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留在中國的理由
2016/09/19
據日本內閣府調查,超過80%的日本人表示「對中國沒有好感」,是有史以來情況最差的一次。2015年開始出現的中國經濟增長減速、2016年夏季中
國船隻相繼進入日本主張領海……由於存在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選擇遠離中國。不過,也有一批日本人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執意投身中國,在當地生
活,在工作或生意方面打拼。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們選擇了中國呢?福田明則表示:「我做好了今後無論如何都在中國堅守下去的準備」(2016年8月,廣東省) |
「再去中國賭一把」
「照這樣下去的話,我的人生就真的完蛋了」,現年53歲的福田明則8年前決定將人生賭注再次壓在中國。
當時,他曾就職於日本大型家電廠商三洋電機(現松下),但因公司業績低迷,他所在的手機業務部門被出售給了京瓷。
「喲,福田,你還是到我這邊來了呀」,業務被出售後,京瓷的新上司對福田説了這麼一句話。這讓悔恨之情頓時湧上心頭。
一直在家電銷售領域一線打拼的福田自負地認為,「引領(日本)家電行業發展的一向是三洋」。他説:「無論對手是松下還是夏普,在家電零售店我從沒嘗過 失敗的滋味」。但最後,他卻不得不面對現實,屈身去一直覺得低一檔次的京瓷。悔恨之餘,他想到了在三洋時曾被派駐中國的5年的工作經歷。
托朋友關係,福田很快在自己擅長的家電相關領域找到了工作。他直言,感覺「還是中國機會大,可以實現夢想」。他稱當時自己渾身上下都切實體會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
不過好景不長,在經濟減速日趨明顯的2015年年底,影響也直接波及到了他所從事的家電等方面的廣告業務。
在中國實現人生價值
「已經不行了。沒辦法,我還是回日本吧」,福田這樣告訴身邊的人。他解雇了自己在中國獨立後成立的公司的全部員工,回到了故鄉日本奈良縣。52歲的他 再次開始找工作。不過在日本面對的現實也好不到哪去。在日本政府運營的職業介紹所「Hello Work」裏擠滿了因夏普重組奈良工廠而失業的大量人員。「這樣不行啊。到處都是同行,根本找不到工作」,福田説。
對於在業內一度聲名鵲起,獨自在中國闖出一番名堂而又自尊心超強的福田來説,怎麼都無法忍受落入與那些失業的人一樣的境遇。據説,雖然最終找到一家願 意接收他的大阪公司,但對於52歲的自己,這家公司開出的月薪竟然是少的可憐的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約相當於日本大學應屆畢業生就職時的平 均月薪)。
圍繞東海問題,2012年9月中國各地爆發反日遊行,日本企業也因此接連撤出中國市場。這些事至今令人記憶猶新。不過與之相比,2015年的中國經濟 增長減速帶來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大型腕錶廠商西鐵城控股2015年2月關閉了廣東省的工廠,同年9月松下關閉了位於北京市的鋰離子電池工廠。消費 相關行業也是如此,三得利控股于2015年10月,卡樂比與日清食品控股于2015年11月接連宣佈退出在中國的合資業務。日資企業被迫對在華網點進行大 規模調整。
即使在這樣的狀況下,福田還是決定再度赴中國決一勝負。「如果在日本也同樣辛苦的話,還是去中國機會多」,下定決心後,福田回絕了職業介紹所介紹的工作,立刻奔赴中國。
如今,他在廣東省獨自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從事的日本大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合作項目已經走上正軌。他敞開心扉地説:「現在我想法更加堅定了。我做好了今後無論如何都在中國堅守下去的準備。」
「現在回想一下,無論是失敗、還是自身的價值,全都在中國得到了體現。如果冠冕堂皇地説,之前在三洋時值得回味的工作、人生意義在這裡也都能找到。即 使是我這個年紀的人也一樣有機會。當機會來臨時,真的會讓人激動無比。這在如今的日本社會應該是很難體會到的。」福田最後語重心長的説。
中國企業的魅力:快速決斷
「我做夢都沒想到會在中國工作這麼久」,在一家中國大型通信企業工作的近藤明(化名,48歲)已在中國迎來了第8個年頭。10年前,還是日本九州一家IT企業的系統工程師的他突然病倒。他説,當時「連著2天白天夜裏連軸轉是理所當然的。完全是一台工作機器」。
