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7, 2013

日企該如何面對中國

日企該如何面對中國(上)

2013/09/17
      在去年秋季中日對立1年後,反日遊行一度高漲的中國表面上已逐漸恢復平靜,不過目前仍看不到關係改善的突破口,摩擦勢必將走向長期化。即便如此,日本企業 也無法在中國這一巨大的增長市場停下腳步,越來越多的日企開始摸索跨越「反日」障礙。日經中文網分上、下兩篇進行分析。

「反日遊行」所掩蓋

       9月12日本田在上海發佈了主力轎車「雅哥」的新車型。這是本田5年來首次改良作為中國業務支柱的主力車。負責生產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汽車總經理神子柴壽昭表示,「力爭使之成為中高檔轎車市場的最暢銷車型」,顯示出改變銷售低迷狀況的決心。

本田推出內外裝符合中國人喜好的新款雅哥(9月12日,上海)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8月初面向在中國主要城市居住的1200人實施的調查顯示,「有7成中國消費者減少購買日貨」。由此可見,受中日關係問題影響,中國消費者至今仍在減少購買以日系車為首的日本產品。

       儘管日企的中國業務存在政治風險,不過美國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駐上海的汽車分析師羅曼(Ivo Naumann)卻認為「日系車銷售疲軟不僅僅是因為政治問題」。

      該公司調查顯示,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上,日系車的市佔率從2009年開始出現減少。銷售萎靡不振是因為「包括價格因素在內,日系車企未能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車」。

       汽車、電視、手機、化粧品……,最近幾年,日本產品在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減弱,而這一事實被「反日遊行」所掩蓋。另外,除了歐美和韓國企業之外,日企與崛起的中國企業的競爭也不斷激化。在選擇面越來越廣的中國,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向消費者宣傳產品優勢。

       花王計劃2015年度將中國的銷售額提高至2012年度3倍以上的500億日元。開發團隊在中國走家串戶,花王社長澤田道隆強調「將加緊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中日開發部門聯手進行開發

       其成果之一便是今年初推出的紙尿褲「Merries」。由於氣候等條件不同,嬰兒的肌膚存在地域差別,該紙尿褲採用了適合中國嬰兒皮膚和通氣性好的材料技 術,澤田社長表示「這一新技術在日本都尚未實現產品化」。將改變以日本為中心的開發觀念,讓中日的開發部門聯手進行開發。

      「增速超出了預期」,富士全錄(中國)的董事長徐正剛也感受到了新產品的效果。5月份推出的A3單色一體機是第一款由中國技術人員主導開發的產品。該一體機具有一觸式複印身份證反正面的功能,深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活用日本的技術和中國人的才智來開發商品。正是由於反日情緒升溫,貫徹以顧客為中心才顯得更為重要。為迎合中國人喜歡奢華的口味,本田將新款雅哥的外觀設 計地富有質感。神子柴表示「將紮根當地,作為當地企業來開展業務」。日企紛紛推出迎合中國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其成效將受到考驗。










日企該如何面對中國(下)

2013/09/18
       「你們公司沒有不穩定的動向吧」,在雲集了48家日資電子廠和汽車零部件廠的廣東中山市開發區,日本常駐人員之間不斷交流有關中國員工的信息。

 在日資工廠上班的年輕中國員工(廣東省中山市)
       在去年9月反日遊行時,在中山市的佳能和船井電機等約20家工廠相繼有工人借遊行之機拒絕工作,並提出了漲工資的要求。各工廠如今仍在警惕是否存在反日塗鴉等再次導致「亂局」的苗頭。

       各日系工廠一直在改善工人待遇,包括提高基本工資、減少加班和改善食堂伙食等。「你老家是雲南的吧。我去那裏旅遊過,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型電子廠的日本常駐人員還努力通過不經意的對話來加強與員工的溝通。

   很難關注到每一名員工

       但是,相對於各工廠的日本高管平均5~6個人,員工數量則是從數百甚至數千。開發區顧問吉村文雄憂心忡忡地表示,「很難關注到每一名員工」。已經有員工表示,「我們幾乎沒和日本人說過話。今年如果其他公司員工為漲工資而發起抗爭,我們也要跟進」。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是日產汽車中國合資公司的旗下企業。該公司的廣州工廠在去年的混亂中也未能避免。但中國高管們告誡員工,「我們是中國人在為中國人製造汽車的公司」,最終成功防止了員工的動搖。

      該公司日本和中國高管的成績評價由來自日產及合資方中國東風汽車集團的2名代表協商決定。日產方面的總經理松元史明明確表示,「對於不重視東風日產而更在乎日產總部的高管,必須要給出極低的評價」。非常注意防止中國高管和員工之間產生裂痕。

       在中國,勞動者的權利意識正在提高,同時還存在反日情緒。由於在日資企業工作會受到指責,中國員工的心情也非常複雜。

       即便如此,仍有成功建立很強歸屬意識的案例。去年9月,山東省青島市的「永旺黃島店」遭到反日遊行人群的襲擊。但350名中國員工沒有一人辭職,大家都全 身心投入到修復工作中,僅用2周多時間就實現了部分開業。當時該店副店長劉廣誠自信地表示,「公司和員工之間建立了信賴關係」。

       「食堂伙食難吃」、「班車不方便」。通過經常聽取員工的意見,並不斷加以改進,該公司形成了一體感。劉廣誠今年3月晉陞為永旺最早在青島開設的「第1家門市」的店長。目前,山東省內全部9家門市的店長都已經是中國人。

    缺乏專業的人事管理體制

       諮詢公司加施德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前川晃廣表示,「日本企業的員工隊伍越來越龐大,但缺乏專業的人事管理人員」,指出了日本企業人才配置的問題。 派遣到中國的常駐人員主要是在生產和營業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人。前川認為,日本企業尚未形成積極構建與員工關係的體制。

      而在中國具有很大市佔率和品牌號召力的德國福斯則果斷地通過優厚待遇來吸引中國員工工作。該公司的合資工廠近期將在廣東省佛山市投入運行,一名男性員工表 示,「來這裡工作是因為工資很高」。相比其就職于日資汽車工廠的朋友,這名員工在相同勞動時間裏每月多賺約1千元,讓朋友非常羨慕。

       中國已經成為企業全球競爭的核心地區。在反日情緒短時期內難以消除的情況下,能否培養出當地員工、並使其與公司實現共同發展,這將是日資企業能否在中國脫穎而出的前提條件。

(菅原透、桑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