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秉權﹕共青團與你談心
【明報專訊】《明報》昨日對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的專訪披露,共青團曾三度派員10多人到佔領區與孩子們一起聊天、談心。而在佔領後,這位曾治藏後入團中央的官員認為,應進一步抓緊青少年工作,並要進一步明確特區政府的主體責任。秦又指出,教育部跟特區政府正進一步協商中史課的問題。
筆者亦認識有內地官方人士多次到佔領區,其中包括以國安和研究名義來的,有人甚至不惜與佔領人士一起吃催淚彈。我曾問他們有否找集會的人詳談,他們的回應是,盡量少說話,以免暴露身分。
共青團派人來港與佔領青年談心,未知是否利用他們屬下組織的名義,以減少別人戒心?共青團屬下組織包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及一些環保團體等。
共青團全名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共的助手和後備軍。它的基本任務是: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努力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建設人才和團結廣大青年等等。
共青團官網有一電子地圖,連接各地方的共青團網站和內部文件發送系統,其中包括香港和澳門,但按下港澳地圖則不能如其他省市般彈出內容。
共青團今年十大工作之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青聯、學聯建設,堅持全團帶隊,深入開展港澳台青少年工作,推動青年外事工作向深處和廣度拓展,推動團的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回歸前,共青團中央曾發出《關於加強對台港澳地區青少年交流工作管理的意見》,指出要旗幟鮮明地把愛國主義教育擺在交流中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實,增強香港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觀念。在選擇交流專案時,要注意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確定好交流主題,注意以我為主,趨利避害;把握好交流口徑,注意內外有別,保持政治警惕性;物色好交流對象。
請大家接好招。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
左報訪港產英國國會候選人:英美也有篩選 (20:43)
談反水客:盼港勿淪國際笑話
25歲香港移民張敬龍5月將參與英國國會選舉,角逐下議院議席,有望成為首位「港產」國會議員。
他接受《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談及近日針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對事件感到無奈,亦表示不希望香港由「國際大都會」淪為「國際大笑話」。
報道指,張敬龍父親是港人,母親是菲律賓人,年少時隨家人移居英國,長大後十分關心華人社區,銳意投身政界。他曾在19歲時參選歐洲議會,雖然失敗,他5月會參與英國大選,代表自由民主黨角逐倫敦沃爾瑟姆斯托(Walthamstow)的議席。
他在訪問中提到近日的「光復行動」,認為「很多港人本來都是內地移民或其後代,他們在香港辛勤工作,付出多少努力,香港才有現時的成就。」他又質疑發起抵制水貨客的人是否有家人來自內地,反問「如果他們當初亦遭香港原居民排擠和杯葛,香港又是否可以發展成如今的國際大都會」。
他又認為,不應因一小撮人的極端行為,破壞整個城市的發展,坦言不希望香港由「國際大都會」淪為「國際大笑話」。
他又說,雖然理解大批內地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湧入影響居民生活,令他們不滿;但認為在2003年「沙士」時期,因內地人來港旅遊帶動經濟復甦,認為只要政府能制訂相應政策,可將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他在訪問中亦提到,香港人應尊重中國人身份,他說,部分港人拿着港英旗遊行十分不智,不但會損害中央對香港的信任,而港人即使拿着一本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也沒意義,因為「英國政府不會給你任何東西」。
對於政改問題,他質疑何謂普選的「國際標準」,又舉例指,美國及英國的總統及首相都是由一群人預先篩選,不是全民投票推舉,他又以英國為例,指黨魁是由黨員投票選出,只要政黨在大選勝出,黨魁便順理成章成為首相,並非全民決定;當香港還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港督也是英國指派,而非港人選擇,故認為港人目前享有的自由度已較以往大。
他早前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曾提過,因發現很多華人移民初期受欺凌,才想站出來為華人做事,他提到當初參選歐洲議會曾受當地華人圍攻,「有長輩話唔應該搞政治,要安份讀書工作。我反問佢係咪想後代遭受初移民時嘅對待?」他在訪問中說,要改善華人移民待遇,就有責任做選民、投票,甚至自己站出來參選。
他又認為,去年發生的佔領運動與青年無法預見將來有直接關係,「移民前住粉嶺華明邨,呎價都可以過一萬蚊,政府想青年點?」佔領運動後,香港也醞釀青年參政潮,他指青年不應看輕自己,勇於踏出第一步是好事,但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敗選,忌因一時激動參選。
(文匯報/蘋果日報)
港大:港人反對台獨淨值見廿年新低(14:33)
中央港府愈攻擊獨立思想 巿民愈同情台灣
港大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台灣獨立的反對淨值跌至20年新低。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本月9至12日訪問1024名香港巿民,發現反對台灣獨立的香港市民(53%,升1個百分比),繼續比贊成獨立的多(33%,升2個百分比),但反對淨值是1995年6月以來新低,現時為20個百分比;而市民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贊成淨值,有16個百分比。
民研計劃稱,香港巿民雖然反對台獨,但傾向贊成給予台灣更大國際空間。
此外,58%市民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升8個百分比,認為適用的則有30%,跌2個百分比。至於巿民對兩岸統一信心淨值,明顯下降至負31個百分比,跌8個百分比,是1993年6月以來新低。
深入分析顯示,巿民年紀愈小,愈贊成台灣獨立,對兩岸統一亦愈悲觀。民研計劃稱,數字顯示,中央和特區政府對獨立思想攻擊愈強,巿民便愈同情台灣民眾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