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後,安倍向記者表示:「我認為這是兩國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改善關係的第一步」。安倍還透露為防止東海不測事態的發生,向中方提議開始運用「海上聯絡機制」,並表示預計將進入事務級別官員的具體作業。
此次中日首腦會談是北京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之際召開的。這是安倍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以來第一次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進行會談,在會談開始時,中日首腦進行了握手。
作為實現首腦會談的環境整備,中日政府7日發表了兩國就中日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8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中國外長王毅時隔2年零2個月舉行了外長會談,就重啟各領域對話,強化合作達成了共識。
為實現兩國首腦會談,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曾在7月訪華,與習近平舉行了秘密會談,轉達了安倍呼籲進行會談的意向,習近平也表示了對改善中日關係的意願。為應對東亞局勢的不穩定、並認識到經濟交流的必要性,中日為重啟對話進行了妥協。
作為首腦會談的條件,中方提出了日本承認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存在領土問題以及安倍晉三今後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等條件。7日發表的四點原則共識,雙方都有向對自己有利方向進行解釋的餘地,在首腦會談上是否有深入討論成為焦點。
由於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台(中文名:釣魚島)國有化,中日關係的對立激化。2013年12月26日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招惹中國強烈抗議,兩國一直未能進行首腦會談。
(中山真 北京報導)
中日兩國政府就兩國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性共識,這為時隔3年的首腦會談創造了環境,這將朝著關係改善前進一步。中國兩國之間的關係冷卻已經波及經濟領域。 此外,海洋和空中發生偶發性衝突的可能性也被擔憂,雙方都認識到放任關係惡化並非上策。但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問題和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 爭議並未消失。兩國關係能否走上穩定軌道仍是未知數。
「將成為(關係改善的)第一步。是傳遞給世界的極好信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1月7日晚間的電視臺節目中,強調中日首腦會談的意義。
以2年前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國有化等為轉捩點,中國態度轉向強硬。中國軍機對日本自衛隊飛機的異常接近、以及中國海軍對日本自衛隊艦船的雷達照射等事件相繼發生。安倍面臨著萬一發生不測,事態也不出現擴大化的應對舉措。
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界也越來越感到擔憂。在中國建立工廠和店舖之際、獲得審批或進口原材料之際,政治對立都有可能成為障礙。今年1~9月,日本對中國直接投資額相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3%。
在為舉行首腦會談而展開磋商之際,成為最大障礙的是有關領土和歷史認識的問題。7日發佈的四點共識是雙方能做出妥協的最低限度的産物。反覆重申「對話的大門永遠敞開」,一直要求中國做出讓步的安倍最後也顯示出妥協姿態。
通過首腦會談的實現,中日關係有望走向改善。此次的共識表示,遵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簽署的4個政治文件,明確表示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保障領域對話。目前想定的應該是重啟為建立為避免海上和空中偶發軍事衝突的「海上聯絡機制」的磋商。
兩國在就以開通防衛當局之間熱線等為核心的內容達成基本協議之後,自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以來,磋商處於中斷狀態。安倍希望通過首腦會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重啟相關磋商。
此外,日中經濟部長級官員的「高級別經濟對話」也有望於近期重啟。這是就貿易、能源和氣候變化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的框架。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這2個方面利害關係一致,因此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得以重啟」。
