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現今父母一早將手機、iPad塞到孩子手上,但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企業話事人,非但沒催谷子女自小玩High-tech,更盡量限制少接觸,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懂箇中害處。
科技起家 拒手機當「電子奶嘴」在科技世代成長的孩子,日夜與數碼產品為伴,父母將iPad、智能手機當「電子奶嘴」,「High-tech育兒法」是否精明選擇?若說一班有份打造高科技年代的精英,反其道而行,會否令人難以置信?
蘋果上周發布新iPhone,成為全球焦點,主持發表會的不再是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但《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比爾頓(Nick Bilton)上周發表文章,卻令這位科技巨人的生前點滴又成為話題。
人人以為喬布斯的家,走到哪裏都有電子熒光幕,桌面也可能是觸碰式的iPad,但比爾頓指曾與喬布斯通電話,問喬布斯:「你的子女都愛玩iPad嗎?」結果喬布斯回覆,他們都沒有用,又指家中限制子女使用科技的情況。
比爾頓曾向《喬布斯傳奇》的作者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查探,從他口中得知喬布斯晚上與子女用膳時,會談論書本、歷史以及不同話題,沒有人會取出iPad或電腦,他的子女看來並不沉迷電子產品。
喬布斯限子女用iPad 只談書本
事實上,比爾頓之後問過多位矽谷高科技企業精英,發現與喬布斯的做法相似,如Twitter創辦人威廉斯(Evan Williams),沒有買iPad給兩名兒子,取而代之家中有數以百計實體書本,讓他們可隨手拿起的是書,而不是電子產品。科技公司OutCast Agency行政總裁康斯坦丁諾普(Alex Constantinople),則禁止5歲小兒子接觸電子產品,10至13歲子女只有上學日子的晚上有30分鐘使用時限。
據比爾頓的觀察,相比起在並非處身科技行業的父母,矽谷的高科技父母看來更多限制子女過長時間接觸科技產品,10歲以下子女限制嚴格,幾乎禁絕,有的甚至待子女14歲才給予首部手機,但只限打電話及傳短訊,至16歲才可手機上網。
這些科技巨人靠掌握科技起家,卻要年幼子女與科技保持距離,看似矛盾,但其實原因不難理解。
電子產品成癮 損記憶專注力
研發無人機的企業3D Robotics,其行政總裁安德森(Chris Anderson)便指,他站在最前綫,看到科技可帶來的危險,才不想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雖然子女對他限制家中使用科技產品設時限的做法反感,甚至形容為「法西斯」,但他繼續堅持。
事實上,對於新世代如何沉迷電子產品,情況變得多壞,已不容忽視。美國有調查指,孩子在2歲之前接觸電子屏幕產品,較2011年的10%大為上升。 世界各地近年不乏研究指,長時間沉迷科技產品會損害記憶力及專注力、影響學業、社交技巧等。有專家甚至將之比喻如同酒精、毒品或賭博等,刺激大腦感到歡愉 之餘,也會造成上癮依賴。
活在高科技年代,熟知科技比不懂的確有更大優勢,但不少父母對於子女自小沉迷當中卻不當一回事,又豈是好事?孩子一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拿手機,至晚上 睡在床上也不願放手,好習慣與壞習慣均自小養成。矽谷名人作為父母,千方百計為年幼子女設限制,避免與科技的引誘行得太近,以致失去控制力,箇中道理,顯 而易見。
早前本港衞生署公布調查,指香港的學前兒童開始使用平板電腦的年齡中位數是16個月大,最小更只有一個月大,受訪中小學生有20%每日花逾3小時上 網。父母抱怨子女變低頭族,吃飯時也玩手機,手機或iPad壞了便大發脾氣,但有多少父母留意,科技玩意是否已過度入侵孩子的生活?父母視若無睹又或不當 一回事,會否只是愛變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