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2, 2016

格力130億收購珠海銀隆 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日企要量産「後碳纖維」新材料

2016/08/22
       日本製紙將在日本國內的島根縣新建「纖維素奈米纖維(CNF)」的量産工廠。纖維素奈米纖維以植物為原料,是一種被視為「後碳纖維時代」的新材料。預定 2017年9月投産,設想獲取食品和化粧品廠商的需求。纖維素奈米纖維不僅重量輕、強度高,而且混合後具有粘性,用途廣泛。日本製紙力爭通過儘早設置量産 設備在新市場上先行一步。

纖維素奈米纖維(CNF)」重量是鐵的五分之一,強度卻是5倍,而且透明
       日本製紙將在其化學業務的主要基地江津事業所(江津市)建設新工廠。投資額預計在十幾億日元。將建設初期年産量為30噸,今後可提高至100噸的廠房。

       將把纖維素奈米纖維作為食品和化粧品的添加劑銷售。其特點是和現有的添加劑相比,粘性受熱度的影響較小,同時具有清爽順滑的觸感。

       為配合量産,還將確立減少所含水分的固形化技術,並引入相關設備。減少水分的話將有助於削減運輸成本。

       碳纖維也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特點,但是以石油為原料,面臨資源枯竭的風險。以植物為原料的纖維素奈米纖維不存在這樣的風險。

       力爭確立纖維素奈米纖維業務的企業還將目光投向化粧品領域。日本製紙將成為日本國內首家設置專門面向食品和化粧品的纖維素奈米纖維量産設備的企業。希望通 過儘早確立量産體制來獲取食品、化粧品廠商的需求。將利用其重量輕強度高的特點,力爭將來應用於汽車零部件。

       日本國內的製紙産業受電子媒體崛起等因素影響業務縮小,在此背景下,製紙企業開始摸索新的收益來源。

格力130億收購珠海銀隆 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6/08/22
中國最大空調製造商珠海格力電器8月19日宣佈,以130億元收購純電動汽車及鋰電池製造商「珠海銀隆新能源」。在中國家電市場增長時代終結、實現大幅增長較難的背景下,格力進軍前景可期的純電動汽車行業,以謀求企業生存。

  在本次收購中,格力將發行新股,與珠海銀隆的持股投資公司等21家股東進行換股。格力將以每股15.57元價格發行8億3493萬8974股,取得珠海銀隆的全部股份。

  珠海銀隆于2009年底成立於廣東省珠海市,是一家新興純電動汽車相關生産商。除珠海市外,還在河北省擁有2家工廠。據悉擁有年産3.3萬輛純電動巴士的産能。

  珠海銀隆2015年生産了純電動巴士3189輛,是中國第7大純電動巴士生産商。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銷售額為38億6185萬元。

  作為中國最大的空調廠商,格力的空調銷量陷入低迷。8月19日發佈的2016年1~6月數據顯示,銷售額為491億8282萬元,同比下滑1.9%。
  
  目前,中國政府將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定為「新能源車」。每售出1輛新能源車,政府最多向生産商發放6、7萬元的補貼。因此,有很多企業以補貼為目的跨界進入純電動汽車領域。今後環保車市場的競爭或將進一步激化。

  另一方面,格力在空調行業的競爭對手美的集團也在近期斥資約37億歐元收購了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為了企業的生存,中國企業發起的大型收購案引人注目。

  日本經濟新聞 (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廣州 中村裕報導

今後5年決定自動駕駛的未來?

2016/08/22
        自動駕駛汽車實現在城市普通道路行駛的時間被逐步鎖定在了「5年後」。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福特汽車宣佈將在2021年之前啟動可完全無需人工操作的 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産。同時,日本和德國廠商也相繼提出在相同的時間將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實用。繼最先著手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美國谷歌之後,各公司紛紛明確投 放時間,行業整體的開發速度或將進一步加快。

福特的自動駕駛試驗用車(8月16日,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多)
        「沒有方向盤、也沒有煞車。當然更不需要駕駛員」,8月16日,在矽谷舉行的記者會上,福特首席執行官(CEO)馬克·菲爾德斯對在5年後將被視為終極自動駕駛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投入量産表現出自信。

        福特當天還宣佈向高精度傳感器生産商美國Velodyne公司出資7500萬美元。該公司的傳感器被谷歌等採用,是汽車識別周邊情況所必需的「眼睛」中的代表性産品。此外,還決定收購在圖像處理技術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的以色列人工智慧(AI)創業企業。

        在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方面,除了提出2020年前後投入實用的谷歌之外,德國福斯與寶馬也相繼在2016年的6月和7月宣佈在2021年投放市場。在2020~2021年可能成為自動駕駛車關鍵節點的情況下,稍稍落後的福特乾脆直接宣佈了量産時間。

        令各廠商如此重視的背景是,如果未能及時參與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的開發競爭,將越來越難以獲得供給能力有限的零部件廠商的協助。尤其是在探測障礙物的周邊識別零部件等方面,各廠商已展開激烈的「朋友圈」爭奪。

        寶馬與美國英特爾展開了合作,還攜手戴姆勒等收購了德國一家數位地圖公司。另外,美國通用汽車和日産汽車則將與以色列企業展開合作。

        福特之所以明確投放市場的時間,還有意借此推進零部件成本的壓縮,以降低整車價格。本次出資的Velodyne公司的傳感器單價接近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而福特打算使之降到數萬日元。

        不過,即使按計劃生産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允許其在公路上行駛的法規也未必能及時出台。規定國際交通規則的《日內瓦公約》尚未認可沒有人 類駕駛員駕駛的汽車駛上公路。即使在美國,法律也禁止銷售沒有方向盤和煞車踏板的汽車。此外,還存在由誰來承擔事故責任等問題。
 
        即便如此,如果一味等待規則的制定,恐怕將很難生産出自動駕駛汽車。從歐美企業的動向來看,他們似乎正一邊在技術方面不斷摸索,一邊在民間主導下尋找確立法規的最佳時機。

        著眼於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豐田等日系企業也力爭同一時期將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實用。雖然各廠商的設想還處於決定在「十字路口拐彎」的程度,但在歐美各廠商加快開發速度的背景下,對日本企業來説,未來5年的攻防戰將成為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 中西豐紀、 矽谷 小川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