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8, 2014

習近平和歐巴馬3月再議「新型大國關係」

習近平和歐巴馬3月再議「新型大國關係」

2014/01/28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開始就利用3月下旬在荷蘭海牙召開的核安全峰會的機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展開調整。預計將呼籲中國在應對持續核開發的朝鮮問 題、緩和東亞緊張局勢方面提供合作。預計美國還將要求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等問題上保持自制。而中國將提及「新型大國關係」。

       歐巴馬與習近平去年6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Palm Springs近郊首次舉行會談。著眼3月下旬的中美首腦會談,歐巴馬計劃2月份派國務卿克里訪問北京。

      去年11月下旬中國在東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今年中國的海洋戰略愈發活躍,例如強化對南海作業的漁船的管制,與周邊國家的摩擦出現增多。

       另一方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底不顧美國的反對參拜了靖國神社。使已經趨冷的中日、日韓關係進一步惡化。美方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進一步助長了中韓批評日本的氣勢。

      歐巴馬認為如果對東亞的緊張局勢放任不管,中國與周邊國家發生偶發衝突的可能性將提高。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指出,美韓兩國從2月底開始的聯合軍事演習「將按計劃實施」。美方預計在實施聯合軍演前後,朝鮮將加強挑釁,因此還將呼籲習近平對朝鮮進行遊説。

       預計習近平與歐巴馬會談時會提及去年6月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國的想法是中美兩國共同主導世界秩序的G2論。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將中國視為對等的存在,認可中國在軍事和經濟層面的崛起。

       去年11月中旬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發表了對「新型大國關係」表示理解的發言後中國便劃設了防空識別區。預計歐巴馬除了敦促中國負起大國應負的責任,回應安倍晉三的對話邀請外,還將敦促中國儘量避免與東海和南海周邊國家發生摩擦。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美國否認敦促安倍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2014/01/28
   針對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政府已敦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在1月27日的記者發佈會上進行了否認。2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電子版)援引美國政府相關人士的話對督促承諾一事進行了報導。

  普薩基還提及了安倍參拜之後美國政府表示「失望」一事,同時指出「美國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另一方面,表示《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是「錯誤的」。關於原因,稱「美國政府就(歷史認識等問題)需要慎重應對的問題已敦促日本和周邊國家推進建設性對話」。

  普薩基強調稱,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要求由中日韓3國通過自主對話解決爭端。美國政府高官表示,「美國政府認為安倍首相的參拜無助於(日美關係)的看法沒有改變」,同時表示「據我所知,美國政府從未要求日本政府承諾安倍首相停止參拜」。

  雖然對安倍參拜感到不滿,但美國政府認為,糾結于靖國神社問題將影響包括日美關係在內的東亞局勢的好轉。美國政府的方針是敦促中日韓展開自主對話。

(吉野直也 華盛頓報導)

日本要給駐外使領館配備防彈車

2014/01/28
     日本政府將強化駐外使領館的安全對策。2014年度將為駐中東、非洲和中南美等治安急劇惡化的國家的日本大使館和總領事館配備防彈車。必要時還將增加警 衛、在相關建築的窗戶上安裝防彈玻璃和鐵格柵。外交官等被捲入惡性犯罪和恐怖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日本政府認為應加緊制定防範襲擊的對策。

     2013年12月也門發生了日本大使館工作人員在上班途中遭武裝集團襲擊的事件。在利比亞美國領事館曾遭到襲擊,諸如此類,治安出現惡化的國家增多。 1996年日本駐秘魯大使館人質事件發生後,日本曾增強了部分駐外使領館的警備,但是由於形勢出現變化,日本不得不進一步做出應對。

     日本將把已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引入的防彈車配備到誘拐、襲擊犯罪多發的國家。預計合計將配備幾十輛,另外還將增加接受過躲避襲擊訓練的司機。日本將依次檢查駐外使領館的警備狀況,根據優先程度,配備不易遭到襲擊的柵欄、防彈窗戶以及應急通信設備。

