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 2016

緬甸和平進程遇上中國裔少數民族難題

緬甸和平進程遇上中國裔少數民族難題

2016/09/01
       8月31日,在緬甸首都奈比多,由國家顧問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新政權與少數民族武裝勢力的政治對話「21世紀彬龍會議」拉開序幕。該會議將討論全境停戰和 未來的聯邦制創建。這是朝著終結持續半個世紀以上的內戰邁出的一大步,但當初受到期待的中國裔少數民族的參加因軍方的反對而未能實現,可見緬甸和平進程的 道路依然艱險。

       生活著130多個民族的緬甸自1948年獨立以來,以多數派緬族為主體的中央政府與佔人口3~4成的少數民族持續展開內戰。通過2011年的民主轉型上台 的吳登盛前政權在2015年10月之前與克倫民族聯盟(KNU)等8個勢力簽署了停戰協定,但仍有約15個勢力並未停戰。

       此次會議在翁山蘇姬的呼籲下得以實現。除了已簽署停戰協定的8個勢力之外,此前拒絕簽署協定的克欽獨立組織(KIO)和佤邦聯合軍(UWSA)等10個勢 力參加了會議。這也是迄今為止緬甸政府與武裝勢力展開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政治對話。會議將持續至9月4日,將討論今後的停戰談判方針、以及停戰後創建的聯邦 制之下的少數民族自治範圍等。

  「21世紀彬龍會議」計劃今後以每半年1次的頻度舉行。在8月31日的紀念活動上,翁山蘇姬表示,「全境停戰是創建民主聯邦制的第一步。盡全力推動未停戰勢力參加」。各國外交使團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人也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在2015年11月的大選中,翁山蘇姬曾在競選綱領中提出,實現全部武裝勢力參加的停戰、以及創建保障民族間平等的聯邦制,借此獲得少數民族的支持,取得了巨大勝利。因此,少數民族方面對於對擴大自治持積極態度的翁山蘇姬充滿期待。

  另一方面,中國裔果敢族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等東北部撣邦的3個勢力最終缺席此次的政治對話。這3個勢力屬於與軍方激烈衝突的最強硬派、同時也因與中國關係密切而被熟知。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等3個勢力8月18日顯示出在翁山蘇姬訪問中國之際同意停戰的意向,還表明參加政治對話,但最終緬甸軍方對與這3個勢力的談判顯示出難 色,因此翁山蘇姬似乎也不得不作出讓步。翁山蘇姬歸根到底希望探索與全部勢力的停戰,但軍方將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協助仍是未知數。

  少數民族要求的條件包括,維持自主兵力、獲得地方政府的首席部長職位以及資源開發的權限等。而實現這些要求需要修改緬甸憲法,為此外交相關人士表示「談判需要數年時間」。能促使少數民族和軍方雙方在多大程度上作出讓步?將考驗翁山蘇姬的政治手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奈比多 松井基一

「普丁式統治」向歐洲蔓延

2016/09/01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借軍事政變未遂事件之機,開始迅速邁向強權。他致力於清除反對派、打壓媒體,同時開始加強控制經濟界。這種加強獨裁色彩的做法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統治模式似乎如出一轍。

8月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聖彼得舉行會談(Reuters-Kyodo)

     8月9日,土耳其和俄羅斯舉行首腦會談。在聖彼得堡迎接埃爾多安的普丁顯得焦慮不安。電視畫面顯示,普丁幾乎沒有和埃爾多安進行視線交流,而是時而擺弄衣袖,時而交換雙腿。

     為了彰顯權威,普丁出了名的愛在會談時讓對方等。而土俄會談則相反,普丁被迫等待了10分鐘。「參加會談的埃爾多安想通過讓普丁等待來維持權威」,歐洲的外交相關人士分析稱。為了牽制美歐,兩人正在相互接近,卻成為「同類相斥」的典型例子。

  以「民意」為後盾

     埃爾多安在政變未遂事件後,逮捕和關押了2萬名軍人和法官等,解除或暫停了8萬名公務員的職務,同時下令關閉130家媒體。以調查事件為藉口,清除了居住在美國的政敵居倫的支持者和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公務員等。此舉被認為是意圖讓自己的親信進入精英階層。

     埃爾多安的一系列強硬政策與掌握巨大權力、足以被稱為「大帝」的普丁有著許多共同點。自2000年上任以來,普丁一舉掃清了對政治有影響力的寡頭勢力,依靠克格勃出身的同伴們鞏固了權力中樞。此外,土俄以媒體控制和恐怖襲擊等危機為由擴大權力的局面也很類似。

