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災歷史回顧與股市崩盤前兆分析
2019年8月31日 14:29
摘要: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股市崩盤歷史固然殘酷,但為投資市場的走向提供了一絲借鑑,尤其是諸多股市崩盤前兆,為投資者在未來的市場變化中覓得先機。
按圖放大
什麼情況是股市崩盤(Stock Market Crash)
股市崩盤是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進而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簡單的說就是現有的股民全部被套,沒有新股民入場,當被套的股民只知道割肉賣股票而不肯買股票時就會造成惡性循環,造成市場持續下跌。
股市崩盤時,通常市場成交量會出現異動,板塊之間的同向性更加明顯;大類資產之間也會出現聯動,一般是股市率先大幅度下跌,然後債市走牛,商品價格大跌,匯率下跌。
為什麼會出現股市崩盤
股市崩盤不會憑空出現,多數是在政治不穩定或經濟出現動盪之時,或在市場長期下跌中消耗了投資者最後的信心等,然後在突發性事件或消息的催化下一路下跌。當然,股市上市及交易制度存在缺陷而投機盛行,導致股市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上市公司股價被高估市場處於嚴重的泡沫;以及國家宏觀基本面出現惡化使得上市公司經營出現很大困難也可能引發股市崩盤。而誘因發作時,市場情緒的低迷往往放大了事態的影響。
如何在市場有個良好的開始?
第三季度股指報告,你值得擁有!
全球股災歷史回顧
1987年股災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處於新舊經濟模式轉換的低速增長期,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努力下,通脹得到控制利率下行。同時美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收大力吸引外資流入,尤其是股票投資免稅,吸引了全球資本進入美國股票市場,美國股票市場走牛。截止1987年9月底,標普500指數相較1982年的最低點已經上漲215%,當年累計漲幅也高達36.2%。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開始貶值,廣場協議後更是持續走低,為了維持國際間的匯率平衡,歐洲國家相繼降低利率,而美國則提高利率,以抑制美元繼續走低。
但隨著通脹的上升,德國連續提高短期利率,美元再次被看跌,1987年10月18日美國財長宣布美元或主動貶值,加上上市公司併購稅收優惠取消、海灣戰爭升級的傳言等壞消息的衝擊,再疊加3-9月份聯邦基金利率上調的影響,美股開始調整,10月14日-10月16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接連下跌,累計下跌10.1%。10月19日,先於美股開盤的香港、歐洲等地股市接連暴跌,美股開盤後標普500更是暴跌20.5%,史稱「黑色星期一」。
程序化交易和槓桿交易加劇了這次下跌。股價的下挫使程序中設定的機制繼續拋售股票,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在大跌前,增量的融資資金助推指數上漲,大跌後,融資餘額迅速下降,使得市場失血。據統計,10月道瓊斯市值蒸發17920億美元。
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香港危機
受益於國內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在90年代轉口貿易和金融業不斷增強,逐漸成為金融中心。1994-1996年香港GDP年均增長率達到4.5%,同時國內大型國有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美國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和國際基金也不斷加大港股在投資組合中比例,香港恒生指數在1994年2月4日達到12157點,之後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下調,隨著香港回歸的臨近,政治經濟等不明確因素逐漸消除,市場再度活躍,1997年8月7日創造16673點的歷史新高,較1990年的2918點,漲幅達到659%。
隨著美國國內經濟的復甦,美聯儲也開始加息抑制通脹,這導致資金紛紛回流美國。原先受益於熱錢流入的東南亞各國由於實行的是和美元掛鈎的固定匯率制度,為維持固定匯率,在資金外逃時必須買入本幣。外匯儲備薄弱的東南亞國家難以支撐大規模的熱錢外流,這又進一步加強了幣值貶值的預期,國際投機者們趁機大肆做空這些國家的貨幣。繼泰國在1997月7月率先放棄固定匯率制後,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也相繼放棄,台灣當局也主動開始緩慢貶值。香港成為索羅斯等國際炒家的下一個目標。
