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銀行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的銷售餘額迅速增加。中國農業銀行6月底的理財業務餘額為7178億元,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4%。隨著經濟減速,理財產品出現本息無法返還的危險開始顯現。企業業績下滑使得銀行壞賬不斷增加,中國的銀行經營環境惡化現象正變得鮮明。
理財產品銷售額大幅增加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的數據顯示,6月底中國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餘額為9.8萬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6月底的餘額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5%,為10161億元,僅該行就佔到中國所有銀行的約10%。餘額大幅增加的農業銀行副行長郭浩達表示,農行的理財產品符合主管部門的規定,風險是可控的。
雖然中國銀行沒有公佈餘額,但其主要的理財產品銷售點「理財中心」在全國有5742處,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83處,與餘額約為7000億元的去年年底性比,估計餘額有所增加。
理財產品是面向個人及企業銷售的高利率儲蓄產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2種,在保本型產品方面,當理財產品作為投資資產所具有的貸款債權及債券等遭遇債務不履行時,存在著銀行替客戶承受損失的風險。
建設銀行的銷售餘額中約一半為保本型產品,餘額比上一年年底增加了37%。該行表示為了減輕由此對銀行財務帶來的風險,在本財年1~6月籌集了準備金以備將來發生損失。
非保本型產品方面,由於有時業務員會在口頭上將其解釋為可以保本,因而容易產生糾紛。去年冬季,擁有相當大規模的華夏銀行所銷售的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到期後不能返還,購買者要求該行給予補償,並舉行了抗議活動。
為了避免理財產品給銀行帶來風險,銀監會于3月下旬向銀行下發了新規定通知。通知除了要求將理財產品的銷售金額控制在銀行總資產的一定比例之外,還對一種被稱為非標準型理財產品的複雜儲蓄產品的銷售餘額設置了上限。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份取消了貸款利率的下限。此舉表明了加快針對以理財產品為代表的「影子銀行」對策的姿態。
不過,人民銀行仍然保留了存款利率的上限規定。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最高為3.3%,與物價漲幅幾乎相同,相當多民眾對此表示不滿。這是儘管強化了相關規定,但理財產品的銷售仍增加的原因。
沿海部不良債權增加 彰顯出口基地發展放緩
中國經濟減速正以銀行不良債權增加這一形式浮出水面。從已披露信息的一部分中國的銀行財報中可以看出,在一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上海以南沿海地區的出口基地,不良債權正在顯著增加。
在8家香港上市銀行中,去年底以來,不良債權餘額增幅最大的是中信銀行,其增長率高達34%。而在包括出口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的浙江省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不良債權餘額增加了90%,超過100億元。佔該行不良債權餘額的6成以上。
同時,準招商銀行的不良債權餘額相比去年底增加了28%。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同,在以出口型製造業發達的廣東和福建兩省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台灣海峽西側」非常突出。兩個地區均增長30%以上,佔餘額整體的一半以上。
從行業來看,不良債權增長最為明顯的是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在不良債權餘額增長8%的建設銀行,這2個行業均大幅增長,已經佔到餘額整體的68%。按地
區來看,農業銀行在北部沿海的環渤海地區等出現增加,但到目前為止,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表示,不良債權的發生主要集中于長江三角洲和一部分東部沿海,尚未
擴散到中西部。
在美國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負責中國銀行行業分析的資深董事廖強指出,隨著經濟減速,中國的銀行不良債權將逐漸增加,這將促進銀行的整合。
(土居倫之、川瀨憲司 香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