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 2014

互聯網金融的活力、激戰與命運

互聯網金融的活力、激戰與命運

2014/04/01
   中國互聯網服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控股正在擴大基於智慧手機的消費者金融服務。目前已經進入零售店結算與資産投資等跨越一般互聯網企業框架的業務。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互聯網企業的崛起正越來越感到警惕。

阿里巴巴最早將於4月在便利店「7-11」旗下的廣東省店舖提供利用「支付寶」來結算商品貨款的服務。進店顧客通過智慧手機出示對應自己支付寶帳號的條碼,店員利用店內設備讀取之後,利用銀行存款帳戶內資金進行的支付就將完成。

  在廣東省會廣州市,已在3月中旬搶先提供這項服務,廣州市的一家店舖稱:「以年輕人為中心,用戶正在迅速增加」。此外,以廣東省為根據地的當地便利店「美宜佳」也將在全國約5千家店舖引入同樣的結算手段。店方和消費者可以節省交換零錢等現金的時間。

  與此同時,騰訊也已開始面向酒店和火鍋連鎖店提供基於「微信」在線結算功能的結算服務。

  兩家公司激烈爭奪的是計程車費用結算市場。兩家公司分別投資了提供智慧手機搭車軟體的企業。目前正在提供計程車費用打折和計程車司機補貼。

  兩家公司還提供利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購買投資于國債和公司債的投資商品的服務。阿里巴巴于2013年6月推出了「餘額寶」,負責管理其所籌資金的基金公 司在1月資産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與截至2013年連續7年保持國內最大頭銜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相上下。據稱餘額寶的規模到2月底已 經達到5千億元。

  零售店結算和互聯網資産投資在日本是主要由銀行旗下信用卡公司以及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負責的領域。

  關於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發動的攻勢,諮詢公司加施德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大龜浩介分析稱,「由於急劇擴大的電子商務,消費者已經習慣於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而且非常信賴支付寶」。

  在中國,智慧手機正在迅速普及,用戶人數據稱已經達到世界最多的5億人。支付寶和微信的結算功能在外出時也能使用,這也將支撐互聯網企業的攻勢。

  不過,已經出現遏制互聯網企業擴大金融服務的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在本月中旬宣佈暫停騰訊的二維碼結算等業務。雖然列舉出確保消費者安全作為理由,但在互聯 網行業內部,認為這是由於銀行施加了壓力的猜測出現了擴大。對於銀行來説,餘額寶導致了存款的外流,已經成為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桑原健 廣州報導)




阿里巴巴向銀泰出資6億9200萬美元

2014/04/01
中國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于3月31日宣佈,將向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型百貨店銀泰商業集團出資6億9200萬美元。預計出資比例最終將達到25% 以上。阿里巴巴將把自身電子商務網站與銀泰在中國國內運營的30多家商業設施的服務融合在一起,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阿里巴巴將以2億1400萬美元收購銀泰發行的股票,出資比例為9.9%。同時將受讓4億7800萬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這些債券可在3年內轉換為股票,阿里巴巴的出資比例最終有望達到25%以上。

  兩家企業今後將加強阿里巴巴擁有5億人以上用戶的電子商務業務與銀泰在浙江省杭州和北京等30多處的百貨店與購物中心的合作。

  具體來説,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用戶將可以利用銀泰的商品庫存資料庫,通過互聯網購買中意的商品。積極利用阿里巴巴的移動通信技術,用戶可以借助智慧手機獲 取銀泰促銷信息,將促進實體店舖的銷售。此外,還將討論有效利用大數據,例如通過互聯網分析消費動向,進而預測暢銷商品等。

  將實體店舖與互聯網融合在一起促進消費的舉措被稱為「O2O(線上到線下)」,在中國以流通業為中心,相關業務正在擴大。此外,中國最大家電量販企業蘇寧雲商也在自家電子商務網站與實體店舖推出了同一價格,作為拓展新客戶群的方式對其寄予厚望。

  在阿里巴巴的推動下,實體店舖和互聯網的融合將會加速。因競爭激化而收益不斷惡化的現有零售和流通企業將不得不採取應對舉措。

(菅原透 上海報導)





中信集團借殼上市或是國有企業改革一環

2014/04/01
      中國的綜合性國有企業中信集團(CITIC)決定通過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信泰富對包括銀行、證券和資源開發等集團企業股份在內的資産進行整合。此舉的目 的是事實上實現在香港市場「上市」,擴大來自海外的資金籌措手段。有觀點指出此舉是習近平領導層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環。

 
       此次的交易內容為中信泰富購買未上市的中間持股公司(中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集團企業的股份等帳面價格達2250億元的全部資産。為確保必要的收購資金,中信泰富將面向母公司中信集團發行新股,另外似乎還計劃實施公募增資。

        兼任中信集團和中信泰富一把手的常振明主席強調,要繼續發展需確立法制制度,與國際社會聯絡緊密的香港是理想基地。美國評等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資金籌措手段的擴大、透明性的提高和企業管理的強化值得期待」。

        中信集團是在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主導下,于1979年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的「元老」。創始人榮毅仁被稱為「紅色資本家」,後擔任過國家副主席一職。中信集團目前是中國有代表性的綜合性企業,涉足從金融到能源等廣泛領域。

        中信證券的王東明董事長3月28日表示,中信集團一直是改革開放的踐行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信集團的建立就是為了改革開放,把中國技術、資金和改革開放的決心向世界展現。透露出此次決定反映了政府的意向。

         不過中信集團的持股比例和資産銷售的具體內容仍不透明。中信泰富投資約1萬億日元的澳大利亞的礦山開發項目遇挫,還有觀點認為此舉的另一個目的是救濟該公司。

    (粟井康夫 香港報導)


中國不保本理財産品餘額達2.8萬億

2014/04/01
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于3月31日之前相繼首次公佈了不保本理財産品的銷售餘額。截至2013年12月底的餘額合計約為人民幣2.8萬億元,佔理財産品整體的30%左右。銀行方面再次顯示出投融資對象破産將不兜底的方針。中國金融系統的不安可能出現擴大。

理財産品是中國面向個人的資産管理商品的總稱。不保本的理財産品有望獲得較高利息,其投融資對象包括地方政府旗下的企業和房地産企業等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企業,被認為是處於管理部門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的核心。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31日之前公佈的截至去年底的不保本理財産品的銷售餘額合計為2萬8264億元。其中,可與 2012年底進行比較的中國銀行增加了59%,建設銀行增加了37%。據銀行監管部門統計,2013年底的理財産品餘額大幅增加了44%,增至10萬 2100億元。

  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易會滿行長在記者會上強調,理財産品「代售方是可以免責的,信託公司賣者有責,而買者需要自負」。同時表示「只要是金融業務就會有金融風險」,暗示了可以出現債務違約的認識。

  中國的證券管理部門從今年開始提高了上市銀行對理財産品的公示標準。旨在通過市場的壓力抑制以不透明的形式持續膨脹的影子銀行。此前,不保本理財産品在合併決算的對象之外,是否公開由銀行自行判斷。

  中國四大銀行從原則上接受理財産品的債務違約的話,將會出現一直依賴理財産品的房地産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以致銀行遭受連鎖損失的風險。各銀行正在加速進行增強資本等準備,以備不測事態。

  四大銀行2013年的凈利潤合計比2012年增加12%,達到約8000億元。雖然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保持了較高水平,但是隨著不良債權的增加,增速開始放緩。中國工商銀行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加10%,增幅為11年來最小。

  (粟井康夫、土居倫之 香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