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中日兩國經濟界開始互動

中日兩國經濟界開始互動

2013/09/26
       中國代表性的10家大企業的經營者9月25日訪問日本,先後與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和經濟界高層舉行了會談。此次訪問由中方提出,在一系列的會談中,顯示出希望加深企業間交流、改善中日關係的態度。在中日關係持續對立的背景下,中方也開始摸索修復關係。


  鏈結:
  構築「安倍·克強經濟學」
  日本經濟界高層11月訪華

  中日摸索「政冷經溫」

  中日經濟已是唇亡齒寒
  中日經濟大壩決堤?

       中信集團(CITIC)董事長常振明表示與豐田汽車開展了多項合作,希望繼續和日本經濟界加深交流、促進合作。

       中國投資公司(CIC)總經理高西慶表示中國對日本的投資並不充分,希望擴大投資。

       在與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會長米倉弘昌等人的會談中,中方強調了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常振明邀請日本企業高管訪問中國,表示希望在中國的環境問題、污水處 理和醫療等領域加強合作。米倉弘昌回應稱「環境問題是日本在70年代經歷的問題,希望進行合作」。日本方面,由日本大企業組成的日中經濟協會計劃11月派 約100位企業高管訪問中國。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左)與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右)
       中方代表團還訪問了首相官邸。菅義偉呼籲「在多個領域以夥伴的身份開展合作」。同時表示「希望加深日中企業界人士的交流,使日中關係再上一個臺階」。

       自去年9月日本對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以來,中國經濟界也瀰漫著避免與日本進行交流的氛圍。因為被視為「親日」很可能成為一种經營風險。不 過,由於中日關係惡化對兩國間的商務產生了消極影響,中方擔心陷入「政冷經冷」的觀點也開始增多。中日關係此次對立已過去1年時間,如今在中國國內,曾經 一度出現的危險氣氛逐漸平息。

        據稱,日方通過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長谷川閑史的特別顧問—美國史丹佛大學名譽教授青木昌彥,從幾個月前開始調整此次會談。同友會與中方代表在會談中就兩國的經濟政策「李克強經濟學」和「安倍經濟學」交換了看法。

       參加此次會談的中方成員都是知名企業家,與中國政府關係匪淺。中信的常振明董事長曾擔任過中國建設銀行的行長職務。千博集團董事長蔣曉松在將最初的海南省 博鰲論壇培育為「亞洲達沃斯會議」方面功不可沒。一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認為「代表團之所以訪日,無疑是受到了中國領導層態度的影響」。

 
 
       不過,即使中日間經濟交流開始展開,也不見得中日整體關係會得到發展。在日本,10月將迎來靖國神社的秋季例行大祭,中國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非常警惕。另外,年底之後的防衛大綱的調整以及允許行使集團自衛權的討論也牽動著中國的神經。中國領導層認為,如果不迫使日本做出退步將招致輿論的批評, 因此,中日要真正實現關係正常化似乎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訪問日本的中國企業高層涵蓋了金融、製造業、房地產和媒體等廣泛領域。其中包括中信集團(CITIC)和三一集團等大型企業以及像鳳凰衛視那樣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

  中信集團是領導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參與成立的政府下屬金融集團。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一直在承擔加強與日本金融機構交流、吸收已開發國家金融經驗等的職能。最近,通過旗下的投資基金等,正積極致力於對日本企業的出資和收購。

  此外,從事液壓挖掘機等製造的建築機械巨頭三一集團與日本的關係也非常密切。三一重工在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時免費提供了冷卻用泵車,並由此在日 本受到關注。該公司的油壓設備等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從日本企業採購,三一集團高管以前就曾表示希望通過與日本企業的交流,吸收生產管理和技術開發經驗。

  房地產開發企業千博集團正在北海道等地從事度假村開發。對中國企業而言,中日關係的冷卻也在成為影響商機的事態。


















中國治理大氣污染動真格了

2013/09/26
      中國領導層正致力於治理大氣污染。除了將汽車燃料的品質標準提高至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外,還將二手車報廢規定等擴大至全國。目標是2017年之前將大城市的PM2.5濃度降低15%以下。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招致了民眾的不滿。中國應對大氣污染問題動真格的了。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 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在5月下旬召開的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中,習近平這樣強調。

        從集體學習之後的6月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加緊制定環保對策。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制定了大氣污染對策的基本方針。9月12日公佈了 17年之前的對策,提出要降低北京市等地的PM2.5濃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領導層希望通過解決和貪污一樣容易招致輿論批評的大氣污染問題,獲得支持。

       此次新制定了提高汽車燃料品質的對策。最近發改委公佈了草案,從今年到明年,首先將把每噸汽油價格提高290元,以用於減少導致大氣污染的硫磺成分。計劃敦促各大石油公司利用漲價獲得的資金來升級精煉設備。

       中國目前的燃料標準被稱為「國三」,硫磺含量是日本和歐洲的15倍。中國政府提出2014年底之前在全國推行比國三標準嚴格3倍的「國四」標準,2017年之前實現相當於全球最嚴格排放標準「歐五」的「國五」標準。

 
 
       另外,還將在全國實施「老舊機動車報廢獎勵」制度,以促進淘汰05年之前註冊的低燃效汽車。除了2017年底之前將北京市內的汽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之外,還計劃將限牌政策擴大到全國各地。

       此前,同樣的環保規定曾多次被討論,不過卻遲遲未推行。這是因為決定誰來承擔強化環保規定所產生的費用成為爭論的焦點。

       應對「國四」標準需要總額高達500億元的設備維修費,中石化等國有石油巨頭企業表示強烈反對。此次的燃料價格上漲,預計各大石油巨頭僅承擔其中的30%。將按照「使用者承擔費用的原則」,其餘70%由汽車駕駛者承擔。

      目前中國的石油價格為每升7.51元(北京),雖然此次僅上漲不多,不過大部分都是由消費者來承擔。因此,在互聯網上普通消費者已經開始表示不滿。

 
       「國有石油企業壟斷著中國市場,掙的錢都到哪去了!」。在微網誌上,批評國有石油企業的聲音不絕於耳。據每日經濟新聞推算,油價上漲將導致1個家庭每年多支出212元。最初為了平息輿論不滿而制定的環保對策很可能反過來招致更多的批評。

       由於國務院積極制定大氣污染對策,地方政府也紛紛效倣,相繼出台具體對策。

       被要求2017年之前將PM2.5的濃度比2012年降低25%的北京市政府將於10月底派考察團赴東京考察。除了學習東京的公害對策外,還計劃和擁有大氣污染處理技術的日本企業進行交流。

      雖然中日關係陷入冷卻,不過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稱北京是開放的城市。方副局長還透露北京市將在2017年之前投入2000億~3000億元來治理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嚴重的北方地方城市的動作尤其明顯。毗鄰北京市的河北省決定在10月中旬之前,成立名為「環境保安警察總隊」的新組織,以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計劃在省內主要城市設置隊員,雖然未公佈人數,不過該組織隸屬於公安部門,具有強制取締的權利。河北省黃石市也設立了同樣的機構。

       在中國的體制下,年輕官員在地方積累經驗後進入中央的事例不在少數。由於中央顯示出重視大氣污染對策的姿態,所以地方一把手也紛紛採取行動。

(阿部哲也 北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