優先進行首腦會談的結果是兩國之間的懸案被擱置。共識為中日分別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解釋留下了餘地,今後如果雙方改方向,有可能再次噴出火焰。
「中國有中國的想法,但雙方將努力在對話中構建更好的關係」,安倍如此表示。要讓脆弱的共識帶來穩定的關係,首先中日領導人在北京會談時構建信任關係將成為課題。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1月8日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舉行會談,雙方著眼重啟由經濟部長級官員參與的「中日高層經濟對話」等,就重啟各領域的對話,強化 合作達成了共識。中日兩國將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舉行首腦會談,雙方改善關係的動向正在擴大。
8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右)舉行會談 (kyodo) |
王毅與岸田文雄此次舉行的會談也是中日外長間自2012年9月以來,時隔2年零2個月舉行的首次正式會談。會談持續了約50分鐘。岸田文雄提議儘早重啟中 日外長互訪、外交部副部長級戰略對話和中日安保對話。王毅回應這是積極的提議,表示如果中日關係能夠回到正軌,對話將得以重啟。
著眼今後中日間改善關係,王毅指出(1)日方應該秉持正確的歷史觀,與過去的侵略行徑和理論一刀兩斷,徹底決裂;(2)應該客觀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發展,奉行積極的對華政策;(3)應該繼續堅持走得到各方認同和支持的和平發展道路。
關於不斷有中國漁船在小笠原群島和伊豆群島周邊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非法捕撈珊瑚,岸田表示「非常遺憾」,並要求中國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岸田文雄在會談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與王毅外長反覆進行溝通,以逐步構築信賴關係至關重要」。
圍繞7日就改善中日關係發表的四點原則共識,王毅表示「這是中日關係朝著改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岸田也回應稱「日中關係有必要做出努力以取得具體成 果」。王毅在APEC部長級會議後的聯合記者會上也提及了四點原則共識,指出「關鍵是日方要認真對待,切實遵守,落到實處」。
8日,日本經濟産業相宮澤洋一在北京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舉行會談,雙方就重啟汽車、信息領域的部長級政策對話達成一致。
出席APEC部長級會議的其他國家的外長等紛紛對中日關係的改善表示歡迎。美國國務卿克里在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對亞洲兩大經濟大國的緊張關係出現緩 和表示歡迎」。對於達成的共識,克里表示「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與岸田舉行會談的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也表示「中日關係的走向將對整個亞太地區産生影 響」,對中日關係的改善表示期待。
日本外務省配合此次中日外長會談,宣佈將放寬面向中國人的「多次入境簽證」發放條件。目前要求個人遊客必須在沖繩縣或宮城縣等東北部3個縣留宿一晚,而今後將引入新的機制,高收入者獲得多次入境簽證將更簡單。
(島田學 北京報導)
特稿:中國從日本人那裏學精了
北京APEC會議最大謎底揭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10日中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20分鐘。這場見面,中國內地媒體統一用官方新華社說法「習近平應約與安倍進行簡短會見」;有意思的是,習近平與安倍握手時,作為主人的習大大居然等到安倍伸 出手後才上前;還有,與安倍嬉皮笑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習主席一直都板著臉。所以,外界稱這次見面是一場「不得不上演的政治秀」也就不奇怪了。
實 際上,耗時兩年半才等到的「習安會」,不是外界所想像的糟糕,應該是中日關係開始回暖的關鍵節點;據北京專家認為,習表現出的一臉「嚴肅」完全是演給內地 「憤青」看的。當然,中方也對日方是否會按照日前剛剛達成的中日四點原則共識去做心存疑慮。所以,習近平也沒必要「高興得太早」。客觀上說,中國對日外交 至此已經獲得階段性成果。這點主要表現在中日四點原則共識上。
四點原則共識
所謂中日就處理和改善關係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是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7日同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穀內正太郎舉行會談後正式對外宣佈的。
四 點共識中,一般認為,第二點「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是對安倍等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的約束;第 三點「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是日方 換個說法承認中日在東海海域存在爭議,只不過用了「存在不同主張」。有專家解讀這裏面不單指釣魚島,還包括東海油氣田;有人說等於中日2008年達成的 6.18東海問題共識將不再適用。如果真是這樣,中國這次就贏大了。
