本人真的很有禮貌。日本人的商品包裝絕不馬虎。日本的小學生派飯也是由學生輪流去做,因為這樣要學生知道如何服務別人。日本的小學生都 喝牛奶,而喝完牛奶之後,他們都會習慣把瓶子平放在托盤上,這樣就不會那麼容易摔破玻璃瓶子。日本的綜藝節目,會為一些大家不起眼不在乎的事做專題,如這 個世界最鋒利的刀對這個世界最快的子彈,那個會嬴?這些都是日本人求真的精神的極致。還有,日本的消費文化,有很多「大人」的文化。日本人的廣告有「大人 的零食」,也有「大人的啤酒」、「大人的玩具」、「大人的電腦遊戲」、「大人的漫畫」,反觀台灣,零食、啤酒、玩具,都好像把目標群組定在二十五歲以下的 族群,好等吃零食的人,都好像是長不大的人一樣……等等。
而在日本留學的經驗告訴我,日本雖然很好,中國或香港或許都有很多不及日本的地方。可是,每每給日本人看到這些列點式陳述的「日本多好」的文章,他們都會 覺得香港人,有點奇怪。比方説,我的朋友,在大學當教師的K説:「我也明白,很多人對自己自身的文化,都有很多意見。一些東西,看得太近,一
「或許,我們都覺得外國的比較好。至少,你們的鐵路有人身事故的時候,你們的鐵路員會説『真的很對不起』(もうしわけございません),但我們的局長,就只會看著香港金鐘站那種塞人的狀況,會叫人『等多班車』。」我答。
K苦笑,但我在他的笑意中,看到一些驕傲。也許,在K心目中,香港還是比東京差一點點的。而那一點點,是香港人,三代之後,都不會追得上的。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