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點學習近現代史,這一點與日本完全不同,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日本學生都基本不學習近現代史。
有一次,我和北京一位30多歲的中國女性聊天,她告訴我,對日本産生興趣的契機是,初中2、3年級時學習歷史課程。當時中國的考試中出現了下面的題目。
「康有為的百日維新失敗了,但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麼卻取得了成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恢復最快的原因是什麼?」
她告訴我,在中國的歷史課上,對於日本會詳細學習明治維新及之後的情況。其意圖是通過了解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如何發展起來、並走向現代化,來為自己國家提供 參考。我還向她之外的很多人詢問了相同的問題,結果都聽説,中國重點學習近現代歷史,反而不太重視古代的歷史。
另一方面,日本的情況卻截然相反。日本史課程按時間順序從遙遠的時代開始學起。例如舊石器時代、繩文時代(日本石器時代後期)、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00-公元300年)等,都從全是原始人、讓人難以産生興趣的時代開始,然後逐漸向現代推進。
終於能讓人産生興趣的歷史始於武士第一次掌握政權的鐮倉時代(1185~1333年)。這是因為,NHK等的電視劇中經常播出描寫鐮倉時代的歷史劇。電視 劇細緻刻畫了建立鐮倉幕府的源賴朝(電視劇中的人物當然是虛構的)具有什麼樣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人物等,因此容易對其産生親近感。
而提到隨後最受學生喜愛的時代,或許是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年)。這個時代誕生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兩位日本有代表性的武將。在戰亂時代,織田在即將統一天下之際死去,而繼承其衣缽的豐臣秀吉最終實現了統一。
接下來是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創江戶幕府的是德川家康。自那以來,日本直到明治時代,大約300年都是太平時代。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的故事也多次被搬上電視螢幕,而且有日本知名演員出演,這讓學生對學習這段歷史充滿勁頭兒。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3個人性格完全不同,因此日本人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時經常説「我是信長類型」、「我是家康類型」等。
但是,日本人在學校重點學習的歷史,終結于江戶時代結束、明治時代開始這段時間。對於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明治政府都做了哪些事情、日本的近代化是如何推進的等,日本的教科書很少提及。
由於是按順序從古代開始學起,在高中3年級的應試季節之前,無法學完教科書的全部內容,雖然時間不足是原因之一,但沒有機會認真學習自己祖國的近現代史仍然讓人非常遺憾。
令人惋惜的是,恐怕50歲以下的很多日本人都沒有在學校學習過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其以後的現代史。想要學習這段歷史的人只能自己買書來學,結果,日本個人在近現代史方面的知識出現很大差異。這就是日本歷史教育的現狀。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