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6, 2017

從王傳福發言解讀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內情 汽車産業的未來方向——CASE

從王傳福發言解讀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內情

2017/09/25
      中國最大純電動車(EV)廠商比亞迪(BYD)的董事長王傳福(51歲)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媒體的採訪,表示汽油車退出中國市場的時間預計在2030年。中國政府9月上旬表明將在未來禁止汽油車的意向,正在研究具體時間表。從參與政策立案的王傳福的發言中可以解讀出即將迅速擴大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內情。(編者注:發言內容由日語翻譯而成)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接受媒體採訪(深圳市比亞迪總部)

ADVERTISING
      王傳福9月21日接受採訪,關於中國停售汽油車的時間,表示預計將根據車的類型確定不同的時間表。他預計「2020年公共汽車將全面電動化,2025年重型卡車全面電動化,到2030年包括所有轎車在內,中國將全面普及電動汽車」。

      同時還指出,中國現在62%的汽油依賴進口,認為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中國有必要公佈比任何國家都要早的(禁售汽油車)時間表,並加緊擴大電動汽車。英國和法國已經宣佈到2040年禁售汽油車,如果按照王傳福的觀點,中國將在更早的時候迎來重大轉機。

      王傳福強調,作為中國最大電動汽車廠商,比亞迪正和其他新能源企業一起,向國家提建議,希望儘早出台時間表。可以看出他的意向是對今後的電動汽車相關政策産生強大的影響。

    實際上,王傳福表示,比亞迪的優勢在於熟悉中國政策。作為環保車的推進力量,深受政府的信賴。已經獲得豐厚補貼的扶持,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在內的「新能源汽車」(NEV)銷量2016年同比增長7成,迅速增加至9萬6千輛。



    據中國政府預測,中國新車市場到2025年將比2016年增長25%,達到約3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力爭佔到20%以上,達到700萬輛。

    成為普及關鍵的是政府預定2018~2019年引進的「雙積分(車企油耗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按規定,在中國銷售汽油車的企業必須根據銷量銷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

    此前,中國政府基本上僅向本國廠商提供高額補貼,使之壟斷市場。另一方面,得不到支援的外資企業遲遲未能在中國建立新能源汽車生産體制。因此,要想滿足嚴格的雙積分規定,有時必須向領跑市場的中國純電動車企業購買積分。

    雙積分的原則歸根到底是環保規定的強化。但也有觀點指出,這一制度在背後事實上將幫助中國企業通過積分來賺錢,而外資企業將出現反對的聲音。

    有估算認為,比亞迪僅在雙積分引進後的3年內,通過積分銷售至少可獲利140億元。該公司股價連日上漲,在香港證券交易所,9月21日收盤價漲至71.65港元,進入9月後上漲了53%,呈現暴漲態勢。

    王傳福也表示,雙積分的引進可以理解為是替代政府補貼的新(扶持)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獲益仍不明朗,但作為最大企業,或將受益。

    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引進雙積分,一舉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推動中國企業發展。預計從2016年的50萬輛到2025年迅速增加至700萬輛。對於是否還存在課題,王傳福指出,電池生産需要鉅額投資,目前最大的課題是電池的供給能力。他説,這樣下去,到2020年以後,市場整體將出現電池短缺。

    作為應對舉措,王傳福表示,目前比亞迪正與多家公司就合資生産、自主生産電池的對外供給及合作機制展開談判,這些將成為大型計劃。此外,他説,比亞迪與德國戴姆勒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關係也將進一步強化,今後將展開新車型的投資。

    中國政府將於近期公佈雙積分政策引進的詳細情況。各外資企業正被迫提心吊膽地關注相關動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深圳




汽車産業的未來方向——CASE

2017/09/26
  法國雷諾·日産聯盟9月15日發佈了中期經營計劃,核心是向純電動汽車(EV)過渡和實現自動駕駛。這是因為雷諾·日産聯盟受到了汽車行業一波波變革浪潮的推動。變革的關鍵詞被稱為「CASE」,取自互聯(Connected)、自動(Autonomous)、共享(Sharing)、電動(Electric)的首字母縮寫。在這些領域,汽車行業與崛起中的其他行業不斷融合,其核心技術將大大改變。  
 

  「未來是電動化」,德國福斯的總裁馬蒂亞斯·穆勒這樣斷言。大眾提出了2025年使純電動汽車銷量佔其全球銷量的25%、達到300萬輛的計劃。瑞典富豪汽車宣佈,將從2019年起把銷售的所有汽車都變為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輛。
  
  各國不斷加強的環保限制推動了汽車廠商的行動。繼英國和法國之後,在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政府也開始討論引進禁售汽柴油車規定的時間。包括美國在內,為減輕空氣污染和削減溫室氣體,加強環保限制的動向正在快速擴大。
 
  此前,只有歐美日的一些主要企業引領汽車産業的技術開發和銷售競爭。但在汽車結構大幅改變的純電動汽車領域,美國特斯拉和中國比亞迪等新玩家的存在感迅速提升。此外,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也接連誕生。傳統汽車廠商的優勢正被逐漸動搖。
   
特斯拉電動車「Model S」(特斯拉提供)
    
  零部件領域也一樣,生産純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電池的松下等企業的存在感升高,而經營引擎相關零部件的企業等則面臨失去工作的風險。

  在向純電動汽車過渡的同時,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也取得了進展。與人類相比,利用傳感器等自動控制更能提高安全性,和純電動汽車的親和性也很高。擁有出色的數據分析能力的美國谷歌等IT(信息技術)企業和美國英偉達等半導體企業將引領開發。

  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必須聯網。可以通過「互聯汽車」掌握正確的位置,還能提高乘車人員的便利性。美國通用汽車與美國IBM的人工智慧(AI)型計算機「沃森(Watson)」合作,設想即使在陌生地域也能將車輛導航到符合用戶喜好的餐廳等。

 

  多人共用一輛車的共享汽車也將在全球普及,因為這對消費者來説可以減輕成本負擔。開展共享服務的美國優步科技、中國滴滴出行以及在東南亞開展業務的Grab等將增強勢力,試圖改變人們以保有私家車為前提的汽車價值觀。
   
  德勤諮詢(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分析稱,如果汽車從保有轉向利用,「到2030年前後汽車的保有量可能會減少一半」。

  豐田汽車開始與Grab合作等,想獲取不同行業的經驗技術實現增長的動向越來越強烈。各家汽車廠商如何擺脫通過大量生産和銷售汽車來提高收益的傳統商務模式將成為重大課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