10月,國際炒家開始圍攻香港,紛紛做空港股和港幣。雖然香港外匯儲備充足,但金管局的市場操作及相應的加息卻直接導致了港股的大跌,做空者依舊獲利。10月22日至28日,恒生指數下跌3343點,累計跌幅達27%,其中10月23日單日下跌10.4%。1998年1月,恒生指數已跌破8000點,仍遭受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國際遊資的繼續打壓,到8月13日指數最低跌至6660點。
香港政府為維護港元,打破炒家套利計劃,轉變以往「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與金管局直接進入股市、匯市干預:
香港金管局動用約1200億港幣外匯基金購買恒生指數成分股和股指期貨。從8月14日入市逐步將恆指推升至8000點水平。同時大力買入8月期指賣出9月期指,拉開兩者的價值差距,使得金融炒家炒作的成本上升。部分藍籌和紅籌公司也在政府的號召下回購本公司的股票,成功阻擊了國際遊資的做空行為。香港政府還用外匯基金買入港元,同時把買到的港元存到香港銀行,使得機構投資者從銀行借走的港元夠得到補充,港元的供求平穩,匯率和利率保持穩定。
8月31日到9月7日,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分別頒布了限制賣空和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除了限制放空港元,還將股票和期貨的交割期限由14天大大減少為2天,裸賣空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降低期指的槓桿作用,香港政府將每張期貨的面值由5萬港元/萬點提升到12萬港元,香港政府還將持倉申報的限額從500單位降為250單位,加設空頭未平倉合約的申報機制,使得金融炒家暴露身份。
整個救市行動中,香港政府消耗近13%的外匯基金,動用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遠超1993年英國政府在「英鎊保衛戰」中約77億美元的投入。
香港政府堅決主動做多的策略,使得國際炒家鎩羽而歸,恒生指數逐漸企穩回升,到1999年7月重上14000點。香港政府的直接入市干預一度引發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質疑,但事後來看香港政府此舉成功維護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非常時期的大規模救市更是在十年之後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成為各國政府普遍的選擇。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在2000年和2001年先後遭遇科技股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襲擊,為刺激經濟,美聯儲在2000-2003年期間多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下調至1.0%,並維持至2004年6月才再次加息。在非常寬鬆的貨幣環境下,房市和股市雙雙大漲,MB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在這一時期的快速發展更是進一步刺激了房價的高漲。截止2006年,美國住房均價相比1988年已上漲12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2002年10月的7422點開始觸底反彈,2007年10月一度突破14000點,上漲近一倍。
從2004年開始,美國再次進入加息周期,到2006年7月聯邦基金利率已上調至5.3%。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利率相應大幅上升,居民償債壓力增加,特別是那些償債能力本就非常脆弱的次級貸款借款人。利率下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又進一步惡化了這種情形,資不抵債的主動違約開始顯現,美國房市從2006年起開始陷入困境,隨著危機的加深,大量持有次級債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危機又蔓延至金融體系。
2008年9月,危機集中爆發,房利美與房地美相繼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保險巨頭AIG接受聯邦援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由投資銀行轉為銀行持股公司以接受聯儲更嚴格的監管。受此影響,美股大幅下跌,9-12月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下跌31.2%,2009年3月更是跌破7000點。