四點共識出來後,日媒普遍認為日方做了讓步。當然,真正成效還有待於中日關係長期走勢的成果驗證。然而,即使在主權與領土上未必有那麼清晰的收獲,筆者以為,起碼中國在外交上確確實實打了個勝仗。
中國成功之處
中 國這次成功,除了國力此長彼消,形勢比人強,連美國人不得不要求日本改善同中國關係等外部原因外;外交部門從日本人那裏學精了,才是最重要的收獲。中國這 一屆領導在外交上,尤其是對日外交上的「老到」,應該歸功於中共強調的長期積累的所謂「外交財富」。這種「外交財富」更多的是外交「負資產」轉化來的「正 能量」。
從近代以來,中國這位老師總是吃日本學生的虧。究其根源,除卻日本近代化成功,中國近代化失敗這個大前提外,日本人的手段也比中國人來的狡猾與陰險。
安倍上台後,實行所謂的「自由與繁榮之弧」策略,展開所謂的「地球儀外交」等等,依仗美日同盟對中國進行圍堵;中國當然與之針鋒相對。當安倍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後,要回過頭來與中國緩和關係時,中國反而對安倍的誠意產生深深的懷疑。
為 了兩國關係能從低谷中回升,應該說,中日雙方都在努力。從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訪華給習近平傳遞安倍親筆信以來,日方從政要到外交官,從國安局官員到商界 領袖,到北京或充當密使或當面交流的都不在少數;當然,中國學界,民間智庫與中日友好協會等等也都在努力。面對日方頻頻拋出的橄欖枝,中方疑慮重重,審慎 對待,主要還是當心日本出爾反爾,因為日本有前科。中國前駐日大使陳建在9月底東京——北京論壇上,私下對日本傳媒表示了這種擔憂。
11月 份北京APEC會議是中日打破僵局,實現首腦會談的重要契機。而日方則不停地在不同場合發話要求舉行首腦會晤,並強調不設前提條件;日方在一些方面也表現 出一定的誠意,如安倍在靖國神社秋祭時不參拜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首腦會談談不成就是中國的不是了。為了能夠實現首腦會談又避免雙方為是否應該設置前 提條件而爭論不休,中日商討出在首腦會談之前先把前提講清楚,於是就有了上述的四點原則共識。
中方謹慎從事
儘 管有了原則共識,中方還是非常謹慎。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在7日公布四點共識之後,中國外交部還對內媒強調四點共識與「習安會」不是一回事。顯然中國還是不放 心,要看共識發表後,安倍本人及日本各個方面的反應。結果安倍接受日媒訪問時承認東海爭議,對於參拜靖國神社則不直面回答。
8日,中國外長 王毅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見面,重申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王毅強調關鍵是日方要認真對待,切實遵守,落到實處。岸田表示,雙方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對於改善日中 關係非常重要,日方願努力加以落實。希望與中方一道,保持兩國關係改善的勢頭。中方通過兩國外長的表態,算是對四點共識進行了「加固」。
這 還不夠,當天下午兩點,美國代表團在中國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吹風會,就此次北京APEC會議的相關話題作出解答。美國國務卿克里就中日達成四點共識表示,美 國歡迎這個倡議,兩國可以採取的任何步驟改善關係,不但對兩國有幫助,也對整個地區有幫助。 有了美國這全球老大的「加持」,在北京APEC期間舉行「習安會」,即使是一場「秀」,中日雙方也要演下去。
(責編:蕭爾)
為實現首腦會談,中日兩國政府11月7日發表了四點原則共識。在這4點共識中,對成為首腦會談障礙的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參拜靖國神社問題,雙方使用都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表達。為優先實現重啟首腦會談,中日事實上擱置了兩國間根本的懸案。
在四點原則性共識中,對於釣魚台問題,明確寫明了「有不同見解」(摘自日本發佈的共識)。日本方面強調這一「不同見解」不會損害日本此前在領土主權上一貫堅持的立場。另一方面,中國方面有可能以此為根據,主張日本承認存在領土爭議。
對於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共識中也沒有出現直接的表達,而是寫到「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困難達成了若干共識」(摘自日本發佈的共識)。安倍身邊人士解釋稱,「若干的意思就是達成共識的部分很少」。
安倍在11月7日晚間參加電視節目時,就歷史認識問題做出強調,稱「面向未來的精神從對話中産生」。在此基礎上,安倍稱:「(關於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共識中完全沒有包含個別問題」,強調並沒有向中方保證不再參拜靖國神社,雙方的分歧依舊很大。
對於這一共識的意義,日本外務省一名官員表示:「裏面包含著盡可能擺脫此前的狀態,不斷展開對話與合作的想法」。一名日本政府高官也強調:共識「並非有損日本此前一貫堅持的立場」。面對中日間懸案的解決,中日雙方能將發揮多大程度的主導,還是一個疑問……
