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組第6代組長筱田建市(2011年4月,日本大阪,KYODO) |
雖然統稱為「山口組」,但並非是單獨的組織。除了「嫡系」山口組之外,還包括散佈在日本全國的各個下屬的暴力團體。不僅限於山口組,日本的暴力團體都 在效倣父子和兄弟等家族關係,結成若干組織,擴大勢力。但山口組在擁有強大影響力的第三代組長田岡去世之後,旗下團體之間的內部鬥爭日趨激烈。
日本暴力團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江戶時代。主要由開設賭場的「賭徒」、在祭祀活動上經營攤位和管理出攤權利的「攤販」這兩種人發展而來。當時的暴力團保護 民眾免受武士階級的無理欺壓,同時重視信任關係的「仁義」文化得到美化,在評書等大眾曲藝中,暴力團的事跡經常作為美談口口相傳。
但在近代化以後,尤其是二戰之後,暴力團的活動迅速擴大至伴有暴力恐嚇的非法領域。從販毒、賣淫到收保護費,社會民眾對暴力團的反感不斷加強,警方也加強了對暴力團非法行為的取締。
之後日本進入泡沫經濟時代,暴力團開始鑽法律空子,從事土地交易和地下融資等業務,同時加深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係,進一步擴大了勢力。作為其中一種 手法,暴力團成員以房地産開發商的身份,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再轉賣給大型房地産開發商。對於不願出售土地的業主,採用類似恐喝的手段,逼其出讓土地。 這樣一來,房地産開發商和銀行的資金隨之流入了暴力團。地下經濟與合法經濟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
其代價以經濟泡沫崩潰後銀行的不良債權等形式,對國民經濟造成了沉重負擔。1991年,日本頒布了《防止暴力團成員不當行為法》(通稱:暴力團對策 法)。根據這部法律,「指定暴力團」成員的經濟行為受到極大限制。一般企業也明顯減少了與有暴力團背景的企業和個人的交易。結果導致暴力團的收入銳減。成 員人數也在2000年之後不斷減少。此次山口組分裂事件的背後,無疑存在著對暴力團日趨嚴厲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