聯邦政府在危機之始就介入救助,採取了一些措施安撫市場情緒,穩定市場:2008年3月美聯儲為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資金、聯邦政府接管兩房、援助AIG等;2008年10月3日,國會通過救助計劃,財政部和聯儲根據這一法案相繼救助花旗、通用和克萊斯萊等巨頭。而在之前的9月29日,國會否決7000億美元的救助華爾街一攬子計劃,當日美股暴跌,道瓊斯大幅下跌7%。
在聯邦政府的積極救助下,市場恐慌情緒開始緩解,美股2009年3月起觸底反彈。
危機過後,美國再次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2010年1月,總統奧巴馬公布「沃爾克規則」,強調將自營業務從商業銀行剝離;6月25日,國會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厲和全面的金融監管法案,主要內容包括成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將場外衍生品納入監管、限制商業銀行自營交易、設立新的破產清算機制、美聯儲被賦予更大的監管職責等。
2018年底美股崩盤
進入10月,美股形勢急轉直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鷹派講話使得美聯儲貨幣政策趨緊,美國國債收益率急劇攀升。10月10日,道瓊斯指數暴跌832點,跌幅3.15%,創下2月初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跌3.29%,出現五連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狂跌4.08%,創2016年6月24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與此同時,被視為美國經濟健康指標的房地產銷量和汽車銷量兩項數據出現下降,美國同中國逐步升溫的貿易爭端等問題均令投資者擔憂。再加上不及預期的企業盈利、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對美股構成打擊,交易情緒悲觀引發恐慌性拋售。
美股收盤後,白宮發聲安撫市場。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電郵聲明中稱,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前景仍然相當強勁。特朗普則把矛頭直指美聯儲,將美股下跌的原因歸咎為美聯儲的提高利息的政策,特朗普在10日表示:「我認為美聯儲在犯錯誤,他們(的貨幣政策收得)太緊,我覺得美聯儲已經瘋了。」鮑威爾強硬回應,認為特朗普應該對股市暴跌負責,並稱當前經濟走強的情況下,維持高利率有利於美國經濟長遠發展。
11月,美股市場波動率異常之大,中期選舉後股市短暫回升,G20峰會落幕貿易摩擦降溫市場明顯好轉。鮑威爾講話稱美國貨幣政策並非處於一條「預設」路徑,這一被視為鴿派的言論推動美國股票和國債全線上漲。
12月開始,美國股市回吐了11月底的大部分漲幅,三大股指全數下跌9%。美聯儲加息、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股市大跌。12月19日,美聯儲當年第四次加息,特朗普再次發文指責美聯儲是「經濟的唯一問題」「對市場沒感覺」。鮑威爾可能被特朗普解僱加劇了市場擔憂,罷免美聯儲主席將是史無前例的舉動,並會被外界視為是在破壞美聯儲的獨立性;同時還有消息稱特朗普也在考慮解僱財政部長姆努欽,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投資者對美國明年經濟產生新擔憂。
12月21日,納斯達克指數收盤較8月29日觸及的紀錄收盤高位下跌21.9%,跨過了20%跌幅的熊市門檻,為2008年以來首次。緊接著24日聖誕前夜,道瓊斯指數跌破22000點關口,標普500指數跌近3%,也正式陷入熊市區域。
儘管姆努欽24日緊急召開了金融市場工作組會議,並在前一日與全美六大銀行的首席執行官通電話,同時財政部發布聲明稱,銀行高管證實,他們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用於向消費者、商業市場以及所有其他市場的運作提供貸款。但這未能緩解投資者日益惡化的焦慮情緒。姆努欽的表態反而讓投資者對流動性感到擔憂,再加上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攻擊,以及美國政府「關門」延長至明年1月等預期的綜合作用下共同導致投資者選擇拋售股票。
