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醫院5月14日宣佈成功實施了一例人體肺移植手術。醫療團隊給一名需要進行左肺移植的女性患者(40多歲)植入了其丈夫(40多歲)捐獻
的右肺。這是全球首例活體間的異側肺移植手術。為了確定縫合部位等手術方案,醫療團隊預先通過3D印表機製作了患者的肺部等的立體模型。據稱,通過3D模
型製作技術,針對以往不得不放棄器官移植想法的患者的治療也將成為可能。
實施手術的是京大醫院呼吸外科的伊達洋至教授等的醫療團隊。手術在3月上旬完成。京大醫院整形外科與名古屋市立大學為打印3D模型提供了幫助。
接受手術的女性患者患有被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的疾病,該疾病將會導致患者的肺部逐漸硬化。如果不儘早實施肺移植將會危及生命,因此患者的丈夫捐獻了自己的肺的一部分。
醫療小組根據該女性患者的情況,選擇保留其右肺。通常情況下應提供左肺實施移植,但左肺比右肺小,功能也不健全,因此決定使用其丈夫的右肺進行移植。
人類的左右肺並不完全對稱,吐納空氣的支氣管與流通血液的肺動脈等的位置略有差異。因此此前從未有過人體左右肺之間異側移植的先例。伊達教授等人根據CT的掃描圖像製作了夫妻二人的肺部立體模型,研究了手術方案。
最終找到了處理辦法。一般的人體肺移植手術會把被移植肺葉的肺靜脈接到患者的「左肺上葉肺靜脈」上。但本手術中,被移植肺葉的肺靜脈改接到患者心臟上的「左心耳」處。伊達教授表示「我們帶著自信做出了實施手術的決定」。
女性患者實施移植手術後狀態良好,已于5月10日出院。據説目前已經可以每天走上一萬步,正在逐步恢復到可以從事家務等日常活動的狀態。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教授瓶井資弘等人近日開始了一項人造視網膜的臨床試驗,該試驗需要向接近失明的患者眼內植入電極。據稱,接受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的視力恢 復到了能夠辨別物體形狀的程度。研究團隊預定在6月實施第二例手術。在確認安全性與治療效果後,計劃在2018年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准的基礎上,投入 實際臨床應用。
臨床試驗的對象為「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患者。在患者眼球後側植入電極,對仍存活的視網膜細胞等施加電刺激。
人造視網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拍攝影像,通過可挂于腰上的裝置將影像轉變為電信號。該信號再通過耳後的裝置傳至已植入的電極,並借助對視網膜的刺激將視覺信號轉達至大腦,最終形成視覺。人造視網膜目前在美德等國已投入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1月末將人造視網膜植入了第一例患者眼中。手術前該患者僅能識別明暗,但在術後,患者不僅能夠抓住眼前的長棒,還能識別出長棒運動的方向。
在2015~2016年度,大阪大學計劃與企業以及其他大學合作,以10~15位患者為對象,開展正式的臨床試驗。
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會導致視覺細胞減少。日本國內約有1萬人以上的患者。人造視網膜無法使接近失明的患者恢復到正常人的視力,但至少能改善至識別物體形狀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變得方便。
研究團隊期待人造視網膜能與利用萬能細胞的iPS細胞進行的再生醫療一樣,成為使失明患者恢復視力的治療方法。
京大醫院伊達洋至教授(右)等展示3D打印的肺與胸部模型(5月14日,京都市) |
接受手術的女性患者患有被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的疾病,該疾病將會導致患者的肺部逐漸硬化。如果不儘早實施肺移植將會危及生命,因此患者的丈夫捐獻了自己的肺的一部分。
醫療小組根據該女性患者的情況,選擇保留其右肺。通常情況下應提供左肺實施移植,但左肺比右肺小,功能也不健全,因此決定使用其丈夫的右肺進行移植。
最終找到了處理辦法。一般的人體肺移植手術會把被移植肺葉的肺靜脈接到患者的「左肺上葉肺靜脈」上。但本手術中,被移植肺葉的肺靜脈改接到患者心臟上的「左心耳」處。伊達教授表示「我們帶著自信做出了實施手術的決定」。
女性患者實施移植手術後狀態良好,已于5月10日出院。據説目前已經可以每天走上一萬步,正在逐步恢復到可以從事家務等日常活動的狀態。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教授瓶井資弘等人近日開始了一項人造視網膜的臨床試驗,該試驗需要向接近失明的患者眼內植入電極。據稱,接受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的視力恢 復到了能夠辨別物體形狀的程度。研究團隊預定在6月實施第二例手術。在確認安全性與治療效果後,計劃在2018年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准的基礎上,投入 實際臨床應用。
人造視網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拍攝影像,通過可挂于腰上的裝置將影像轉變為電信號。該信號再通過耳後的裝置傳至已植入的電極,並借助對視網膜的刺激將視覺信號轉達至大腦,最終形成視覺。人造視網膜目前在美德等國已投入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1月末將人造視網膜植入了第一例患者眼中。手術前該患者僅能識別明暗,但在術後,患者不僅能夠抓住眼前的長棒,還能識別出長棒運動的方向。
在2015~2016年度,大阪大學計劃與企業以及其他大學合作,以10~15位患者為對象,開展正式的臨床試驗。
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會導致視覺細胞減少。日本國內約有1萬人以上的患者。人造視網膜無法使接近失明的患者恢復到正常人的視力,但至少能改善至識別物體形狀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變得方便。
研究團隊期待人造視網膜能與利用萬能細胞的iPS細胞進行的再生醫療一樣,成為使失明患者恢復視力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