     在2013年1月發生的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中,駐外使領館成為了收集信息和現場指揮的據點,在保護日本人方面作為前沿陣地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的設施成為恐怖襲擊對象的情況不在少數,但是日本並不具備週全的防範襲擊的對策。因此日本政府急於討論增強警備。


日本將修改政府開發援助大綱 在意中國影響

2014/01/28
     日本政府計劃在2015年底之前修改政府開發援助(ODA)大綱,目前已經啟動ODA戰略的調整工作。此舉意在應對中國在對發展中國家援助方面的影響力日趨提高等情況,同時希望借此體現安倍政權作為核心政策提出的增長戰略和「積極的平和主義」。

  日本外務省和經團聯將於1月28日舉辦由主管ODA和經濟談判的外務省高官與日本企業高管參加的首次意見交流會。會議將就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建設聽取企業意見,並體現到ODA戰略的調整上。預計本年度內總計舉行3次會議。

  28日將圍繞東南亞等亞洲展開討論。今後,資源與能源領域以及非洲等的開拓將成為主題。

  在調整工作中,將比此前大綱更加重視對於日本和援助對象國雙方來説是否會有助於經濟增長。還將突出與民間實施的業務的合作、以及人才培養等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日本開發援助的特色。







兩岸交流轉向主管部門直接對話

2014/01/28
主管台灣對大陸政策的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鬱琦將於2月首次訪問中國大陸。這位馬英九總統的親信將與大陸官員會談,並就互設辦事處等議題展開磋商。 此外,還有可能討論馬英九參加10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一事。兩岸此前基本通過窗口機構進行交流,但目前正在轉向由主管部門展 開直接對話。著眼于政治領域對話,兩岸和解將加速。

 
王鬱琦訪問大陸時將與負責對臺政策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舉行會談。這一消息有望在1月內正式宣佈。兩岸目前仍互不承認主權,在這種條件下,台灣主要官員訪問大陸實屬罕見。

  兩人曾于去年10月在峇里島的APEC峰會上進行交流,但此次將是首次正式會談。

 會談的主要議題為,互設作為雙方交流窗口機構的辦事處,這個問題此前一直懸而未決。雖然互設辦事處本身已經達成協定,但焦點問題是,辦事處是否應具有實際上發放簽證等領事館功能等。此次雙方主管官員之間展開磋商,以儘快互設辦事處,此外還將討論互設媒體分支機構等議題。

  話題是否會涉及馬英九齣席APEC峰會的問題也備受關注。馬英九去年底針對曾經表示從個人角度來説,希望出席北京APEC。

  過去,由於受兩岸關係對立的影響,台灣總統很難有機會出席國際會議,出席APEC峰會是馬英九的夙願。作為2014年APEC峰會主席國,大陸有可能借機對馬英九與會提出某些條件。

  兩岸此前一直通過民間級別的窗口機構進行交流。而超越這一級別的主管部門的直接對話將成為巨大轉捩點。

  台灣方面自馬英九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其以經濟為核心促進兩岸交流的強烈意志就發揮了作用。但在最近,由於受到在野黨反對等原因,兩岸交流呈現出停滯 跡象。在任期還剩下2年多的情況下,馬英九希望通過親信訪問大陸來構建與大陸的直接聯絡,希望借助對大陸政策進一步推動交流。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工作17年時間,被認為精通台灣局勢。在去年10月的APEC峰會上,習近平對蕭萬長表示,兩岸 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呼籲推動以經濟為中心的兩岸交流過渡到政治領域。此外,允許王鬱琦訪問大陸,也是希望拉攏台 灣推進政治對話。

  但在台灣,對於簽署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協定等政治對話仍存在強烈的抵觸情緒。

  台灣立法院于1月上旬通過決議稱,在王鬱琦訪問大陸之際,不允許就政治對話簽署任何文件和共同聲明, 對王鬱琦進行了牽制。

(山下和成 台北報導)