聖誕節後開盤,三大股指則上演絕地大反擊至少上漲約5%。道指飆升超過1086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上漲點數紀錄。12月31日,美股震盪收盤仍呈小幅上漲,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樂觀情緒主導了美股上漲。特朗普還表示,他周末與習主席通電話,雙方就雙邊貿易達成協議取得「重大進展」,2019年初的全球股市上漲揭開序幕。
股市崩盤前兆分析
既然股市崩盤不是憑空出現,那麼在爆發之前是有前兆的,而投資者若能識得相關信息,有可能規避損失。從上述股市崩盤的歷史中,我們能夠總結出幾個前兆,當然這些因素都是相對的,並無絕對之說,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因素的構成與發酵是不同的,歷史會重複但不會簡單的重複。
政治動盪,經濟惡化。此情形出現在新興經濟體的時候較多,最典型如2018年8月的土耳其危機和2019年8月的阿根廷大選,前者因遭遇美國制裁、後者因現總統意外落選而導致股債匯三殺,本就脆弱的市場信心瞬間崩塌。
央行貨幣政策多處於緊縮周期。簡單說央行加息利空股市,減息則利多股市,加息相當於從社會抽走資金,而降息意味著釋放資金。從上述例子看,央行加息是股市可能崩盤的誘因之一,但很多時候還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以只能說貨幣政策處於緊縮周期的時候股市更容易發生崩盤。
外資撤離。外資對股市的上漲有著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當然外資也會由於不熟悉當地情況而更謹慎,一旦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惶惶不安而有大地震的預感退出速度極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對外資流動極為敏感,這也是港股開盤跟隨隔夜美股波動的重要原因,也因此港股與港幣匯率關係密切,港幣下跌時通常抑制港股,隨著內地與香港聯動性的加強,港股走勢與內地市場表現有所一致,但仍受到外圍市場波動影響。
股市估值較高。不只是單個股票的股價,而是整個股市的股價都「太貴了」,股市的波動本就是投資者的預期,投資者認為股市會好,股市有所上漲屬於正常,但漲幅過大偏離了股市實際的價值,就存在價格回歸的可能。市盈率經常被用來衡量估值是否合理。
槓桿率超高。相當於你可以用10元的保證金買100元的股票,裡面90元錢是借來的,等股票上漲後賣掉股票還給出借人,但是股價一旦下跌10%就會爆倉,血本無歸,所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槓桿並不容易控制。股市的上漲一定有槓桿交易的推動,在上升市中因為有盈利槓桿的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當市場面臨不利消息的時候這部分資金最容易動搖。
人人都在談論股票。這關乎心理學,股市畢竟是專業領域,而且是買低賣高賺錢,當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股價到達頂部了,大資金要轉手了,而對於整個市場來說,牛市或將終結。
股市操縱投機盛行。股市存在的初衷是為缺乏資金髮展的企業進行融資,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由於制度不完善、上市企業心懷不軌等因素,導致內幕交易或股價被少數人操縱,發展到整個市場投機之風盛行,從而失去了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最終導致投資者喪失信心,一點利空就容易引發市場崩盤。
(Arthur)
股市崩盤是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進而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簡單的說就是現有的股民全部被套,沒有新股民入場,當被套的股民只知道割肉賣股票而不肯買股票時就會造成惡性循環,造成市場持續下跌。
股市崩盤時,通常市場成交量會出現異動,板塊之間的同向性更加明顯;大類資產之間也會出現聯動,一般是股市率先大幅度下跌,然後債市走牛,商品價格大跌,匯率下跌。
為什麼會出現股市崩盤
股市崩盤不會憑空出現,多數是在政治不穩定或經濟出現動盪之時,或在市場長期下跌中消耗了投資者最後的信心等,然後在突發性事件或消息的催化下一路下跌。當然,股市上市及交易制度存在缺陷而投機盛行,導致股市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上市公司股價被高估市場處於嚴重的泡沫;以及國家宏觀基本面出現惡化使得上市公司經營出現很大困難也可能引發股市崩盤。而誘因發作時,市場情緒的低迷往往放大了事態的影響。
如何在市場有個良好的開始?
第三季度股指報告,你值得擁有!
