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車企面對中國「套路」?
2017/10/24
中國的汽車市場將從2019年開始引入全球最嚴的環保法規「新能源車(NEV)積分政策」,外資汽車廠商正為如何應對而苦惱不已。中國政府要求外資汽車廠商也從2019年開始逐步增加純電動車(EV)等新能源車的生産比例,力爭借此將中國打造為全球第一的環保車大國。初期要求生産3~4%的新能源車,之後將逐漸提高生産比例。雖然德國福斯等外資汽車廠商發佈了應對該政策的計劃,但因將造成鉅額負擔,這些車企目前仍反對政策的實施。NEV積分政策能夠如中國政府預想般順利推進嗎?廣州市內的商業設施展示的美國特斯拉的純電動車吸引了中國的消費者(10月) |
「此次中國政府也做出了讓步」,9月28日中國政府正式宣佈引入NEV積分政策之後,一位歐洲汽車廠商的高管如此表示。中國政府做出的讓步是積分政策的引入時間。原本打算2018年引入,但是遭到眾多外資廠商的反對,認為「太早了無法應對」。最終中國政府將引入時間推後了1年。
反對中國政府優待本國車企
即便如此對於外資汽車廠商來説形勢仍很嚴峻。某外資廠商表示「中國政府對外資汽車廠商設置很高門檻,制定有利於中國企業的制度」。仔細研究制度相關內容就能明顯看到這一點。
中國政府將從2019年開始根據各汽車廠商的産量,要求各車企必須生産一定比例的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關鍵點是必須達到一定生産量而非銷量。
為此,外資汽車廠商今後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新工廠。然而,因時間等太緊,到2019年讓新工廠走上正軌事實上很難實現。另一方面,外資汽車廠商按規定必須與中國汽車廠商成立合資企業,而外資擔心尖端的純電動車技術流向合資對象的中國廠商,因此紛紛表示反對。
此外,根據NEV積分政策,2019年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的積分比例要求達到10%。不過,這並不是單純要求在中國年銷售和生産10%的新能源車。如果能夠多生産高性能純電動車等,輛數的比例則能夠降低。
份額高的外資企業面臨的難度越大
按照NEV積分政策規定來計算的話,每年在中國生産近400萬輛汽車的德國福斯2019年需要生産約12萬輛新能源車。而在華年産量為130萬輛的本田和日産汽車需要生産4萬輛左右。作為目標,2019年各公司需要將年産量的3~4%更換為新能源車。
越是在中國市佔率高的外資企業面臨的難度越大。大眾公佈了2025年生産150萬輛純電動車的計劃,美國福特汽車公佈了在中國銷售的70%的新車轉為新能源車的計劃。除此之外,進駐中國市場的很多其他外資汽車廠商也制定了新能源車生産計劃。
一方面,中國政府針對2019年來不及做好生産準備的外資企業等準備了救濟制度。如果不能滿足規定,可以從純電動車和混動車産量較多的企業購買「積分」。
不過,中國政府此前排擠外資企業,基本只為中國企業提供扶持新能源車銷售的補貼。過去4年的補貼額換算成日元的話,合計達到1萬億日元。因此,能通過積分制度大賺一筆的是利用補貼擴大了純電動車銷售的中國廠商。
例如,據估算,中國第一大環保車廠商比亞迪在2019年以後的3年裏通過出售積分能獲得約2400億日元的利潤。一名德國車企的相關人員稱:「這種簡直不講道理」。
目前,中國政府還沒有公佈違反規定時的懲罰內容。從遠不如已開發國家的執法情況來看,不能否定只有外資企業需要接受嚴厲懲罰的風險。
某日資企業的高管抱怨説:「不確定這麼不合理的規定是否真的能執行。因此也無法最終制定本公司今後的具體計劃」。話雖如此,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前,外資企業還是會被迫做出讓步。
中國政府稱將討論禁售燃油車,積極宣傳純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並以環境為後盾形成了輿論,想拼命落實NEV積分政策。中國籌劃的政府主導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究竟能否取得進展?今後,包括修改政策在內,或許還會遇到很多曲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