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1, 2015

全球資源企業加快「瘦身」

全球資源企業加快「瘦身」

2015/12/10
        全球大型資源企業受資源價格下滑影響,正加緊進行大規模的經營重組以及削減投資對策。英國大型資源企業英美資源公司(Anglo American)12月8日發佈了整個集團裁員8.5萬人以上的計劃。英澳力拓集團(Rio Tinto)也於同一日提出了下調設備投資預測的方針。為了應對新興經濟體需求減速而導致的資源降價走向長期化,大型資源企業正加緊進行經營瘦身。

       英美資源公司12月8日召開了面向投資者的會議,並公佈了將目前超13萬人的員工總數削減到5萬人以下的計劃。還計劃將保有資産最多削減60%。鐵礦石和鉑等的資源價格大幅下滑,該公司此舉是為了應對資源降價給財務帶來的壓力。

英美資源公司在南非的鉑金礦
       英美資源首席執行官(CEO)馬克·卡蒂芬尼解釋説:「為了將資源集中到最優先的資産,將加快採取大膽且具有戰略性的保有資産重組對策」。將推進資産出售,計劃將出售資産目標由20億美元增加到40美元。業務部門也由6個整合到3個。

       此外,該公司還將大幅縮減設備投資等資本支出。計劃將2017年的投資額減少至25億美元,較14年削減5成以上。在金融市場上,在資源價格下跌的背景下,資源巨頭的股價大幅下跌,經營風險出現提高。因此將加緊削減債務,以打消市場的擔憂。

       花旗集團的分析師HeathJansen表示「重組舉措在預料之中,不過將實施到什麼時候成為令人擔憂的因素」,仍抱有很強的警惕感。在8日的倫敦股票市場上,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下跌了1成以上。

       力拓集團8日在面向倫敦投資者的會議上表示,計劃將16年集團整體的資本支出從此前的60億美元以內減少至50億美元。

       各資源型公司啟動裁員和削減投資的背景是,資源價格沒有止跌的跡象。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鋼鐵需求觸頂的擔憂出現升溫,此外由於大型資源企業持續增産,供給過剩的擔憂也很強烈,不得不被迫緊急加以應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黃田和宏 倫敦

中國原材料企業抱團取暖「過冬」

2015/12/10
陷入供給過剩的中國原材料行業相繼啟動協調減産。江西銅業和安徽有色金屬等10家大型煉銅企業決定將2016年的産量較2014年削減4%以上。在鎳 領域,産量全球第4的金川集團等8家主要企業決定從12月開始啟動減産機制。水泥行業也將在政府的主導下實施減産。但是,受經濟減速影響,需求復甦難以預 計,協調減産將産生多大效果仍是未知數。

  12月1日,江西銅業等10家主要煉銅企業聯合發佈減産聲明,表示將關停虧損設備,淘汰老化設備。2016年的精煉銅産量將削減35萬噸。

  嚴峻的景氣衰退

  10家煉銅企業不僅現在決定減産,今後幾年也不會再擴張。銅企請求中國政府購買銅作為儲備資源,並每隔半個月召開一次高層會議,加強信息交流。可以看出,各家銅企不允許單方面破壞減産約定。

水泥行業的供需缺口過大已成為問題(安徽海螺水泥的工廠)
危機感早就開始籠罩。江西銅業董事長李保民在3月的記者會上表示銅價疲軟局面將持續兩到三年。實際上,江西銅業2015年1~9月的銷售額同比減少22%,純利潤同比大幅減少47%。

  業績低迷的不止江西銅業一家。11家上市銅精煉企業7~9月的最終損益累計虧損2億元。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經濟減速影響,主要的電線用銅需求增長放緩。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産量比整體需求高出20%以上」。庫存過剩越來越嚴重。

  用於生産不銹鋼的鎳也面臨生産過剩。金川集團和青山鋼鐵集團等8家企業將在12月初步減産1.5萬噸。2016年全年的産量將比2015年減少20%以上。8家企業聯合發表聲明稱,不會展開低價競爭。

