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應從聯想收購學到的
2016/10/13
關口和一: 圍繞中國聯想集團,最近有2件事在日本成為了話題。這2件事分別是聯想將富士通的個人電腦業務收歸旗下的計劃、以及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其個人電腦産品在日本榮獲了專門頒給優秀家電和IT産品的獎項「CEATEC AWARD」。聯想的平板型個人電腦「YOGA BOOK」 |
獲獎的聯想平板型個人電腦「YOGA BOOK」恰如其名,螢幕和鍵盤能旋轉360度。合起來的厚度僅為9.6毫米,重量為690克,實現了全球最輕最薄。之所以能實現最薄是因為將鍵盤全部變 為了觸摸式。為了防止錯誤輸入,可以通過振動來傳遞觸感,鍵盤能自主修正用戶的偏好。
「過去這樣的産品都是日本企業開發的」,負責該獎項評選的評委如此表示。
這麼説來,這款個人電腦的觸摸面板採用的是日本和冠(Wacom)的技術。超薄鍵盤也採用了開發「ThinkPad」的日本IBM旗下的大和研究所的技 術。同一位評委表示,日本企業本身之所以無法推出獨特的産品「是因為技術人員開始在數字考核方面受到管理部門的束縛」。
的確,相對於對已成為日用品之一的個人電腦提升功能,日本企業經營者的目光投向了如何廉價獲得零部件。那麼,眾多日本企業放棄應儘快進行業務合併這一做法 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其一是因為在個人電腦鼎盛時代的負責人成為了經營首腦或具有影響力的元老。另一個原因是帶自己企業商標的個人電腦被認為具有品牌宣傳效 果,存在天真看待盈利性的風潮。
聯想在北京的專賣店 |
富士通的個人電腦業務也不例外。「FMV系列」曾一度獲得很高份額。正因為一度是主力産品,所以富士通誤判了實施重組的時機。富士通曾希望與從索尼獨立出 來的個人電腦公司以及東芝旗下個人電腦部門進行合作,但由於同樣的理由,這一想法並未在各企業間達成一致。
那麼,看看聯想又是怎麼做的呢?業務重組一般就是出售或收購,聯想則選擇了積極收購的做法。借助對手的品牌和技術,擴大了業務和市佔率。在歐洲,聯想收購 了德國個人電腦廠商Medion。在美國,其將摩托羅拉的便攜終端業務納入旗下,正在以「Moto」品牌開發獨特的便攜終端。
聯想收購美國IBM個人電腦業務快過去11年,被收購的大和研究所的一位員工表示,「當時曾擔憂將來,但如今回顧過去,反而是活躍的舞臺更寬廣了」。5年前納入聯想旗下的NEC的個人電腦部門的技術人員也吐露了同樣的想法。
在大膽的業務重組方面,美國通用電氣(GE)很有名。擔任指揮的當時的首席執行官(CEO)傑克·韋爾奇在送走被出售部門的員工時曾表示「相比甘於第3和第4,在一個領域的最強企業工作更為幸福」。
富士通的個人電腦部門如今或許感到不安,但聯想産品獲得高度評價一事或許可以説是消除杞人憂天想法的最合適不過的話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關口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