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3, 2013

從中國無人機看到的

從中國無人機看到的

2013/09/23
       「不明國籍飛機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9月9日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周邊出現一片緊張。一架被認為是無人機的小型飛機突然飛來。日本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隨即派F15戰鬥機緊急出動,伴隨著轟鳴聲,飛向發生形勢緊張的空域。

       無人機由中國大陸方向飛來,逼近到釣魚台(中國名:釣魚島)東北約200公里處,然後返回中國方向。之後中國國防部表示:「根據年度計劃安排,中國軍隊近 日在東海有關海域組織了例行性訓練,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希望有關國家不要大驚小怪」。無人機為人民解放軍所屬飛機「翼龍」。

在東海上空發現的無人飛機(9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提供)
      「翼龍」全長約9米,續航距離為4千公里。可搭載2枚空對地導彈。「沒想到實用化程度已經如此之高」,在看到日本防衛省公開的照片後,很多軍事專家感到大吃一驚。其猶如爬蟲類動物的獨特外形酷似美國在阿富汗戰場等投入實戰的無人攻擊機「捕食者」。

        日本去年9月實施國有化已經過去1週年。中國方面的「軍事行動」仍看不出有停止的跡象。2012年度,日本航空自衛隊針對中國的緊急升空次數為306起,猛增至上年度的約2倍。中國的軍費在2013年預算中達到7406億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7%。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將龐大預算的一大部分用於實現軍隊現代化,而無人攻擊機的實用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國正在急劇擴充軍備,技術實力的提升對此構成支撐。從最近出現的一些情況就可以從中窺視到這一秘密。

        作為參政議政機構,3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政協會議上,一位委員的話讓全球軍工產業界人士深感震驚。3D打印技術已廣泛用於新機設計試製過程——進行這一發言的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孫聰,作為艦載戰鬥機「殲15」的總設計師而聞名。

        殲15是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艦載機,2012年11月首次成功完成著艦試驗。計劃2015年正式裝備。有分析認為,在性能方面,殲15可以匹敵美 軍的艦載戰鬥機「F18」,肯定也對日本的防衛構成威脅。在殲15的研發上,3D打印機發揮了一定作用。

       中國表示殲15是國產戰鬥機,但實際上以前就存在「抄襲的嫌疑」。其原型被認為是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俄羅斯戰鬥機「蘇33」。有觀點認為中國航空工業公司 在加入自主技術後開發了殲15,但其外觀酷似蘇33。軍工界人士吃驚地表示:「在性能方面也完全是蘇33的翻版,但從短時間內完成實用化這一點可以看出, 中國的技術實力已經提升到相當水平」。

       孫聰表示在殲15的開發中,起落架和機身中心的大型骨架等主要鈦合金零部件利用了3D打印機。在零部件數量高達數百萬件的飛機研發中,難度最大的就是鈦合金零部件的試製。中國通過引入3D打印機,成功縮短了鈦合金零部件的開發週期。

      日本一家大型機械廠商的負責人也透露,雖然投入鉅額軍費是前提條件,但「如果採用逆向工程,就可以輕鬆地完成複製生產」。中國的做法是利用產業領域原本就 已使用的開發方式,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分析哪使用了什麼樣的零部件,最終進行「模倣」。中國通過一定手段從其他國家獲得最新武器並進行分解,然後利用 3D打印機複製難以試製的零部件。可以說3D打印機迅速改變了中國的軍工產業。

       新華社也發表文章認為中國軍工產業發展迅速有其相應的原因。那就是在3D打印機技術方面領先世界。作為中國的看家本領,「模倣」的目標正逐步擴大到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

      「殲20」、「殲31」是中國目前在研發上投入最大的「第5代戰鬥機」。有分析認為,殲20在開發時參考了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美國隱形戰鬥機 「F117」的殘骸。雖然仍處於試製階段,但如果考慮到殲15的開發速度,相關認為稱完全可以認為「隱形戰鬥機也正以相當快的速度進行開發」。而殲31無 論在外形還是性能方面,都酷似日本自衛隊計劃引進的最新型隱形戰鬥機「F35」。

       當然,軍工產業領域並不存在「專利」這一概念,競爭對手之間都是在不斷模倣中實現了發展。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模倣是理所當然的,沒理由受到批評。但問題是,在軍工領域,力量平衡也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于2012年11月在廣東省珠海舉行。最新式的「仿製武器」在會場上隨處可見,而且還出現了熱心學習的非洲軍界人士的身影。作為「模倣軍事大國」,中國的實力已經達到拓展業務的階段。







日本小型火箭有望獲得訂單

2013/09/23
    鏈結

日本航天站在「自立」起跑線上

日本火箭能否贏得新興市場?

日本欲憑技術實力尋航空業突破口

   
    日本政府計劃從2017年開始使用新開發的小型火箭「艾普斯龍」來發射外國的衛星。首先正在就發射越南的觀測衛星進行協商。預計NEC將承接衛星的製造訂 單。9月14日艾普斯龍1號機成功發射,日本確立了短時間、低成本發射衛星的體系。在用於監視暴雨、洪水和地震等的災害的小型衛星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的需 求增長值得期待。日本正計劃官民聯手來追趕領先一步的歐美、俄羅斯以及中國。

     艾普斯龍1號機在地面上進行了多次試驗,發射費用約為5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9億元),比外國的小型火箭要高。1號機發射成功後,日本航天航空研究 開發機構(JAXA)計劃2017年將發射費用壓縮至低於歐洲的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6億元)以下。日本政府正在遊說越南政府使用艾普斯龍發射小 型衛星,並希望最早在明年春季達成共識。

 
     2011年日本政府利用政府開發援助(ODA)與越南政府達成了航天開發的援助計劃。按該計劃,越南目標在2017年發射災害監視衛星,並決定由日本企業 承接衛星的開發和製造。但在發射方面,如果使用日本主力火箭「H2A」發射成本將過高,越南甚至有意採用其他國家製造的衛星。日本政府此前也只能對此意向 表示尊重。

     但今後,衛星也將以較低成本製造。NEC通過推進核心部件的通用化,將製造成本壓縮至原的來3分之1左右,僅為40~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2.48~3.1億元)。加上艾普斯龍的發射費用,從衛星開發到發射的費用將壓縮至70~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4~4.96億元)左右。

     單從發射費用來看,俄羅斯等國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不過從衛星的製造到發射的一攬子訂單來看,日本將具備很強的成本競爭力。此外,衛星從開發到實際應用的時間也將縮短至原來3分之1左右,只需約2年。

     日本政府在今年1月制定的今後5年「航天基本計劃」中明確指出要獲取民間及海外需求,並將艾普斯龍定位為主力火箭。除了越南外,日本還將官民聯手向泰國和馬拉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推銷。

     日本在外國衛星發射經驗方面,僅在2012年利用H2A發射了一顆韓國的多功能衛星。H2A的發射費用高達近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1億元),較難獲得訂單。

     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統計,2012年衛星的製造和發射業務的全球市場規模約為2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