11月10日,時隔約3年首次舉行了正式的中日首腦會談,陷入冷卻的兩國關係朝著改善走出了一步。雙方均未直接提及作為關係惡化原因的釣魚台(中國名: 釣魚島)問題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始終採取了優先重啟對話的姿態。在經濟和環境等廣泛領域探討了具體合作舉措,而今後的進展將取決於首腦 之間信賴關係的構建。
安倍強調稱:「中國的和平發展是日本的機遇。作為鄰國,雖然存在個別問題,但不應該損害整體關係」。隨後,講述了10月在東京都內觀看中國芭蕾舞劇《朱鷺》一事,習近平主席的嚴肅表情這時才第一次有所放鬆。
據與會者介紹,會談終始在紳士般的氛圍中進行。習近平主席在提及歷史認識問題和安倍政權的安全保障政策時表示希望日本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但也表示重視安倍所説的中國的和平發展是日本的機遇。
對於在此次會談中避開深入討論的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和參拜靖國神社等懸案,兩國政府的立場已經體現在11月7日發佈的四點原則共識之中。兩國領導人 都在會談中談及了四點共識。四點共識關於歷史認識問題明確表示「達成一些共識」(中國發佈),而關於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問題表示「存在不同主張」 (中國發佈)。習近平主席將四點原則共識與1972年邦交正常化之際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等日中間4個政治文件放在了同等地位。
四點共識是模棱兩可的産物,留下了雙方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解釋的餘地。日本方面一直主張在不設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舉行會談,但中國方面則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通過四點共識贏得了一定的讓步。在首腦會談中,兩國間的對立並未得到緩解。
中日兩國間的具體合作將在今後展開磋商。兩國政府希望儘快重啟在防衛當局之間構建避免東海偶發衝突的框架,但日本防衛省高官表示,「將取決於習近平主席要求軍隊以何種速度感落實。只能等待對方的行動」,顯示出慎重看法。
而在經濟領域,將準備重啟部長級官員參加的「日中高層經濟對話」,同時在事務性合作方面,PM2.5」的檢測和節能等環境與能源領域、旅遊和人才交流領域合作有望易於展開。但是,能否擴大至外交和安全保障領域,仍然難以判斷。
會談並未採取兩國首腦隔著長桌相向而坐的形式,而採用了習近平接受禮節性訪問等之際採用的兩國首腦並排而坐的形式。
安倍呼籲就朝鮮局勢和伊波拉出血熱等展開合作,但日本方面消息稱習近平主席只是表示這次是第一步,還有機會。從中似乎能看出提倡「俯瞰地球儀的外交」的日本首相安倍,和希望觀察日本應對舉措的習近平主席之間的微妙溫度差……
(中山真 北京)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約25分鐘的會談,雙方就發展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此外還確認將加快啟 動東海的危機管理機制。圍繞歷史認識問題,習近平表示「歷史問題事關13億中國人民感情」,不過並未直接提及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據日本方面介紹,安倍在會談中表示「我希望以此次會談為契機與習主席一道努力改善日中關係」。習近平則回應表示此次會談是改善中日關係的第一步,希望今後逐步為改善關係做出努力。
東海的危機管理機制被稱作「海上聯絡機制」。主要內容包括設置防衛當局之間的熱線以及艦艇和飛機在現場取得聯絡無線電頻率統一等,以避免發生偶發性衝突。習近平表示已經達成共識,希望通過事務級磋商進行溝通。
習近平並未直接提及釣魚島(日本名:釣魚台)問題,不過表示希望日本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據中國媒體報導,習近平指出「希望日本採取審慎的軍事安全政策,多做有利於增進同鄰國互信的事,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安倍表示:「將堅持作為和平國家的步伐,在以國際合作主義為基礎的積極的和平主義指引下,進一步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呼籲為在東海的合作以及為穩定東亞安全保障環境,在各個層面展開合作非常重要。
而圍繞歷史認識問題,習近平主席強調稱,「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安倍表示安倍內閣繼承歷屆內閣的歷史認識立場。
新華社在會談結束後播發了速報,中文版和英語版報導均指出,「習近平主席應約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山真 北京報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幹部將於11月16至20日訪問日本,並與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開展政黨交流。訪 日團將與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禎一等進行會談。繼今年9月日本執政黨幹部訪華之後,中國執政黨幹部也將開始訪日,預計從2009年中斷至今的「中日執政黨交流 機制」即將重啟。