當時,儘管日本的IT行業也正值上升期,但或許只是一家中型企業,所以會勉為其難的去接下一些訂單。近藤説:「(當時)一直工作到身體垮掉,不僅是自己,周圍也有同事因為撐不住而倒下。當時就感覺終於輪到我了。」
在家中修養了一年後,近藤接到了來自公司的「勸退通知」。這之後沒多久,一位在中國的日本朋友找上了他,「就1年也行,能不能過來幫我一起把中國的公 司搞起來?」雖然當時已近不惑之年,而且半句中文、半點門路也沒有,但他還是抱著「反正也就一年時間」的念頭,來到了中國。
但之後的事就連他自己也沒想不到。他在中國經歷了跳槽,一轉眼就是8個年頭。如今的他身子骨也變得硬朗了起來。他直言:「我已經完全不考慮今後回日本發展了」,他這麼説是因為自己在中國已經穩穩的站住了腳跟。
近藤的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我都不願回憶起在日本拼死拼活上班的時代。中國的管理層雖然也經常有失誤的時候,但總是能很快地做出判斷。也正因為能很 快得到結論,我們在一線工作的員工就能少很多負擔。如果遲遲沒有定論,一線就會承受所有的重壓,管理層也會把一切都強加在一線頭上。我覺得這種問題在採取 日本式經營的企業中或許更普遍。我的身體不就是這樣垮掉的嗎」,近藤向我們道出了心裏話。
在廣東省廣州市還居住著另一位資歷更深的日本人。戶張多聞已經44歲,在中國生活了近18年。他目前就職於一家為商鋪和企業辦公室等提供內部裝修服務 的中國公司。2016年1月,一封來自日本奈良的母親的信讓他頓感躊躇。信裏是這麼寫的:「你差不多也該好好考慮考慮(回國的事)了吧。想做的事(在中 國)也都做了……」
戶張多聞對於「我現在這個年紀回到日本還能做什麼」而苦惱(2016年8月,廣東省) |
實際上,這封信是給他下的一道「回國令」。母親似乎因為照顧父親而筋疲力盡。而在這最近5年裏,戶張也在「何時回日本、回還是不回」的問題上舉棋不定,遲遲下不了決心。
28歲那年,戶張懷揣對中國商機的期待隻身前來。他回憶説:「(在中國)工作越做越有成果,也許沒有一個國家比在這裡更有趣了吧。至少和日本不一樣。」當還沉浸在這一獲得感中的時候,轉眼在中國已度過了18個歲月。如今,他在中國找到了伴侶,還有了孩子。
關於照顧家裏父母親的事,在和家裏商量後,還是託付給了自己在日本的兄弟。對此,他至今仍心存愧疚。不過,他也説:「我現在這個年紀回到日本還能做什麼 呢?相信要找一份工作並不難,但論及是否能在日本社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的話,我覺得在日本還是挺難的。」
「在中國感受到能講真心話的暢快」
熟悉中國商業環境的日本瑞穗銀行國際營業部調查員湯進指出:「日本大企業派往中國的駐在人員與獨身闖蕩中國,被中國當地企業錄用的日本人對待中國的方 式,還有本身的想法是不同的」。日企駐外人員回國後仍有自己的職位,而被中國當地企業錄用的人即使回到日本也不一定能馬上找到合適的位置。
出身在日本北海道惠庭市的小南數馬今年26歲。他從北海道文教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後,在當地一家經營連鎖餐飲店的企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但還是忍受不了每 天只能睡2個小時左右的繁重勞動,很快就辭了職。最初,招聘時店方説這份工作可以很好的發揮自己的中文能力,結果完全是在謊話。結果他一個人來到了廣州, 並在一家中國的人才仲介公司找到了職位。
「日本仍是一個學歷社會。雖然我學過中文,但沒有哪家公司肯錄用我為正式員工。現在的日本機會也不多。像我這樣學歷不高,性格懦弱的人,在日本生活下去確實會很艱辛,當時真的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小南非常坦承地説。
其實,小南在大學時代與中國之間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
「聽好了,你給我記住。你這個日本人要是再接近我女兒,小心殺了你。」
在某天的半夜裏,小南的手機突然響起,聽筒裏傳來一個男人的憤怒聲。當時小南結識了一位到他所在大學留學的中國女孩,雙方開始交往。兩人用半生不熟的日語和漢語溝通交流了一年。在他親自向女方父親提出「希望以結婚為目的進行交往」的請求後沒幾天,就接到了上面的電話。
「在中國工作機會應該也比日本多,幹勁也要高出好幾倍」小南數馬(26歲) |
小南竭盡全力與女方的父親爭辯,但對於為何反對,他得到的理由只有一個,因為自己是個日本人。「所有親戚都反對我和你交往。我也沒有辦法」,最後女孩拋下這句話離開了。