全球股災歷史回顧
1987年股災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處於新舊經濟模式轉換的低速增長期,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努力下,通脹得到控制利率下行。同時美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收大力吸引外資流入,尤其是股票投資免稅,吸引了全球資本進入美國股票市場,美國股票市場走牛。截止1987年9月底,標普500指數相較1982年的最低點已經上漲215%,當年累計漲幅也高達36.2%。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開始貶值,廣場協議後更是持續走低,為了維持國際間的匯率平衡,歐洲國家相繼降低利率,而美國則提高利率,以抑制美元繼續走低。
但隨著通脹的上升,德國連續提高短期利率,美元再次被看跌,1987年10月18日美國財長宣布美元或主動貶值,加上上市公司併購稅收優惠取消、海灣戰爭升級的傳言等壞消息的衝擊,再疊加3-9月份聯邦基金利率上調的影響,美股開始調整,10月14日-10月16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接連下跌,累計下跌10.1%。10月19日,先於美股開盤的香港、歐洲等地股市接連暴跌,美股開盤後標普500更是暴跌20.5%,史稱「黑色星期一」。
程序化交易和槓桿交易加劇了這次下跌。股價的下挫使程序中設定的機制繼續拋售股票,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在大跌前,增量的融資資金助推指數上漲,大跌後,融資餘額迅速下降,使得市場失血。據統計,10月道瓊斯市值蒸發17920億美元。
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香港危機
受益於國內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在90年代轉口貿易和金融業不斷增強,逐漸成為金融中心。1994-1996年香港GDP年均增長率達到4.5%,同時國內大型國有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美國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和國際基金也不斷加大港股在投資組合中比例,香港恒生指數在1994年2月4日達到12157點,之後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下調,隨著香港回歸的臨近,政治經濟等不明確因素逐漸消除,市場再度活躍,1997年8月7日創造16673點的歷史新高,較1990年的2918點,漲幅達到659%。
隨著美國國內經濟的復甦,美聯儲也開始加息抑制通脹,這導致資金紛紛回流美國。原先受益於熱錢流入的東南亞各國由於實行的是和美元掛鈎的固定匯率制度,為維持固定匯率,在資金外逃時必須買入本幣。外匯儲備薄弱的東南亞國家難以支撐大規模的熱錢外流,這又進一步加強了幣值貶值的預期,國際投機者們趁機大肆做空這些國家的貨幣。繼泰國在1997月7月率先放棄固定匯率制後,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也相繼放棄,台灣當局也主動開始緩慢貶值。香港成為索羅斯等國際炒家的下一個目標。
10月,國際炒家開始圍攻香港,紛紛做空港股和港幣。雖然香港外匯儲備充足,但金管局的市場操作及相應的加息卻直接導致了港股的大跌,做空者依舊獲利。10月22日至28日,恒生指數下跌3343點,累計跌幅達27%,其中10月23日單日下跌10.4%。1998年1月,恒生指數已跌破8000點,仍遭受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國際遊資的繼續打壓,到8月13日指數最低跌至6660點。
香港政府為維護港元,打破炒家套利計劃,轉變以往「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與金管局直接進入股市、匯市干預:
香港金管局動用約1200億港幣外匯基金購買恒生指數成分股和股指期貨。從8月14日入市逐步將恆指推升至8000點水平。同時大力買入8月期指賣出9月期指,拉開兩者的價值差距,使得金融炒家炒作的成本上升。部分藍籌和紅籌公司也在政府的號召下回購本公司的股票,成功阻擊了國際遊資的做空行為。香港政府還用外匯基金買入港元,同時把買到的港元存到香港銀行,使得機構投資者從銀行借走的港元夠得到補充,港元的供求平穩,匯率和利率保持穩定。
8月31日到9月7日,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分別頒布了限制賣空和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除了限制放空港元,還將股票和期貨的交割期限由14天大大減少為2天,裸賣空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降低期指的槓桿作用,香港政府將每張期貨的面值由5萬港元/萬點提升到12萬港元,香港政府還將持倉申報的限額從500單位降為250單位,加設空頭未平倉合約的申報機制,使得金融炒家暴露身份。
整個救市行動中,香港政府消耗近13%的外匯基金,動用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遠超1993年英國政府在「英鎊保衛戰」中約77億美元的投入。
