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企業將聯合投資商業設施開發和醫療業務等生活消費和資源項目。而在汽車、化學産品和電池相關業務等方面也將通過投資展開合作,此外還將考慮在節能、環 保、新能源和航空業務等領域展開合作。此外,還將涉足金屬和能源領域交易,而在製造業領域,也尋求推進尖端技術等的共同開發。中信董事長常振明表示希望拓 展在不同國家和行業的發展機遇。
伊藤忠希望深入中國
伊藤忠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採購和銷售網。正大集團的農業、食品和零售業務具有優勢,在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擁有華僑和華人網路。而中信集團則在中國綜合金融服務方面具有優勢,與中國政府一直保持一致步調。
伊藤忠商事的合併凈利潤為3000億日元左右,排在日本綜合商社的第3位,與排名靠前的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産存在1千億日元以上的差距。為了追趕上述兩家公 司,需要擴大食品和紡織等具有優勢的「非資源」領域,而單獨開拓新興市場國市場受到局限。伊藤忠社長岡藤正廣表示,「並非單純的合作,如果出資不足以建立 權益法適用公司,就難以順利推進」。這與希望獲得大規模外資的中信不謀而合。
在中國中信成為權益法適用公司之後,伊藤忠有望把每年的利潤提高700億日元左右。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中信的總市值約為5萬億日元,PBR(股價凈值 比)低於1倍,顯得被低估。此外,今後還可以期待「(持有的中國中信股權的)資産評估額上漲」(岡藤社長)。
不過,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任何人都無法保證中國中信的股價持續上漲。在1月20日的東京股票市場上,伊藤忠股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5%,跌至 1207日元。岡藤社長表示,「必須考慮到中國的巨大人口規模」,強調了巨大市場的吸引力,但在股票市場,質疑鉅額出資效果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
正大希望走出農業
「將在中國的農業、工業、零售、金融服務和貿易領域擴大我們的可能性」。泰國華人財團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在1月20日發表的聲明中,對在中國開展廣泛領域的合作顯示出積極態度。
正大的意圖在於分享中國正不斷擴大的中産階層的消費蛋糕。作為華人企業的正大集團與中國的聯絡尤為緊密,1979年成為獲准進入中國的首家外資企業。到目 前為止的投資額達到80億~90億美元,以飼料和畜産業務為中心,一直在擴大中國業務。但僅僅依靠農業領域,增長還是有限的。
負責中國業務的正大副總裁吳漢泉(Sarasin Viraphol)表示,「與擁有中國政府這一強大後盾的中信集團(CITIC)展開戰略性合作,對於正大在農業以外領域進一步與中國産生關聯非常重要」,同時還表示「這是難得的機會」。
中信希望改變業務結構
中信集團為改變主要依靠金融部門和房地産獲得利潤的業務結構,正在被迫改善其它領域的盈利。雖然希望擴大個人消費領域,但卻缺乏相應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合作夥伴浮出水面的是熟悉中國業務,並在泰國運營便利店7-11的正大集團。此外,在日本運營便利店「全家」、擁有日本商品力的伊藤忠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
不過,達成協定花費了很長時間。日本方面曾經提出「為改善日中關係,讓我們創造經濟領先於政治的局面吧」,打算在去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峰會期間的中日首腦會談之前達成協定。中信方面也表示希望成為中國國有企業向外資開放的第一個樣板。但是,超過約1萬億日元的鉅額資金的籌措並非易事,結 果時間被推遲。由於日元貶值,換算為日元的出資額也在膨脹,在這種背景下,經歷了艱苦談判才最終達成協定。
(花井悠希 東京、島田學 北京、小野由香子 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