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解密】屈臣氏行,百佳不行
和黃(013)旗下零售集團屈臣氏獲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以440億元入股24.95%,讓人知道和黃藏着一隻估值
1764億元的金蛋。但談到屈臣氏,很多人總會提及它在歐洲擁有逾2000家分店(單計屈臣氏品牌),是當地最大的保健及美容品零售商;卻往往會忽略屈臣
氏在內地亦有1693家分店(截至去年底),而且正在迅速擴張,快將超越歐洲的分店數量。
百佳內地欠優勢另一邊廂,正如筆者去年在《外資超市鬥不過地頭蟲》一文指出,和黃旗下另一零售業務──百佳超級市場──在內地折戟沉沙,目前只剩百多家分店。為何同是和黃旗下,同是零售生意,屈臣氏在內地風生水起,百佳卻未見起色?
搞清楚了這點,就可明白淡馬錫為何對屈臣氏深感興趣;亦能夠部分理解,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為何說「這次合作夥伴(淡馬錫)是自己好鍾意的,我認為這次做得很對,我好開心。」
先講百佳在內地的「敗因」,正如筆者在上述文章指出,百佳雖然打着港資超市的招牌,但在內地售賣的貨品,大部分都是在內地採購,即「Made in mainland」,跟華潤(291)、聯華(980)等「地頭蟲」分別不大。既然大家賣的是一樣貨色,百佳沒什麼獨特優勢可言,當然難敵地頭蟲。
這正正亦是屈臣氏在內地風生水起的原因,因其在內地售賣的藥物、保健品及美容品,絕大部分是從外國及本港進口,更有小部分是屈臣氏自家品牌。換言之,屈臣氏的「貨色」跟地頭蟲零售商有明顯分別,而且主要是「外國貨」,在內地可謂比較獨特。
內地經濟已經「富起來」,城市老百姓的收入邁向小康,但社會的誠信體系仍未完全恢復,這正是屈臣氏的商機。一方面,國民生活條件提升後,不再只求溫 飽,還追求質素及健康,對保健品及藥品的需求增大,而且他們對內地的「假冒偽劣」歪風心知肚明,為自己及家人,普遍願意多付一點溢價,購買可靠的外國貨, 此所以屈臣氏能夠在內地迅速擴張至近1700家分店,成為中國最大的保健及美容品零售商。
雖已是中國最大,但屈臣氏仍只進駐了內地不足一半城市,隨着國民「富起來」,加上城鎮化及老齡化,屈臣氏的擴張空間仍大。與此同時,高樓大廈和GDP可以快速建立,然而社會誠信體系的確認卻需要較長時間,屈臣氏的信譽和貨色,在可見的將來料依然可做「半獨家生意」。
屈臣氏集團去年大部分收入來自歐洲,內地只佔12%;但按目前趨勢,內地的收入有條件追上歐洲。這可能正是淡馬錫看上屈臣氏的最大原因,因屈臣氏不單是歐洲最大,同時亦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及美容品零售商,且潛力無限。
淡馬錫入股變雙重Q嘜
屈臣氏在內地獲得消費者信賴,很大程度由於其「外資」招牌,今次獲得新加坡淡馬錫參股,亦有助進一步加強其「外資」形象。直接點說,內地消費者踏進屈臣氏分店時,會想「這店是香港首富李嘉誠開的,新加坡淡馬錫亦是第二大股東,應不會賣假貨吧!」等於貼上雙重Q嘜。
日前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李嘉誠,為何選擇淡馬錫而非中資股東,誠哥笑言揀partner不是單看價錢,最緊要鍾意和互相認識深。筆者認為,若選擇中資拍檔,就未必有這種「品牌增值效果」,難怪李嘉誠講起淡馬錫就冧到見牙唔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