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業在美國容易獲得更高市場評價」
赴海外上市趨勢尤為明顯的是增長潛力巨大的互聯網相關企業。
來自外資投資銀行高管等越來越多的意見認為「IT企業在美國容易獲得更高的評價」。因此,中國IT企業正倒向在美國市場尋求上市。
此外,由於香港對海外投資資金始終敞開大門,大陸企業將上市重心轉向香港的趨勢也很明顯。
北京汽車集團將於年內在香港上市,計劃融資約20億美元,目前已啟動籌備工作。有分析認為,向該公司出資約12%的德國戴姆勒主張在透明度更高的香港實施 上市。此外,今年春季一度放棄IPO的世界最大豬肉加工企業萬洲國際也計劃8月5日在香港上市,融資額目標下調至此前的一半以下,設定在20億美元左右。
主要製藥企業之一的綠葉製藥已于7月9日在香港上市,融資約7億美元。作為在抗癌藥等領域具有優勢的研髮型企業受到歡迎,股票發行時的申購倍率達到約15倍。
該公司此前曾計劃在新加坡上市,但最終認為在香港更能獲得熟悉中國製藥市場的投資者的積極評價,因此最終選擇了香港。
據調查公司Dealogic統計,2014年4~6月,上海和深圳市場的IPO總額合計為8億9900萬美元,相比同年1~3月大幅減少了84%。而香港市場雖然融資額出現減少,但由於大陸企業流入的影響,上市公司數有所增加。
在一般情況下,中國大陸企業首先會選擇在上海和深圳等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後在香港交易所進行二次上市。但是,由於大陸股價低迷和監管的強化,最近在主要中型企業之間,力爭直接在香港上市的案例正在增加。
在大型審計機構德勤全球(Deloitte Touche Tohmatsu)中國分公司負責IPO業務的歐振興認為,中國大陸企業融資意願強烈,選擇上市手續簡單、準備時間較短的香港的企業將增加。
資本市場改革成當務之急
中國大陸企業之所以選擇在香港和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是因為遲遲無法獲得證券監督當局的上市認可。中國特有的嚴格限制正在加劇國內市場的空洞化風險,資本市場改革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在中國,由作為監管當局的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確定股票能否上市以及上市時間,而非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證監會由於擔心國內股票市場的供 求關係惡化,自2014年2月以後一度暫停了IPO。直至6月下旬從事IT安全業務的飛天誠信科技等數家公司上市,IPO被停止約4個月。
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2014年下半年的新增上市企業數將控制在100家左右。目前等待上市的企業達到約600家。對於等待上市的企業來説,無法得知何時能籌措到資金已經成為棘手的問題。
2013年,中國曾宣佈改變這種審批制,改為原則上消除當局干預的已開發國家式的註冊制,但至今仍未得到實現。
此外,投資者力量薄弱也構成障礙。中國為了避免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一直限制外國人投資證券等。在歐美,在大規模新股上市之際,很多時候會以從事養老金投資等的大型機構投資者作為核心投資人。而在中國大陸,很難採取這種方式,欲通過新股發行籌集鉅額資金並非易事。
上海和香港兩家交易所在2014年10月有望實現系統互聯,海外的個人投資者也將可以購買中國大陸股票。中國領導層提出了將上海和香港培育為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方針。而為了吸引海外投資,大陸市場的改革也不可或缺。
(粟井康夫 香港,土居倫之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