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 2019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

https://www.dailyfxasia.com/cn/feaarticle/20190530-6432.html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


內容摘要∶貨幣戰爭的根源是各國之間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不平衡,全球範圍內的貨幣競爭性貶值對全球全球經濟造成打壓,擾亂金融體系。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貨幣戰爭是什麼?
貨幣戰爭(currency war)一詞最先是由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於2010年提出來的。當時美聯儲採取巨額量化寬鬆政策,創造一個低利率環境,給美元帶來下行壓力,推動了其他國家貨幣的升值。

貨幣戰爭,實質上是指各國間的經濟戰爭,指各國通過控制貨幣的價值和發行量來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一旦這種競爭變得不可控制,就會演變成一場看不見的經濟戰爭。

貨幣戰爭與貿易戰爭的區別
貿易戰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彼此貿易關稅的衝突。通常而言,一國發動貿易戰是為了提高其他國家的進口關稅、擴大本國出口的一種貿易手段,如果相關國家拒絕作出妥協,代價就是本國出口關稅會被增加。

貨幣戰爭是各國通過自己的貨幣來得到利益的最大化,通常的做法是通過貶值本國貨幣來刺激出口而從匯率上獲取利益。當各個國家都開始競爭性貶值本國貨幣時,全球貨幣戰、匯率戰就會全面爆發。

無論你是交易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還是初入市場的愣頭青,DailyFX外匯交易指南(點此免費獲取)都能幫助你找到你最需要的資源,另有散戶情緒的多空對比為您的交易策略添磚加瓦!

貨幣戰爭的起因
貨幣戰爭的核心是使用各種手段令本國貨幣貶值,從而在出口上占有價格優勢,但這是以損害貿易夥伴為代價,來獲取本國經濟的暫時增長。貨幣戰爭的根源是國際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不平衡。

第一次貨幣戰爭起源於1921年,當時歐洲國家在一戰後陷入財政緊張,德國率先執行惡性通貨膨脹令馬克迅速貶值,在這之後的1924-1929年,德國工業增長迅速超過其他國家,法國、英國緊隨其後。1933年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時代,羅斯福實施金融改革也同樣令美元貶值,英國隨後進行第二輪貨幣貶值,法國在1936年繼續跟進。各國之間的惡性貶值競爭令經濟環境越來越差,1936年美、英、法三國財政部簽署《三方貨幣穩定協議》才最終結束了這場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的歷史與影響
對於一個主要依靠出口的經濟體,貨幣升值將會使其出口產品對其他國家而言更加昂貴,其他國家就會尋找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這樣貨幣升值就會導致其出口額的減少,在過去二十幾年中,日本就發生了這種情況。

1998年9月,美元/日元當時的匯率接近150,一輛汽車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為3萬美元,成本為350萬日元。若一輛出售到美國,換算成日元就是3萬美元*150=450萬日元,淨利潤為100萬日元。到2016年8月,美元/日元匯率報價為100,此時一輛出售到美國的汽車價格換算成日元僅為300萬日元,加上350萬日元的成本,從之前的淨利潤100萬變為淨虧損50萬。在這種情況下,汽車製造商就會面臨艱難的抉擇∶要麼提高價格(此舉將削弱其競爭力,),要麼承受虧損,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兩者都是不可取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多經濟體通過努力干涉、打壓本幣的方法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最終推動經濟增長。

以日本為例,2012年底日本眾議院選舉,安倍晉三當選日本新首相,上台後安倍晉三著手實施「三支箭」的刺激政策,日元因此大幅貶值,日經225指數也因此突升至2008年以來的高位。日元貶值,國外的消費者能夠更加容易地買到日本的產品,而海外銷售額的增加推動公司股價格上漲。到目前為止,安倍的政策對日本經濟都是有效的。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許多國家在面臨危機時都會採取這種行動,但每個國家之間的惡性貶值最終會帶來更為紊亂的經濟環境。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或者說出現通貨膨脹時,央行一般會通過加息來抵消物價上漲,但如果加息速度不夠快,物價持續上漲,良性通脹就會演變成惡性通貨膨脹。在惡性通貨膨脹中,一加侖牛奶的價格可能會達到350美元,一包口香糖的價格可能會是25美元。

