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巴馬出訪時,萊斯幾乎無一例外地隨行,而自己卻很少單獨出訪。換句話説,萊斯可以説是歐巴馬總統的「眼睛」和「耳朵」。
筆者曾經見過萊斯,當時是小布希前政權執政,萊斯擔任在野黨民主黨的外交智囊。她會盯住對方的眼睛,讓視線一動不動。即使對方開玩笑,萊斯也很少發笑。説實話,萊斯給人的印象是她很難被看透內心。
萊斯訪華的真正目的
萊斯9月7日~9日自就任以來首次訪問了北京。表面的解釋是為11月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舉行磋商。歐巴馬總統將出席此次會議,同時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單獨舉行會談,萊斯訪華是為此鋪路。
9月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蘇珊·萊斯(AP) |
熟悉內情的外交相關人士也表示,「萊斯作為歐巴馬總統事實上的特使訪問了北京」。
那麼,萊斯到底傳遞什麼信息呢?朝鮮問題、中美軍事交流、人權問題……。據稱萊斯先後與習近平主席和中國軍方首腦等人舉行了會談,就多種課題交換了意見。
但最大的核心被認為是應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擴大勢力的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歐巴馬總統已決定將對「伊斯蘭國」的空襲由伊拉克擴大至敘利亞。目前正在加緊構建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意願聯盟。有可能為了獲得中國的支持,提出了某種秘密方案。
中國與俄羅斯一樣,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美國最近因烏克蘭危機而與俄羅斯處於「爭吵狀態」。因此,無論如何都希望爭取中國為打擊「伊斯蘭國」提供支持。
詳細觀察萊斯此次訪華的成果,歐巴馬總統的這種意圖就會浮出水面。
在萊斯結束訪華行程的9日,美國主要報紙報導稱,美國政府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萊斯請求中方支持美國打擊「伊斯蘭國」。這位高管表示,萊斯並未獲得中國明確的承諾,不過中國對我們的方案顯示出關心。
也就是説,萊斯的確向中方提出了某種「方案」。
中方的變化
就在2天之後的11日,中國便向華盛頓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歐巴馬政權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的決定,事實上表示了理解。
那麼,萊斯到底在北京提出了什麼方案呢?有一種猜想是,美國希望中國支持美國主導的意願聯盟實施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作為回報,美國將不會對中國當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打擊「獨立過激派」的行動提出異議。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獨立派發起的暴力事件接連不斷。習近平政權加大了對獨立派的打擊力度。
儘管美國政府沒有正面批評上述行動,但是卻指出在維吾爾自治區,「信仰自由」受到嚴重侵害,對中國進行了牽制。今後,如果美國放鬆了對中國的牽制,則可以證明中美雙方達成了某項秘密協議。
2001年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時,中美雙方也達成了類似的協議。中國主張911恐怖襲擊的主犯集團基地組織正在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滲透。受此影響,當 時的布希政權將該自治區的伊斯蘭獨立派勢力「ETIM」認定為恐怖組織。打擊基地組織成為中美雙方接近的契機。
9月,有報導指出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物欲加入「伊斯蘭國」。如果該消息屬實,以在中東的反恐戰鬥為切口的中美合作將愈發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美軍在聯合國大會開會期間啟動了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美國總統歐巴馬在9月24日的演説和首腦級會議上,呼籲外界加強打擊「伊斯蘭
國」的決心和提供支持,力爭營造美國內外的輿論。另一方面,毀滅「伊斯蘭國」的地面戰等課題仍然眾多,難以消除倉促行事的印象。戰鬥的長期化將成為必然的
局勢。
「將與夥伴國並肩戰鬥。需要一定的時間」,歐巴馬23日在出席聯合國大會之前在白宮發表聲明,強調了與夥伴國的合作。如果著眼於長期戰,不得不大幅削減國防費用的美國將很難單獨應付。同時也很難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理解。這種判斷滲透于字裏行間。
歐巴馬宣佈擴大空襲是在9月10日。美國為何這一時間點啟動對敘利亞境內目標的空襲呢?最大原因在於聯合國大會。在16日開幕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國務卿克里擴大了外交戰,而在19日有關與「伊斯蘭國」戰鬥的外長級會議上,通過了團結一致採取行動的聲明。
此外,還同敘利亞周邊國家進行了單獨磋商。伊朗認為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違反國際法」,但同時也承認「伊斯蘭國」構成威脅。通過此次空襲可以看出美國嚴密 的計劃——克里借聯合國大會之機進行最後的關係疏通→開始空襲→歐巴馬呼籲外界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決心和提供支持、組建意願聯盟。
另一個理由是美國輿論。《紐約時報》和美國CBS電視臺最新的輿論調查顯示,支持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舉措的受訪者僅為39%,而不支持者則達到48%。由此可以看出輿論認為,在2名美國記者被「伊斯蘭國」殺害,殘忍影像被播出的情況下,歐巴馬的行動不夠充分。
距離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還剩下1個多月。如果誤判輿論動向,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選舉結果。在野黨共和黨候選人在選戰中譴責了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的舉措。「外交在選舉中不會影響選票」這一美國普遍説法被顛覆,外交姿態上的領導人形象已經成為選戰的爭論焦點。