  效果不明

  中國政府下達通知,要求北京市和河北省等北方地區的水泥企業停産4個月,到2016年3月15日再恢復生産。中國第2大水泥廠商安徽海螺水泥總會計師周波表示,中國水泥行業的供需缺口過大,對政府的決定表示理解。

  中國山水水泥集團在11月12日到期的票據未到期足額償付,經營陷入困境。海螺水泥的周波表示,將通過收購國內的中小水泥廠和開拓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市場來克服供給過剩問題。

  雖然中國企業一直在持續增産,但是協調減産並非首次。在煤炭行業,2014年夏季,中國神華集團、中國中煤能源集團等國有企業就曾實施減産。但是使小型民營煤礦企業停産則十分困難,2014年的産量比2013年還增加了5%。

  「抓緊處置‘僵屍’企業、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産」,12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時強調了進行産業結構改革的必要性。此次銅和鎳的協調減産也許是受到了政府的「壓力」。

  好像是已經看穿了這一切,股市對此反應有些冷淡。協調減産的消息發佈後,12月2日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價比上一交易日僅小幅回跌0.4%。由於銅和鎳屬於進口較多的國際商品,因此即使在國內實施協調減産,其效果也充滿不確定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土居倫之 小高航、東京 山本修平



趣BLOGBLOG:中國債務違約不歸路


「債務違約」會是中國明年最常出現的財經用字。多間在港上市的內企,包括山水水泥(691)、永暉焦煤(1733)及恒鼎實業(1393),年內都因未能為發行的債券如期付息或還本,出現違約事件。內地起碼有七隻人民幣債券違約,共通點是集中於資源股身上。

鋼企債務達臨界點

油價跌穿40美元,商品及鐵礦石同樣瀉至海嘯後的新低,全球第五大礦商英美資源,擬裁員三分二約8.5萬人,都突顯商品市場的嚴峻。做生意沒有包賺,市道低迷時,裁員減產無可厚非。偏偏中國卻反其道而行,明明產能過剩、賣一噸蝕一噸,仍然不肯減產,這種攬炒行動,結果只得一個,就是等死。
《金融時報》和彭博社報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今年頭10個月、前100大鋼鐵廠,本業合共虧掉720億元(人民幣.下同),頭10個月中國鋼鐵出口增25%至9,200萬噸,平均每噸虧損537美元。鋼企越賣越蝕,背後最重要原因,是債務已經到達臨界點,一旦減產停廠、就不能從銀行融資。
究竟鋼鐵業債務黑洞有幾誇,以下數字可以解釋一切。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超過3萬億,行業負債率接近70%,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上半年共支付了406億的銀行利息,是鋼廠半年22億凈利潤的18倍。
內銀目前對鋼企放貸,只放短不放長,而借新債冚舊債,是當前鋼廠維持現金流的手段。統計得出,鋼企超過七成的銀行貸款為短期貸款,金額達9,371億,長期貸款為3,628億。換言之,超過1.1萬億港元的短貸,將於一年內陸續到期。

多個行業均受牽連

3萬億的負債和1.3萬億的銀行貸款,讓鋼廠和銀行一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銀行貸款只是鋼鐵業債務危機的冰山一角,今年上半年,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應收賬款1,156億,應付賬款4,327億;應收票據1,861億,應付票據4,176億。以鋼廠為核心,和多個行業已形成了龐大的資金關係鏈。鋼企唔掂,上游供應商,以至下游製造商,都會被牽連,而銀行借貸也立即變成壞賬。
本周一,內地生鐵生產商四川聖達無法按期支付2018年到期債券的利息而出現違約,而今年10月中旬,屬央企的中鋼集團旗下中鋼股份,就因無法支付到期的本息面臨違約,原先協議延至11月中還本息,最後再延至12月16日交付,倘若再落空,將面臨中國鋼鐵企業的首宗債券違約。
2008年海嘯後,中國企業本應要經歷一場大洗禮,但溫家寶的4萬億救市,令殭屍企業翻生,藉銀行貸款和政府補貼盲目瘋狂擴張。目前的困局,只是為當年愚蠢的決定付出代價。可以預見的,是明年越來越多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債務違約;銀行壞賬越多、放貸更收緊,企業骨牌連鎖式崩盤亦接踵而至。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