儘管有過這段心酸的經歷,但小南還是選擇了在中國工作。這要歸功於他大學時代在湖南留學的經歷。「釣魚島是中國的」,2009年他剛開始留學生活時,經常遇到不這麼回答就很難收場的局面。甚至還屢屢因為是日本人而被趕下計程車。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中國人的認識逐漸發生了改變」,在不斷交心的過程中,相互不再有你是日本人、我是中國人的意識。他回憶説:「消除了隔閡後, 開始感受到在中國能講真心話的暢快的感覺。」在手頭並不寬裕的留學生活時期,他多次在街頭飯館裏碰到有人對他説,「不要擔心錢,想吃什麼,儘管放開吃好 了」。從這些話語中他體會到了中國式的質樸溫情,據説有時他甚至是含著眼淚吃下去的。
「釣魚島是中國的」、「説的什麼呀,尖閣絕對是日本的」、「拜託,別再討論這個話題了」……
小南如今與另一位中國女孩訂了婚,雖然雙方偶爾也會起這樣的爭執,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明年2月正式結婚的決定。據説,這次小南得到了來 自女方父母和親戚們的祝福。「雖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説真心話,什麼東西都直接坦率這方面還是中國好。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心情也比在日本舒暢。工作機 會應該也比日本多,幹勁也要高出好幾倍」,小南説。
在華日本人從數量多轉向質量高
長期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的數量在2012年達到頂峰的15萬399人,隨後持續減少,2015年減少至13萬1161人。即便如此,中國仍是除美國之外,有最多日本人生活的國家。
從日本企業的海外網點數來看,中國也高居首位。日企在海外擁有7萬多個網點,而其中有將近一半的3萬3千個在中國。而排在第二的美國也只有不到8千個網點,與中國存在巨大差距。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中日商貿間的緊密聯絡。
瑞穗銀行的湯進指出,「在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之後,對中國來説,生産出來就賣得掉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正步入考慮如何將生産出來的産品賣出去的時代。 也正因如此,現在中國對日本商務人士的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深地紮根于中國當地,能適應當地環境的人才也在逐步增加。」
在中日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仍想在中國堵上一把的人、在日本失去位置但不甘失敗的人、不得不留在中國的人——他們留下了一幅日本商務人士在中國不斷拼搏進取的眾生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 中村裕
這是我們離開中國的理由
2016/09/20
自以習近平為中心的領導層上任後,中國相繼查處了一批攜帶非法聚斂的財産和家人一起逃往國外的腐敗官員。不過,目前在普通中國人當中,想方設法移居國外的
人也不在少數。為了達到目的,他們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取得永久居留權或改變國籍。據稱,像這樣憧憬著新天地生活赴海外的中國人每年達到數十萬。日本經濟新聞
(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直擊了中國人海外移民的真實狀況。廣東省深圳市某處代辦移民的仲介商 |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實在受不到了中國學校裏填鴨式教育的陳舊模式。絕對不想讓孩子上中國的學校。如果到了注重創造力的美國,就可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這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
這番話出自老家在廣東的李正國先生(35歲、化名)。他的全家目前已經移居美國。從提出移民申請起經歷了2年半時間,終於在2016年6月初如願以償。
李先生現在和妻子及2個孩子等5位家人生活在花了50萬美元在加利福尼亞購買的公寓裏,享受著悠閒的生活。該州還有很多同樣來自廣東的人。李先生告訴我們,「(在這裡)可以講粵語,生活上沒有任何不方便。」
李先生原先在中國一家通信企業上班,當時和妻子的收入加起來每年大概100萬元。這一收入還稱不上富裕階層,只能算是「有點錢的」普通家庭。那劉先生一家為何能取得美國的永久居留權呢?我們向他了解了有關移民的最新情況。
怎麼移民?花多少錢?
