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5, 2014





碩士雞農:點解扼殺本地雞
「如內地壟斷 畀乜你都要食」

政府力倡全民吃冰鮮雞杜絕禽流感,意圖取締活雞業。投身業界逾30年的嘉美雞老闆「碩士雞農」郭銘祥,憶述年輕時政府鼓勵農業,免稅、官地任耕,吸引他回 港辦雞場;時移世易,他嘆如今官員無視業界努力,趕盡殺絕。「香港有法例監管,養到咁嘅雞,掉番轉頭啲人嚟香港食雞㖭呀,點解仲要扼殺佢呢?」
記者:林 茵
郭銘祥自小對農業有興趣,特意遠赴加拿大讀農業科學,77年修畢動物營養學碩士。那是活雞業的黃金時代,香港有800個雞場,活雞自給率達八成以上。「當 時農民不用交稅,在政府地上可以種菜、起屋、養雞,唔似𠵱家你在官地種嘢會俾人告;政府設立實驗農場研究技術品種,幫農民提高產值和產量,又有農民貸 款」。故郭回港創辦飼料及農業技術服務公司,88年買下大江埔村的雞場經營至今。
「香港人食雞要多肉、又要有雞味。嗰時大陸啲雞就咁放養,周圍搵 嘢食,冇嘢畀佢哋食,所以啲雞好細隻,有雞味,但就冇肉。外國入口的雞肉多,但就冇味」。香港業界遂培育出有肉又有雞味的「三黃雞」,大受歡迎,其時內地 活雞只用來煲湯。

堅持留港 憑質素取勝

但九十年代香港經營成本上升,不少雞農北上,將本地雞種和技術都帶上去,令內地活雞質素貼近本港,又廉價傾銷,故形勢逆轉,97年香港九成活雞由內地進 口。然而,郭含蓄地說,內地「營商環境唔係好適合」,很多北上雞農都損手離場。這令他更堅定留在香港研發產品,憑質素競爭。
嘉美雞就是他與香港大學研究四年的新品種,以肉滑、脂肪少和健康招徠,但2001年推出時市場不太接受,因顧客認定「黃油雞」香滑,抗拒白皮的嘉美雞,經長時間推廣才站穩市場,現每日出雞1,800至2,000隻,雖然價錢比內地雞貴五成,都日日賣清。
本 地雞有價有市,近年亦再無本地雞場爆發禽流感,郭對於政府欲趕絕活雞業憤憤不平。眼見雞場數目由十年前約150個大減至30個,郭堅持不退,「02、03 年政府推出交牌計劃,08年再推一次,好多傳媒問我,我話就算畀1,000萬我都唔會交。搞好產品畀市民享用,呢個係我興趣、係我人生目標。如果市場淘汰 我無問題,你唔可以用行政手段壓制嘛」。他又提醒,現在冰鮮雞便宜,是因為有本地活雞競爭,「如果內地壟斷,好似牛肉咁,賣幾貴、畀乜嘢貨你都要食。呢個 唔止係經濟問題,亦係好重要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