香港政府堅決主動做多的策略,使得國際炒家鎩羽而歸,恒生指數逐漸企穩回升,到1999年7月重上14000點。香港政府的直接入市干預一度引發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質疑,但事後來看香港政府此舉成功維護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非常時期的大規模救市更是在十年之後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成為各國政府普遍的選擇。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在2000年和2001年先後遭遇科技股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襲擊,為刺激經濟,美聯儲在2000-2003年期間多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下調至1.0%,並維持至2004年6月才再次加息。在非常寬鬆的貨幣環境下,房市和股市雙雙大漲,MB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在這一時期的快速發展更是進一步刺激了房價的高漲。截止2006年,美國住房均價相比1988年已上漲12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2002年10月的7422點開始觸底反彈,2007年10月一度突破14000點,上漲近一倍。
從2004年開始,美國再次進入加息周期,到2006年7月聯邦基金利率已上調至5.3%。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利率相應大幅上升,居民償債壓力增加,特別是那些償債能力本就非常脆弱的次級貸款借款人。利率下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又進一步惡化了這種情形,資不抵債的主動違約開始顯現,美國房市從2006年起開始陷入困境,隨著危機的加深,大量持有次級債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危機又蔓延至金融體系。
2008年9月,危機集中爆發,房利美與房地美相繼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保險巨頭AIG接受聯邦援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由投資銀行轉為銀行持股公司以接受聯儲更嚴格的監管。受此影響,美股大幅下跌,9-12月道瓊斯工業指數累計下跌31.2%,2009年3月更是跌破7000點。
聯邦政府在危機之始就介入救助,採取了一些措施安撫市場情緒,穩定市場:2008年3月美聯儲為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資金、聯邦政府接管兩房、援助AIG等;2008年10月3日,國會通過救助計劃,財政部和聯儲根據這一法案相繼救助花旗、通用和克萊斯萊等巨頭。而在之前的9月29日,國會否決7000億美元的救助華爾街一攬子計劃,當日美股暴跌,道瓊斯大幅下跌7%。
在聯邦政府的積極救助下,市場恐慌情緒開始緩解,美股2009年3月起觸底反彈。
危機過後,美國再次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2010年1月,總統奧巴馬公布「沃爾克規則」,強調將自營業務從商業銀行剝離;6月25日,國會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厲和全面的金融監管法案,主要內容包括成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將場外衍生品納入監管、限制商業銀行自營交易、設立新的破產清算機制、美聯儲被賦予更大的監管職責等。
2018年底美股崩盤
進入10月,美股形勢急轉直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鷹派講話使得美聯儲貨幣政策趨緊,美國國債收益率急劇攀升。10月10日,道瓊斯指數暴跌832點,跌幅3.15%,創下2月初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跌3.29%,出現五連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狂跌4.08%,創2016年6月24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與此同時,被視為美國經濟健康指標的房地產銷量和汽車銷量兩項數據出現下降,美國同中國逐步升溫的貿易爭端等問題均令投資者擔憂。再加上不及預期的企業盈利、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對美股構成打擊,交易情緒悲觀引發恐慌性拋售。
美股收盤後,白宮發聲安撫市場。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電郵聲明中稱,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前景仍然相當強勁。特朗普則把矛頭直指美聯儲,將美股下跌的原因歸咎為美聯儲的提高利息的政策,特朗普在10日表示:「我認為美聯儲在犯錯誤,他們(的貨幣政策收得)太緊,我覺得美聯儲已經瘋了。」鮑威爾強硬回應,認為特朗普應該對股市暴跌負責,並稱當前經濟走強的情況下,維持高利率有利於美國經濟長遠發展。