據稱,第一步要在中國找一家掛著「××移民」牌子的仲介進行登記,他們會向你介紹海外的投資項目。美國等國家都有移民制度,條件是達到一定數額的投資並創造出就業機會。
李先生選擇的是向美國大型酒店集團萬豪國際的新酒店建設工程投資。
已經移民美國的李正國先生(35歲、化名) |
該工程投資約2千萬美元。這樣的小項目相對於其風險,收益並不算高,因此美國人基本上沒什麼興趣,於是像李先生這樣想要移居美國的、稍微有點兒錢的中國人就出現了。
每個中國家庭的平均投資額為50萬美元。接著還要再向仲介公司繳納手續費和申請材料費等約8萬美元,最基本的手續就完成了。如果加上在當地最初一段時間的生活費,最熱門的美國移民的花費大約為60萬美元。
這種「投資移民」已成為沒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中國人移居海外的最便捷途徑。但是,如果投資項目進展得不順利,非但無法實現移民,投資資金也可能一去不回。雖 然存在風險,但也有像李先生那樣,在申請之後等上2年半時間就成功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在中國人當中,這一速度也是投資移民的賣點,更成為最受歡迎的 「逃離國門」的方法之一。
自2008年爆發源自美國的雷曼危機後,在美國籌集資金變得日趨困難。於是,中國人的投資移民申請開始迅速增加。這一數字在2010年還只有772人,而眼下則達到每年近萬人。在美國接收的全部投資移民當中,中國人佔到了90%以上。
李先生從十幾年前開始,就孜孜不倦地進行股票和房地産投資,積攢出約60萬美元的移民資金。這也説明投資移民並不僅僅是富裕階層才能辦到的事。
「中國原本有著相互關愛的優良傳統。但如今社會道德淪喪,遍地都是欺詐,如果不花錢打造人脈,什麼事也辦不成。雖是一個中國人,但我卻在自己的國家活得很累。所以不想再讓孩子也受累」,李先生很直接的道出了一家決定移居美國的原因。
就職於一家美國大型企業的彭少強(42歲)。「盼著儘快到美國居住」,全家人正焦急地等待著申請許可批下來(廣東省) |
在彭先生的2個兒子當中,1歲的小兒子2015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為了取得美國國籍,彭先生的妻子花了8萬美元,在美國滯留4個月後才生下了這個孩子。
但13歲的大兒子仍是中國國籍。「中國學校完全是應試教育。感覺孩子是在學校的強制下機械式的學習,完全不會自我思考和行動」,看到大兒子這一狀況,彭先生開始認真考慮走移民之路。
「希望孩子能養成自由思考的能力,享受快樂的生活。在中國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給孩子一個理想的國籍是父母的責任」,彭先生堅定地説。
想要移民的最主要理由
據聯合國統計,中國向海外累計移民人數至2000年為549萬人,而到2015年已首次達到1000萬人,目前仍在持續增加。中國大型調查公司「胡潤百 富」在2016年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關於中國人移民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的教育」,佔到22%。其後依次是「希望遠離大氣污染」,佔到20%, 「尋求食品安全」為18%。這一結果顯示出中國人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希望早日離開惡劣環境的心理。
出身在中國湖南、目前居住在美國洛杉磯的個體經營者張先生(37歲)也通過「投資移民」取得了永久居留權。如今,他在美國的生活已進入第3個年頭。 2010年前後,中國各地頻頻發生地溝油事件、對蔬菜和水果大量使用生長膨大劑等,「食品安全」成為重大問題。張先生回憶稱,「這是(當初)決定移民的直 接原因」。
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夜景 |
「不能讓寶貝孩子在這樣的國家長大」,張先生的女兒在香港出生,取得了香港的永久居留權。目前在洛杉磯和包括岳父母等在內的6位家人一起生活。
「雖然對這裡的生活很滿意,但美國這個國家還是讓人感覺存在歧視,説實在的並不是很喜歡。但出於為孩子著想(還是準備留在美國)。為了考試而考試的中國教育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和夢想」,張先生説。
在中國,為了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面對英語教育等應試戰爭。不僅如此,自讀書起一直到高中、大學、研究生,都還要把毛澤東思想和馬列主義等作為必修科目,許多時間被浪費在思想教育上。不少家長對這種教育模式存在質疑。
居住在北京的蔣女士(30歲)也在盼望著移居美國。她就職於大型互聯網企業百度,而丈夫則在國家稅務局下屬的相關IT企業工作,錢對他們來説不成問題。現 在她們一家已經完成移民申請,2歲的女兒也在美國出生。蔣女士也坦率地説,「如果考慮孩子的教育環境,還是美國最好。中國的學校教育大都是灌輸式,讓人的 思維都僵化了……」。
告別自己的祖國,和家人一起移居海外,同時經歷國籍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期待這樣的人生的中國人還在不斷的增加。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支局 中村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