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15

李嘉誠否認撤資 指責毫無根據

李嘉誠否認撤資 指責毫無根據
 回上頁
2015/09/29 17:33
長和(00001.HK)  +2.200 (+2.231%)   及長實地產(01113.HK)  +1.150 (+2.078%)   主席李嘉誠表示,近日出現對其本人及集團的指責毫無根據。他可以理解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可引發熱烈討論,但認為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他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由於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為免被人借題發揮,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因此即使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

集團公共事務部重申今次是李嘉誠首次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傳之文章,均非屬實。

集 團續指,李嘉誠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而集團過去兩年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有見內 地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強調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 投資內地。

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萬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的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對於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嘉誠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甦;而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李嘉誠亦對國家主席習近平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環球時報社評:內地輿論對李嘉誠去神化,但無敵視

 《經濟通通訊社30日專訊》官媒《環球時報》今日發表題為《內地輿論對李嘉誠去神化,
但無敵視》的社評。
  文章指李嘉誠過去在內地一直是標準的愛國愛港商人形象,但爭議出現前,李嘉誠形象已開
始複雜化。關於他的「撤資論」傳聞,不時出現在互聯網,但未有形成排浪般的質疑。而由李嘉
誠回應的時間,選擇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後、國慶之前發出,時間選擇是非常認真,內容上
亦顯示出他很在乎自己在內地的形象。

*內地社會修正對李嘉誠的看法*

  《環球時報》稱,9月1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的微信公眾號轉發了一篇題為「別讓李嘉誠跑
了」的文章。該文雖被指明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的觀點,但還是引來對李嘉誠的大量吐槽。這
篇攻擊李的網文,在內地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有可能被高估了。由於各種信息不斷疊加的影響,內
地人現在更傾向於把李嘉誠看成「逐利第一」的商人,大家不再認為他是「愛國愛港的楷模」,
但覺得他「在商言商」也是正常的。內地社會修正了對李嘉誠的看法,對他的新形象採取了接受
態度。
  內地發展了,見識多了,經濟不斷湧現出新的支撐點,這一切也推動了人們對李嘉誠認識的
「客觀化」和「平常心」。現在人們對商人把「愛國」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本身就不再很絕對,大
家對商人在逐利的同時帶來有利於國家的實際效果給予了理解和認同。
  有人分析,李嘉誠商業帝國的結構稍顯老化,在中國內地的競爭中丟失了一些優勢,他做一
些調整大概有其必然性,這不是「撤資」或者「不撤資」的簡單判斷所能概括的。
  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跨國公司普遍謀劃的是「進入中國」和「在中國做大」,
而非「逃離中國」。從商人要賺更多錢的角度說,認為李嘉誠要從中國市場「逃跑」,這聽上去
確實有些違反商業邏輯。

*李嘉誠是成功的商人*

  李嘉誠不僅在內地遭到議論,他在香港的形象這兩年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而正面。也許李
本人習慣了過去輿論對他一邊倒的褒揚,對新的輿論局面一時沒有轉過彎來。從內地看,針對他
新的輿論面貌並非是敵視的,只是一個「去神化」的過程。內地公眾對此已經適應,也許他本人
也有必要適應。
  李嘉誠是成功的商人,他積極參與了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對慈善事業也比較熱心。他自己
獲了利,與國家和社會是雙贏的關係。他今天在內地的做事邏輯應當不會變化,但內地社會在成
長,輿論變得多元,這會導致雙方互動方式及感受的一些變化。但這不值得大驚小怪。(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