11月,美股市場波動率異常之大,中期選舉後股市短暫回升,G20峰會落幕貿易摩擦降溫市場明顯好轉。鮑威爾講話稱美國貨幣政策並非處於一條「預設」路徑,這一被視為鴿派的言論推動美國股票和國債全線上漲。
12月開始,美國股市回吐了11月底的大部分漲幅,三大股指全數下跌9%。美聯儲加息、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股市大跌。12月19日,美聯儲當年第四次加息,特朗普再次發文指責美聯儲是「經濟的唯一問題」「對市場沒感覺」。鮑威爾可能被特朗普解僱加劇了市場擔憂,罷免美聯儲主席將是史無前例的舉動,並會被外界視為是在破壞美聯儲的獨立性;同時還有消息稱特朗普也在考慮解僱財政部長姆努欽,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投資者對美國明年經濟產生新擔憂。
12月21日,納斯達克指數收盤較8月29日觸及的紀錄收盤高位下跌21.9%,跨過了20%跌幅的熊市門檻,為2008年以來首次。緊接著24日聖誕前夜,道瓊斯指數跌破22000點關口,標普500指數跌近3%,也正式陷入熊市區域。
儘管姆努欽24日緊急召開了金融市場工作組會議,並在前一日與全美六大銀行的首席執行官通電話,同時財政部發布聲明稱,銀行高管證實,他們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用於向消費者、商業市場以及所有其他市場的運作提供貸款。但這未能緩解投資者日益惡化的焦慮情緒。姆努欽的表態反而讓投資者對流動性感到擔憂,再加上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攻擊,以及美國政府「關門」延長至明年1月等預期的綜合作用下共同導致投資者選擇拋售股票。
聖誕節後開盤,三大股指則上演絕地大反擊至少上漲約5%。道指飆升超過1086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上漲點數紀錄。12月31日,美股震盪收盤仍呈小幅上漲,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樂觀情緒主導了美股上漲。特朗普還表示,他周末與習主席通電話,雙方就雙邊貿易達成協議取得「重大進展」,2019年初的全球股市上漲揭開序幕。
股市崩盤前兆分析
既然股市崩盤不是憑空出現,那麼在爆發之前是有前兆的,而投資者若能識得相關信息,有可能規避損失。從上述股市崩盤的歷史中,我們能夠總結出幾個前兆,當然這些因素都是相對的,並無絕對之說,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因素的構成與發酵是不同的,歷史會重複但不會簡單的重複。
政治動盪,經濟惡化。此情形出現在新興經濟體的時候較多,最典型如2018年8月的土耳其危機和2019年8月的阿根廷大選,前者因遭遇美國制裁、後者因現總統意外落選而導致股債匯三殺,本就脆弱的市場信心瞬間崩塌。
央行貨幣政策多處於緊縮周期。簡單說央行加息利空股市,減息則利多股市,加息相當於從社會抽走資金,而降息意味著釋放資金。從上述例子看,央行加息是股市可能崩盤的誘因之一,但很多時候還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以只能說貨幣政策處於緊縮周期的時候股市更容易發生崩盤。
外資撤離。外資對股市的上漲有著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當然外資也會由於不熟悉當地情況而更謹慎,一旦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惶惶不安而有大地震的預感退出速度極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對外資流動極為敏感,這也是港股開盤跟隨隔夜美股波動的重要原因,也因此港股與港幣匯率關係密切,港幣下跌時通常抑制港股,隨著內地與香港聯動性的加強,港股走勢與內地市場表現有所一致,但仍受到外圍市場波動影響。
股市估值較高。不只是單個股票的股價,而是整個股市的股價都「太貴了」,股市的波動本就是投資者的預期,投資者認為股市會好,股市有所上漲屬於正常,但漲幅過大偏離了股市實際的價值,就存在價格回歸的可能。市盈率經常被用來衡量估值是否合理。
槓桿率超高。相當於你可以用10元的保證金買100元的股票,裡面90元錢是借來的,等股票上漲後賣掉股票還給出借人,但是股價一旦下跌10%就會爆倉,血本無歸,所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槓桿並不容易控制。股市的上漲一定有槓桿交易的推動,在上升市中因為有盈利槓桿的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當市場面臨不利消息的時候這部分資金最容易動搖。
人人都在談論股票。這關乎心理學,股市畢竟是專業領域,而且是買低賣高賺錢,當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股價到達頂部了,大資金要轉手了,而對於整個市場來說,牛市或將終結。
股市操縱投機盛行。股市存在的初衷是為缺乏資金髮展的企業進行融資,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由於制度不完善、上市企業心懷不軌等因素,導致內幕交易或股價被少數人操縱,發展到整個市場投機之風盛行,從而失去了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最終導致投資者喪失信心,一點利空就容易引發市場崩盤。
(Arthu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