在這樣的環境中,物價變得不可控,民眾出現恐慌,資金也會紛紛逃離該經濟體,因投資者更加擔憂所持資金的購買力。實物資產如黃金和房地產價格則會飆漲,因為在惡性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同等現金的購買力要遠低於良性通貨膨脹。

點此免費獲取全球股市和匯市季度展望

貨幣戰爭可能出現的最好的結果就是每個經濟體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同時又沒有對其貿易夥伴造成太大的衝擊。最樂觀的局面是全球經濟正常化、各國央行能夠利用最喜歡的政策工具—利率來調整經濟。想要達到最好的結果,首先需要全球經濟同步增長。

世界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陷入困境,歐債危機至今尚未解決。為了擺脫危機,美國開啟了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這是一種印刷美鈔、買入債券的行為,從技術上導致了美元的貶值。美元貶值的行為增加了日本出口商的壓力,日本也跟對採取行動打壓日元。不僅如此,其他一些經濟體也開始加入了令本幣貶值的行動中。

歐洲的形勢則更加糟糕,因為歐元區只有統一的央行,但沒有統一的財政部,也令統一印刷歐元的行動變得更加複雜、難度更大,凸顯出歐元區面臨結構性改革的迫切性。在當時西班牙總體失業率超過25%、低於25歲青年的失業率高達60%、意大利失業率也超過11%的情況下,歐元卻面臨著升值的壓力。

2008年美國的受困資產援助項目(TARP)未能為市場提供持續支持,之後美聯儲採取了第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從而為窘迫的金融系統提供流動性。下圖表現的就是採取TARP和QE1時ICE美元指數的表現。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不幸的是,TARP和QE1的效應很短暫,美聯儲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條件,但經濟數據並沒有出現改善,這令投資者更加感到恐慌。金融危機的景象仍歷歷在目,為防止其再次暴發,美聯儲在2010年第4季度引入了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措施,其目的是進一步為美國經濟提供支持。在一定時間內,QE2發揮了其作用。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美聯儲本希望QE1 和QE2能夠為經濟提供足夠支持,從而使經濟數據出現改善。不幸的是,許多經濟數據和股市並沒有出現同步改善。當QE2結束時,股市再次下跌。這一次美聯儲對實施新一輪寬鬆措施感到擔憂,因為隨著更多的美元注入經濟體,通脹壓力開始呈現。所以在結束QE2後,美聯儲採取了所謂的「扭曲操作」,這是一種出售短期債券(到期期限低於3年)買入長期債券(到期期限為6-30年)的行為。

扭曲操作與QE的差別非常明顯,由於前者並非通過印刷令美元自動貶值,因此沒有令市場產生貶值預期。下圖顯示的扭曲操作後股市同樣大漲但美元沒有同步下跌。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隨著扭曲操作接近尾聲,美聯儲希望耐心評估經濟,來檢查一下之前的刺激措施如何幫助經濟增長。不幸的是,結果遠不如人意。市場開始下跌,經濟數據開始轉向惡化。2012年5月份,市場大幅惡化,其中標普500指數在5月1日至6月1日之間下跌了8%,絕大部分資金流向避險資產。因為投資者傾向持有美國國債,大量資金流向美元。如下圖∶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同年9月,美聯儲在政策會議上推出第三輪QE,隨後的不到兩周時間內,標普500指數刷新當時的年內高點,不過好景仍然不長,投資者擔憂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另一難題—財政懸崖,股市再次下跌。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與之前相比,市場對QE3的反應較為特別,美元並沒有和之前一樣大幅回落。不僅如此,市場的上揚也遠遠沒有之前長久。由於在2012年末扭曲操作結束,美聯儲宣布進一步延續該項目,儘管和開始的操作略有不同,但仍宣布每個月購買850億美元的資產(和扭曲操作一樣,這樣的操作也沒有印刷新的美元)。
 
貨幣戰爭∶概念、起因、歷史與影響按圖放大
進入2013年美聯儲仍在繼續其激進的寬鬆政策,這一次沒有限制時間和規模,在失業率明顯改善之前將持續實施寬鬆措施。直到2015年12月,美聯儲才開始2008年以來的首次加息。(James Stanley撰,Cindy整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