據日本自民黨幹部介紹,即將訪日的是中聯部的亞洲局副局長。日方還將與中方將就谷垣禎一的訪華事宜進行協商。11月上旬中方曾就訪日事宜試探過日方,此後雙方一直在為此進行調整,正式敲定是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北京實現首腦會談之後。
自民黨在9月的黨內高層人事調整中,谷垣擔任幹事長,二階俊博擔任總務會長。由在中國有著廣泛人脈的資深國會議員出任黨內要職,顯示出了積極改善中日關係的態度。
谷垣9月與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舉行會談時就有必要重啟中斷了約5年時間的政黨間交流達成共識。為推動實現中日首腦會談和重啟政黨間交流,9月底日本派出自民黨副幹事長三矢憲生和三原朝彥訪問北京,摸索中方的態度。
自民黨幹部指出「中聯部幹部訪問日本表示中方有意重啟交流」。如果能夠重啟谷垣等幹事長級別的交流,政黨方面也有望推進中日關係改善。
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于2006年在北京召開首次會議。原定每年召開4次會議,日本方面由自、公兩黨的幹事長和政調會長參加,但因09年眾議院選舉自、公兩黨下野而陷入中斷。儘管12年12月自、公兩黨重新成為執政黨,但受中日關係出現惡化影響一直沒能重啟。
中日首腦時隔3年終於實現了會談。這是因為圍繞兩國一直存在對立的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和參拜靖國神社等懸案的應對舉措,已經有了一定的眉目。而日本方面推動這一趨勢的是一直被認為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關係並不親密的日本前首相和作為首相親信的資深外務次官。
「為了啟動首腦之間的對話,一直在不懈作出默默的努力」,10日下午北京,在結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之後,安倍對記者這樣強調。
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 |
安倍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在獲得安倍的首肯之後,福田飛往北京。而會談對象是習近平主席。中國方面有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一同出席。據中日相關人士介紹,在會談中,谷內曾對福 田的表態感到驚慌。據稱,福田在轉達安倍希望修復兩國關係的口信之後,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可能性表達了否定見解。作為實現會談的條件之一,中國方面一直 要求日本方面對首相不參拜作出明確承諾。
關於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不清楚福田與安倍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溝通。不過,福田在會談後表示,「這樣有希望實現首腦會談了」,向周圍人士顯示了自信。福田在第一次安倍政權下臺後擔任首相,在任期間積極推進對華政策,但在不到1年便下臺。
為了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期間實現中日首腦會談,日本外務省和中國外交部展開了協調。8月,日本外務相岸田文雄和中國外長王毅時隔約2年在緬甸奈比多進行了會談。日本也未公佈會談地點和時間,顯示了對中國方面的顧及。
岸田表示:「非常希望在APEC期間實現首腦會談」。據日本方面的消息,對此王毅回應表示目前狀態仍然很困難,表面看似乎仍未找到妥協點。在隨後的9月,兩國外長借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之機再次見面。
慎重選擇表述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 |
日本政府內部展開了激烈討論。例如,對於四點原則共識中「雙方認識到就釣魚台等東海海域近年發生緊張狀態,有不同見解」(摘自日方發佈的共識)的表述。日 本方面認為不能使用「立場」的説法,而應該使用「見解」這個詞。如果使用了「立場」這個詞,就會趨向於承認中日在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存在領土所有權 之爭。在日本外務省,精通國際法的相關人士對共識的用詞和內容進行了反覆推敲。
共識內容遲遲沒有確定也讓中國感到焦急。據稱10月下旬,中方表示希望在日本政府代表團訪問朝鮮(磋商重新調查日本人被綁架問題)前後,在經由地北京與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伊原純一進行調整。不過日本方面以為訪問朝鮮做準備等為由拒絕了中方的提議。
11月6日,安保局局長谷內攜日本外務省國際法局局長秋葉剛男再次訪華。當日晚上秋葉與中國外交部相關人士進行磋商,推進四點原則共識的制定。在此基礎上谷內與楊潔篪舉行會談。雙方于次日淩晨2點才達成了最終共識。楊潔篪微笑著與谷內握手。
中方要求儘快公佈共識,而日本方面的態度是等谷內回到日本向安倍晉三報告之後再公佈。
在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不久之後的2006年10月,安倍選擇中國作為首個出訪地。安倍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改善 了在小泉純一郎時代冰冷的日中關係。當時那次首腦會談的籌備工作也是由時任外務省次官谷內和中國課長秋葉負責的。