     兩者都有利用民主主義的一面。都是通過投票當選,都倡導復興「大國」(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宣傳敵人的存在、煽動愛國情緒以擴大支持。有人將這種做法稱之為「民粹主義獨裁」。

     土耳其政變事件後政府發動的遊行,包含著成功粉碎政變的自豪感、對叛國者的憤怒以及對批評強權的美歐國家的不滿。埃爾多安正在以這種「民意」為後盾,將強權正當化。

     2014年俄羅斯的氛圍也非常相似。普丁將鄰國烏克蘭發生的政變稱為「美國的陰謀」,武力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稱之為「蘇聯解體以來的最大勝利」,以煽動國民情緒。隨後還借助新的網路控制等方式加強統治。

        在歐洲,「黑手黨國家」這個説法成為話題。其首創者是匈牙利社會學家、前教育部長巴林特•毛焦爾(Bálint Magyar)。他表示,普丁等人的統治接近於由家庭為單位向領袖宣誓效忠的黑手黨組織。家庭的控制涉及政府、議會、司法治安部門、媒體甚至産業界。

        毛焦爾表示,「家庭的力量來源於財富而非信仰」。普丁沒收了「寡頭勢力」的資産,分配給克格勃出身的人們。不服從普丁的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土耳其方面,司法部門下令關押數百名被認為與居倫親近的經營者。埃爾多安打算像普丁那樣,要求經濟界人士也對他忠心不二。

  歐美保持沉默

        強權統治還在向東歐擴大。毛焦爾以匈牙利為例,總結了黑手黨國家的概念。匈牙利的歐爾班政權利用反對移民等迎合國民情緒的手段,確保了三分之二的議席。縮 小司法權限、管制媒體的行為屢次遭到歐盟的譴責。毛焦爾表示,巴爾幹半島的黑山共和國及馬其頓共和國也有這一傾向。

        其背景是美歐領導力的下降。土耳其是清剿「伊斯蘭國」(IS)以及防止難民從中東進入歐洲的要塞,歐美被迫依賴土耳其的合作。埃爾多安也有誇耀武力、試探歐美的意圖。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舍夫佐娃指出,「包括普丁在內的全球獨裁者正在觀望歐美會如何對待土耳其」。強權國家得勢後,以民主、自由主義為支柱的冷戰後秩序可能會發生動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莫斯科 古川英治


經濟讓兩岸三地一體化的想法有點天真

2016/08/31
村山宏:在香港和台灣民眾間,似乎希望與大陸留有距離的願望在增多,這也成為當地對港獨和台獨共鳴的背景。此前一 直有觀點認為,隨著大陸與香港以及台灣的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不斷加深,政治對立也將隨之緩和。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經濟越是走向一體化,香港和台灣對中國大陸 的離心力反而增強了。

  大陸的期待事與願違?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中文版網站報導,5月30日圍繞日本卡通形象「口袋妖怪」的漢字表記,香港發生了數十人規模的抗議遊行。在香港,口袋妖怪 之一的「Pikachu」一直使用「比卡超」這個叫法,但日本遊戲企業打算改為在大陸使用的「皮卡丘」,結果招致了香港粉絲的反對。希望保護香港自主文化 這種心情似乎成為遊行的背景。

持續了2個半月的香港「佔中」行動

  曾長期被英國統治的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提出了「一國兩制」原則,宣佈回歸後保障香港自主的行政和經濟制度。但香港部分民眾認為一國兩 制並未得到遵守,對大陸的不滿情緒出現增高,最近倡導香港獨立的「香港獨立黨」、「香港民族黨」、「香港眾志」等組織紛紛亮相。

  1990年代,台灣出現了不希望與大陸實現統一的台灣獨立運動,但香港並未出現看得見的獨立運動。香港作為與大陸的貿易轉運中心,如果表達獨立想法,激怒大陸,被認為將對香港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大多數香港人不談政治,而是專注於做生意。

  當時,大陸也曾呼籲台灣以「一國兩制」實現統一,但追求獨立的民進黨擴大了勢力。在這一時期,大陸經常能聽到一種看法,認為與香港一樣,如果台灣和大 陸的經濟關係加深,台灣的獨立運動也將平息。1990年代,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包括對香港)還不到全部出口的20%,仍與日美保持著密切的經濟關係。

