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説,最近有一家日本企業,想在香港大展拳腳。他們決定斥資在香港發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本店有很多外國遊客光顧。他們覺得在香港首先開業,就會令他們可以有機會進入「中國」這一塊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市場。
好了,這個鴻圖大計在他們的腦袋終於付諸實行了。結果,他們在香港開了一家小店,地點在九龍區一個完全沒有人流的小巷。從外面的裝潢看上去,好像一家大學膳堂。賣的東西,是他們日本本店東西。那個地方晚上完全沒有人流,他們晚市根本沒有生意。
而當我聽到他們花了幾錢,去開這一家「亞洲首間旗艦店」的時候,我的下巴已跌到地板上了。這個價錢,理應可以在銅鑼灣清風街開一家地鋪了吧?
每每聽到這些「日本人在外開業」的故事,我都覺得很有趣。有錢有能力有野心在海外開店的日本人,大多是年紀不少的日本大叔。大叔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性格特 質:覺得自己一路走來所知所想所相信的,都是「成功之道」,是他們人生的金科玉律。當有任何人,明知道他們走向懸涯,好心提醒,他們都執意要走自己的路。 結果花綠綠的鈔票花光光,買一個教訓殺羽而還,我的心還是涼了一截。
比方説,以前有一家雜誌,在想香港開中文版。他們在日本非常成功,內容也非常有趣。在台灣的支部也是成功的。他們就認為,他們在台灣的「成功例子」,可以 令他們在香港,以至將來的上海、北京,都可以發展支部。好了,結果帶著錢來到香港,不知道香港雜誌世道艱險,從業員見你日本人「求才若渴」,當然會開一個 好價錢給你。而做的東西,就比香港別的雜誌還要舊,還要不好看。於是,開了幾年,書改了又改,沒有廣告,又沒有人買,晾在這兒,期期出書,都沒有人在乎。
上一次,在東京的經濟産業省,見到生活文化創造産業課,創意産業課既Cool Japan 海外戰略室既係長青田優子小姐。她們一直協助想去外國出店的日本企業,問他們,去過中國(或香港)而最後失敗而回的日本企業,有什麼共通特色呢?
青田小姐説:「主要,(進出中國)失敗的企業呢,有兩個特點。首先,日本人一直很相信自己的做事方法。他們絕少跟當地一些出色的企業人合作。他們好像不太 知道當地人的文化,以及當地人的購買口味的重要性。結果,他們做的東西,不是質量不好,而是不知道當地人的需要,宣傳又做得不好。結果,就沒有人會買他們 的東西。」
情況就好像日本某家服裝品牌店,在東京、香港也有不錯的成績。但在星加坡呢,就全軍覆歿。去年就全線撤出新加坡了。皆因,新加坡的女生,不會有任何機會,穿他們賣的針織或秋冬衣服。
「另外一種,就是日本的企業,進出中國的時候,必定要找一個商業拍檔(business partner)。找拍檔的時候,他們找錯了人,最後就被騙了。」青田小姐説:「很多時候,日本的企業和當地的中國人合作過後一段時間,他們的拍檔學會了 那一套生意策略、做事方式,他們就會離開他們的日本拍檔,自行開業。」
在這些例子來看,從商業角度來説,也沒辦法了吧?
「所以,現在日本企業最重要的,都是要找到一個,可以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的商業拍檔。這是日本企業要考慮的事。」青田小姐説。:「我們相信,仍是可以找到 可信的商業拍檔的。現在不少日本企業的『戰略』,都是找像健吾先生一樣的外國人,他們在日本讀書,再成為日本總公司的幹部,再由他們去攻中國市場,成為中 國分社的(日本)本社代表。」
一田百貨的CEO莊偉忠從商三十年,與日本人做生意七年左右。最近他花了很多的力氣宣傳熊本熊(Kumamon),令熊本這隻可愛的大黑熊成為香港人的至 愛。跟他聊天的時候,他説:「對日本人而言,其實他們真的不可以覺得在香港開業,之後就可以進入中國。在香港和在中國做生意,是完全不同的。」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