不能保證中日關係會以此次首腦會談為契機發生巨大轉變。中國版的四點原則共識明確指出「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 張」,可以看出與日本存在微妙的差異。此次會談是中日關係改善的第一步。11月10日安倍晉三和習近平都這樣表示……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11日于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閉幕後在北京舉行了記者會,安倍提到1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會談表示,將進一 步發展日中間的合作關係。安倍指出,「積累對話,自然而然就會看到下次首腦層面的對話」,顯示出希望再次舉行中日首腦會談的姿態。
日本首相安倍11日在北京市內舉行記者會 |
關於APEC期間未能實現首腦會談的日韓關係,安倍表示在10日的晚宴上與鄰座的韓國總統朴槿惠「以自然的形式開始了對話」。安倍指出,「就各項事宜進行了交談,雙方能夠敞開心扉進行了交談」。
(中山真 北京報導)
【習安會】安倍: 習近平稱我做朋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晤時,被指遭習近平黑面及冷待。但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當安倍提及早前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先念女兒李小林,在東京共賞上海芭蕾舞劇《朱鷺》時,習近平表現熱情。安倍又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時,各國都有難處,希望今後逐步改善關係,共同建立互信互賴的關係。
安倍又指,他與習舉行日中會談後,再在工商領導人會議時進行交談,習向他表示:「第二次見面就是朋友」。安倍於昨晚召開記者會指出,日中兩國元首終於在前日首度見面,他確信兩國在會後已回到戰略關係的起點,在東海問題上,將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法,以符合國際對於日中關係改善的期望。
日本《讀賣新聞》/富士電視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0日在北京舉行了時隔約3年的首次首腦會談。很多媒體和專家都注意到,兩國首腦握手之際的嚴肅表情,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標題是《冷冰冰的握手》,但認為此次會談成果巨大的觀點也不在少數。
同時還提到了會談的形式。通常的正式首腦會談為雙方坐在放置兩國國旗的桌子兩側。而此次會談則「沒有桌子,而是坐在擺成馬蹄形的沙發上進行,日本方面的 陪同人員限定為3人,而且沒有擺放國旗」。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迎接韓國總統朴槿惠之際,「習近平主席先在會場等待,會談採取隔桌而坐的形式進行」,強調 韓國總統在中國得到了隆重接待。
但其實這樣負面的論調實際上很少。「為了讓彼此的懷疑成為過去,促進經濟利益,兩國猶豫不決地踏出了一步」,美國彭博通訊社對會談成功舉行本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在倫敦記者木村正人在博客中寫道:「雖然日中關係改善僅僅走出了很小的一步,但相比雙方的分歧,共識得到確認意義重大」,進而評價稱,「避免使用‘釣魚台 (編者注:中國名為釣魚島)’和‘靖國神社’等刺激民族主義的表述,是聰明的舉措」。此外,東京福祉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負責人遠藤譽也在專欄中指出,「雙方 確認啟動旨在防範偶發衝突的海上聯絡機制的具體磋商工作,這一點應給予高度評價」。
《華爾街日報》10日刊登報導稱,「實現正式會談很有可能被視為一直表達希望會談願望的安倍首相的外交勝利」。但同一日的博客文章《日中通過英語翻譯突出己方立場》指出了首腦會談之前發佈的4項原則共識英語譯文在日本版和中國版中存在的微妙差異。
例如雙方有關歷史認識互相讓步的部分。日本方面發佈原則共識是「達成若干共識」的英文譯文為「shared some recognition」。另一方面,中國版表述則為「達成了一些共識」,而英文譯文為「reached some agreement」。博客指出,在中國版中給人以取得進展的印象強烈的是歷史認識問題,意在讓外界産生已迫使日本作出讓步的印象。圍繞釣魚台(中國名: 釣魚島)問題,日本的表述是「有不同見解(view)」,而中國的表述則是存在不同「主張(positions)」。博客認為,為了強調領土主權問題的存 在,中國在英語版本中選擇了有利於自己的表述。
(大酒丈典)
日本政府在11月21日的內閣會議上通過了一個有關中日四點原則共識的答辯書。
答辯書就11月10中日兩國發表的4點原則共識表示:「對於雙方達成共識的諸點,是日本方面用日語發表,中國方面用中文發表,沒有進行讓文字表達上嚴密一致的作業。」
答辯書是針對維新黨議員井坂信彥所提出問題進行的回復。
在日本政府發表的4點原則共識中,出現了「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困難達成了若干共識」(摘自日本發佈的4點原則共識)。針對這一表達,答辯書中表示:「對於‘若干共識’所包含的內容,並非與中方就每一個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