最後是幾乎已經掌握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基地這一軍事層面的理由。美軍使用偵察機,收集和查明了基地信息。
美國在伊拉克開始空襲是在白天,而在敘利亞則是淩晨。選擇了「伊斯蘭國」最難以發動反擊的時段,由此可以看出敘利亞的複雜情況。美國的想法是由於難以在軍事層面聯合與美國敵對的阿薩德政權,希望在最初階段進行打擊。
今後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何去何從?要摧毀「伊斯蘭國」,地面戰不可或缺。美方的如意算盤是,地面戰交給伊拉克政府軍,在敘利亞地的面戰交給反對派「敘利亞 自由軍」,但這兩方面目前均不具備與「伊斯蘭國」勢均力敵的作戰能力。依賴其它國家的地面戰有可能演變為前景難料的消耗戰。
美軍戰線已經從伊拉克擴大至敘利亞。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促使此前力爭結束與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歐巴馬外交戰略發生根本性改變。
(吉野直也 紐約)
歐巴馬在白宮發表聲明(reuters-kyodo) |
歐巴馬宣佈擴大空襲是在9月10日。美國為何這一時間點啟動對敘利亞境內目標的空襲呢?最大原因在於聯合國大會。在16日開幕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國務卿克里擴大了外交戰,而在19日有關與「伊斯蘭國」戰鬥的外長級會議上,通過了團結一致採取行動的聲明。
此外,還同敘利亞周邊國家進行了單獨磋商。伊朗認為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違反國際法」,但同時也承認「伊斯蘭國」構成威脅。通過此次空襲可以看出美國嚴密 的計劃——克里借聯合國大會之機進行最後的關係疏通→開始空襲→歐巴馬呼籲外界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決心和提供支持、組建意願聯盟。
另一個理由是美國輿論。《紐約時報》和美國CBS電視臺最新的輿論調查顯示,支持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舉措的受訪者僅為39%,而不支持者則達到48%。由此可以看出輿論認為,在2名美國記者被「伊斯蘭國」殺害,殘忍影像被播出的情況下,歐巴馬的行動不夠充分。
距離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還剩下1個多月。如果誤判輿論動向,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選舉結果。在野黨共和黨候選人在選戰中譴責了歐巴馬應對「伊斯蘭國」的舉措。「外交在選舉中不會影響選票」這一美國普遍説法被顛覆,外交姿態上的領導人形象已經成為選戰的爭論焦點。
最後是幾乎已經掌握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基地這一軍事層面的理由。美軍使用偵察機,收集和查明了基地信息。
美國在伊拉克開始空襲是在白天,而在敘利亞則是淩晨。選擇了「伊斯蘭國」最難以發動反擊的時段,由此可以看出敘利亞的複雜情況。美國的想法是由於難以在軍事層面聯合與美國敵對的阿薩德政權,希望在最初階段進行打擊。
今後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何去何從?要摧毀「伊斯蘭國」,地面戰不可或缺。美方的如意算盤是,地面戰交給伊拉克政府軍,在敘利亞地的面戰交給反對派「敘利亞 自由軍」,但這兩方面目前均不具備與「伊斯蘭國」勢均力敵的作戰能力。依賴其它國家的地面戰有可能演變為前景難料的消耗戰。
美軍戰線已經從伊拉克擴大至敘利亞。與「伊斯蘭國」的戰鬥將促使此前力爭結束與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歐巴馬外交戰略發生根本性改變。
(吉野直也 紐約)
美國「反恐」當頭獲取國際輿論
針對美國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動空襲,各國出現了積極加入意願聯盟的動向。這是因為美國總統歐巴馬首先將此次空襲定義為外界很難持反對意見的「反 恐」,而不是糾結于在敘利亞領土上空襲等個別問題,借此來呼籲各國給予支持。以聯合國為舞臺爭取多數支持的工作已經奏效,逐步跨越了國際輿論這道門檻。「為對抗‘伊斯蘭國’的威脅,國際社會必須開展合作。僅靠這一決議還遠遠不夠」,在9月24日的聯合國安理會首腦級特別會議上,為通過成員國有義務對參加「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本國公民進行處罰的決議案,歐巴馬發表演講,強調了上述內容。
如果成員國不制訂國內法律,由104個國家聯名提案的決議將會效力減半。從敦促各國加以應對,提及決議案之後的發言可以看出,歐巴馬十分自信。他在此之前 的一般性討論中進行發言,提到「甘迺迪總統曾説過‘恐怖分子是不可能勝利的’」,搬出了至今仍深受人們喜愛的甘迺迪總統,可以看出其顧忌美國輿論的姿態。
9月24日,英國也轉為準備參加對在伊拉克的空襲,首相卡麥隆在演講中表示,為尋求國會的批准,將於26日召開緊急會議。荷蘭與比利時兩國政府也將在伊拉克境內對「伊斯蘭國」展開空襲,預計將分別派出6架F16戰鬥機。
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各國和已加入敘利亞空襲的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各國,在聯合國大會召開之前,歐巴馬總統和國務卿克里已特地前往做足了工作。美國借助聯合國舞臺向國內外開展輿論工作,正在逐步實現其最初目的。
不過,即便參加對「伊斯蘭國」的空襲,也沒有國家會派遣地面部隊,就連美國自己都已否認派遣。意願聯盟發動的空襲雖然給「伊斯蘭國」造成了初步打擊,但要想徹底剷除混雜于市民當中的「伊斯蘭國」,地面戰將不可避免。
美國對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寄予厚望,但其目前尚不具備與「伊斯蘭國」對等作戰的能力。事到如今,即便提供武器援助,加強軍事訓練,也需要一定的 時間。歐巴馬總統雖已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但如果像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那樣陷入艱苦的地面戰,飄忽不定的國際輿論將有可能轉向。
(吉野直也 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