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上海隔長江相望的江蘇省南通市,位於這個紡織和化工企業雲集城市的中心地段的家樂福「南通王府店」已經沒有顧客進出,呈現出一片寧靜。在開業8年多的8月20日,該店已經悄然關閉。
因價格競爭陷入困頓
經常從附近經過的一位50多歲的家庭主婦説,「你問關店有沒有造成不方便?那沒有。走路5分鐘左右的地方還有一家‘大潤發’」。大潤發是來自台灣的大 型超市。這家店舖與家樂福在同一條路上。大潤發和家樂福在商品方面也非常相似,即使是在平日的白天也有一定數量的顧客光顧。
2014年8月關門的家樂福「南通王府店」 |
而在20年後,沃爾瑪和大潤發等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包括中國企業在內,大城市的大賣場已經呈現過剩態勢。據瑞士金融巨頭瑞銀集團(UBS)的調 查,大城市消費者的約60%會經常光顧3家以上超市,然後在價格低廉的地方購物。由於每家店舖都銷售基本相同的産品,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
各零售企業陷入困頓,家樂福的數據也反映了這種局面。2013年家樂福在華儘管店舖數較上年增長8%,但銷售額僅增長3%。
據中國零售業信息網站「聯商網」統計,2014年1~6月中國關閉的超市和百貨店達到158家,遠遠超過去年1年的35家。其中外資門市118家。這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地平線集團(HORIZON GROUP)和中國郵政旗下的百全超市關閉了98家門市。但家樂福也關閉了1家,而沃爾瑪則關閉了9家。
家樂福所代表的模式就是利用大面積門市低價銷售大量採購的商品,而支撐這一模式的則是向供應商徵收的各種費用。例如「入場費」。以家樂福為例,一種商品要進入家樂福,要向每家門市支付3000元。如果進入全部約240家門市,就將需要72萬元。
調整商品結構
但即便如此,企業仍希望將商品推向大賣場,這是因為能夠確保銷售規模,但能承受鉅額「收費」的只是一部分大型企業和知名企業。結果,每家門市就都擺上了相同企業的相同商品。
而賣場則依託來自製造商的費用紛紛展開銷售價格競爭。實際上,雖然有店舖將價格下調至低於周邊競爭對手,並以此吸引顧客,但盈利方面的負擔很大。拼「體力」的價格競爭是看不到未來的。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家樂福已經出現調整産品線的趨勢。「最近,入場費等降低的情況多起來」,一家日資大型啤酒企業的幹部表示。由於消費者對食品安心和安全的關注不斷高漲等原因,家樂福已開始摸索以商品質量吸引顧客的模式。
(菅原透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