  但進入2000年代後,大陸與香港簽署了相當於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兩地的人才、貨物和資金往來 進一步頻繁。大陸與台灣也簽署了同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份額已提高至40%。但與認為繼香港之後、與台灣統一 也不再遙遠的大陸方面的想法恰恰相反,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台灣,年輕人之間對大陸的反感在加強。5月,台灣民進黨時隔8年奪回了政權。
  
      一體化導致社會分化

  原因何在呢?筆者久違地在香港九龍半島的大街彌敦道上閒逛,街邊的情景似乎給出了答案。過去在這條大街的兩旁,銷售照相機、手錶、服裝、乃至假冒名牌 産品的店舖等連成一片。可以説這裡是象徵著香港特有的雜亂無章的大街。但如今,到處都是被認為受大陸遊客青睞的珠寶店。走進店裏一看,來自大陸的遊客正在 品評珠寶飾品。
 數量驚人的大陸遊客似乎改變了彌敦道的風景。大陸到香港的遊客1995年全年僅為200多萬人。而到了2015年則增加至20倍以上,接近4600萬人 (包含當日往返遊客),佔到赴港遊客整體的80%。香港人口僅為700多萬人,而大陸遊客相當於香港人口的6.5倍。如果按日本人口來説,將相當於全年接 待8億中國遊客。


與香港各界代表等見面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5月19日,kyodo)

  自然,香港的很多零售店和餐廳也都改為面向大陸遊客。如果是香港本地人,出現某些無法消愁的心情也並不奇怪。另外,由於來自大陸的投資資金,高級住宅價格出現上漲,年輕人越來越買不起房。在生意上與大陸有關係的人受益頗豐,但沒有關係的人反而變得困窘。

  由於與大陸的經濟一體化,香港日趨分化為獲益群體和非獲益群體。這種局面同樣存在於台灣。這種經濟一體化招致了社會的分裂,在日趨不滿的年輕人之間,形成了對大陸的反感。借助經濟相互依賴獲得政治上的一體感這一想法似乎有些太天真。

  在整個亞洲,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都在提高,但另一方面,正在迎來以經濟為核心易於形成對立的時代。經常有人説,經濟將化解政治對立,但確實如此嗎?筆者反而認為,政治或許應該緩和因經濟矛盾而産生的對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從翁山蘇姬獲勝看民主

2015/11/10
在11月8日的緬甸大選中,翁山蘇姬領導的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NLD)取得絕對性優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5年前的大選中,軍方曾將被 軟禁在家的翁山蘇姬排除在外,同時拒絕接受國際選舉觀察團的監督,強行實施了選舉。時過境遷,眼下的情景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緬甸似乎仍然無法逃脫 背負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詛咒」。

  「我們在大部分選區遭遇了失敗」,11月9日,前軍政府的承繼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USDP)早早發佈了落敗宣言。這與現政府和執政黨在最近5年的改革成績並不相稱。

  2011年,處於軍方影響下的國會將前軍政府總理吳登盛選為總統。這一結果被批評為「僅僅將軍裝換成了西服」。

  但是,吳登盛政府出人意料地開始了改革。歐美也解除了對其經濟制裁,緬甸成為「亞洲最後的經濟處女地」。

  在中東「阿拉伯之春」後,很多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而緬甸平穩推進民主改革,2011~2015年實現了年平均7.5%(包括預期)的高增長,其現政權理應獲得更高的評價。

  儘管如此,執政黨仍慘遭滑鐵盧。在沒有政策爭論的選舉中,翁山蘇姬毫無異議的巨大聲望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看不到經濟政策」、「在宗教問題上沒有 表態」……緬甸的中産階層對翁山蘇姬也抱有種種不滿。但要問在選舉中支持誰,十有八九是翁山蘇姬。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她是昂山將軍的女兒」。

  昂山將軍在二戰後領導緬甸擺脫英國贏得獨立,在獨立之前卻以32歲的年紀遭到暗殺。他被視為緬甸的「建國英雄」,受到民眾的愛戴。翁山蘇姬1988年從英國回國,投身民主化運動。緬甸民眾將英雄的影子投射到了翁山蘇姬的身上。

  按照現行憲法規定,具有外國籍親屬的翁山蘇姬無法出任總統。但翁山蘇姬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自己將作為高於總統的存在領導政權」。

  過去重於未來、情緒重於邏輯的民意左右了此次選舉的結果。這是否意味著緬甸要從軍方獨裁轉向精英政治家的獨裁呢?如果是這樣,匆忙走上民主化道路的緬甸想要真正成熟,尚需時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國際亞洲部次長 高橋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