馬來原住民與華人出現裂痕

2014/01/28
多民族國家馬來西亞的民族關係正在經受考驗。自去年大選以來,佔總人口60%的馬來人與近30%的華人之間的裂痕正在擴大,相互不信任感日趨加深。此 前,在馬來西亞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兩大族群能夠相安無事。現在馬來西亞的經濟也出現了烏雲。尤其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為了鞏固馬來人對他的支持,似乎對這 種族群對立採取了默許態度。

  馬來西亞分裂被濃縮在了首都吉隆坡的街頭。隔著大約20米,有兩處經營餐飲的小攤販集中的市場。一邊是多是馬來人的小攤子,而另一邊則只有華人在開店。華人光顧華人的店舖,而馬來人的攤子也主要是馬來人。

馬來人光顧馬來店舖(上),華人光顧華人店舖(下)(吉隆坡的小攤販市場)
馬來人的大部分為伊斯蘭教徒,受宗教影響,不能食用大量使用豬肉的中國菜。另一方面,華人雖然沒有飲食方面的禁忌,但很多人仍然不願光顧馬來人的店舖。以此反對馬來西亞優待馬來人的「土地之子(Bhumiputra)」政策。

  馬來人攤販聚集的市場由吉隆坡市運營,每月的租金僅為30林吉特(約合人民幣50元)。另一方面,華人小攤販市場則是民營的,租金為前者的25倍,達到800林吉特左右。市營市場優先讓馬來人開店,這讓周邊的華人居民感到「很不公平」。

  「土地之子」政策出台于1971年。這項政策意在提高相比華人收入較低的馬來人的收入。這成為了在升學和就業等領域優待馬來人的根據。到今天,收入差 距已經縮小,但華人升入大學的機會仍然非常有限,被錄用為公務員或者成為政府下屬企業的幹部則更是難上加難。但是,華人並未大張旗鼓地表示反對,因為馬來 西亞的經濟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

  馬來西亞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引進外資。分享到經濟增長好處的華人,不滿得到緩解,在表面上與馬來人保持了和平共處。但在最近幾年,由於工資水平上漲,外資進入馬來西亞的節奏已經開始放緩。經濟增長這一族群凝聚力正趨於淡薄,華人已經公然舉起了反對政府的旗幟。

  事態的分水嶺就是去年春季的大選。總理納吉布領導的執政黨聯盟雖然在下議院維持了過半數席位,但在得票率方面低於在野黨。其主要原因是,一直支持執政黨的華人轉向了在野黨。

  納吉布總理一直表示要調整「土地之子」政策,但以此次選舉為界,其政策重心又回到了「優待馬來人」。納吉布認為很難獲得華人的支持,於是轉向站在馬來 人一邊。去年秋季甚至宣佈僅向馬來人提供低價房。馬來語媒體在報紙上連續刊登評論稱,「(支持在野黨的)華人忘恩負義」。因為該國實行嚴格的新聞管制,因 此主流觀點認為政府縱容了對華人的攻擊。

  馬來人優待政策回潮將在兩個層面動搖馬來西亞的曾崢戰略。一是「華人離心」。畢業于吉隆坡一所高中的一名女性(20歲)放棄了政府的獎學金,選擇赴新 加坡讀大學。她表示「繼續呆在馬來西亞,機會也有限」。世界銀行稱,「擁有技術實力的人才不斷外流,而不打算回國的人很多」,對馬來西亞提出了警告。

  二是「馬來人日趨內向」。很多馬來人在與政府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工作,能夠獲得豐厚的待遇。該國正在參加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但與要求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美國存在分歧。因為支撐起馬來西亞政權的馬來人企業強烈反對。

  馬來西亞提出到2020年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積極培育附加值高的産業。但是,在維持「土地之子」政策的情況下,將無法扭轉人才外流和市場開放緩慢的 局面。前總理馬哈蒂尓曾將多數派馬來人的經濟力量的羸弱稱為「馬來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因此大力推進了「土地之子」政策。但目前面臨的局面則更加嚴重,很簡單難找到解決之策。

  (吉田涉 吉隆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