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6, 2015

習近平揮舞經濟結構改革大旗 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

習近平揮舞經濟結構改革大旗

2015/03/05
     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重要政治活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月5日在北京開幕。焦點之一是減少行政干預、重視市場作用的習近平領導層的經濟改革的走向。作為試 金石,放寬限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除了上海之外,還將在天津、福建和廣東成立。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經濟活力?地方政府的能力將受到考驗。

3月5日人民大會堂內(kyodo)
      「自貿區要做的就是簡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活力」,1月5日,視察14年年底廣東省被指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廣州市郊外南沙地區時,總理李克強如此勉勵當地政府的官員。

       中國領導層正推進由高增長向穩定增長的經濟換擋。簡化行政的複雜審批制度,將是實現高效經濟運營不可或缺的。作為最早的試驗區,2013年9月啟動的是上海自貿區。目前已經拿出改革成果,例如進出口時的通關時間縮短40%左右等。

       為了將上海的經驗推廣到全國,國務院去年12月底決定在天津、福建和廣東也成立自貿區。均以現有的保稅區等為依託,各建立近120平方公里的自貿區,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的15日以後,將全面啟動。

       各地方政府今後將根據地區特點探索放寬限制的模式。在與首都北京相鄰的天津,與環繞周圍的河北省一起,構建大首都圈經濟圈的推動作用受到期待。而靠近台灣的福建省的定位是與台灣的經濟交流的橋頭堡。廣東省計劃與在市場化方面領先的香港和澳門推進經濟一體化。

       上海搶在全國之前,以服務業為中心一直在放寬限制,自3月起,金融機構雲集的陸家嘴地區等3個區域被納入自貿區。上海市政府相關人士自信地説:「希望將金融和産業結合起來,推動産業升級」。

       地方政府對自貿區的期待是吸引新的企業投資,提振日趨減速的經濟。上海的金融相關人士認為,「靠接香港的廣東將以超過上海的速度推進金融領域的限制放寬」。如果競爭機制在地方政府之間發揮作用,自由化的趨勢有可能加速。

  當然,自貿區的擴大也顯示出政治意圖。包括天津在內的大首都圈經濟圈構想被認為由習近平主導。此外,福建省也是習近平自1985年起工作約17年的地方。正在揮舞經濟結構改革旗幟的是習近平,這種印象或將進一步加強。

     (菅原透 北京報導)

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左右

2015/03/05
中國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總理李克強正式宣佈,將2015年實際經濟增長率目標相比2014年下調 0.5個百分點,定為「7%左右」。中國不再勉為其難地追求高增長,而是力爭通過經濟改革實現轉向穩定增長的軟著陸。另一方面,2015年國防預算(中央 政府部分)較上年增長10.1%,達到8868億9800萬元,連續5年保持2位數增長。

中國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kyodo)
此次的全國人大會議會期截至15日,長達11天。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沒有改革的深化和結構調整,就難以實現穩定的健全增長,強調了重視經濟結構改革的姿態。

 這是中國政府時隔3年下調經濟增長目標。由於經濟減速,2014年實際增長率為7.4%,創出24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低於政府目標。

  李克強針對「7%左右」的目標表示:「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顯示出每年保持2位數增長的高速增長已經結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時代。

 如果勉為其難地追求高增長,環境破壞、地方政府債務膨脹、房地産投機等問題有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是希望以零敲碎打的政策舉措穩定經濟,同時推進金融制度等的結構改革,以實現可持續穩定增長。

      作為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李克強表明了重視確保就業的方針,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由於經濟增速下滑,對於擔憂陷入通貨緊縮的物價方面,中國將物價增幅目標較14年下調了0.5個百分點,設定在 3%左右。

      作為15年的主要政策課題,李克強列舉了(1)簡政放權;(2)金融改革;(3)國有企業改革等。關於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李克強表示「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 點」。

       李克強還表示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基本政策。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較14年下調了1個百分點,調至12%以內。除了貨幣政策外, 中國還計劃通過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來支撐經濟發展,提出2015年擬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14年預算增加2700億元。

       此外,李克強還強調推進連接中國到歐洲、非洲的海陸絲綢之路經濟圈(一帶一路)構想。關於習近平領導層推進的反腐運動,李克強表示,堅決遏制濫用權力,全力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中國滑雪經濟何時啟動

2015/03/05
     北京正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目前入圍的候選城市只剩下北京和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國際奧委會(IOC)將在7月召開全體會議確定舉辦城市。北京能否成功申辦呢?這似乎將決定漸漸紮根中國的滑雪文化能否迎來真正的熱潮,也關係著中國滑雪經濟的走向。

       中國加強宣傳攻勢

      「前些日子來視察的國際奧委會人士評價稱這裡擁有‘理想的斜度’」,北京冬奧申委1月17日邀請海外媒體到河北省張家口市進行採訪,冬奧申委張家口運行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春生面對自由式滑雪的候選賽場充滿自信。

北京冬奧申委公佈的滑雪比賽候選場地。將在右側斜坡上修建自由式滑雪賽道、左側斜坡上修建單板滑雪賽道(1月中旬、河北省張家口市)
      對於2022年的冬奧會,北京冬奧申委提出了由北京市與張家口聯合舉辦的方案。花式溜冰等冰上比賽全部放在北京舉行。在雪上項目當中,需要有一定高度落差的高山滑雪、雪橇等比賽的場地則將在北京與張家口交界的延慶地區新建。

      向海外媒體公開的張家口地區計劃利用現有滑雪場,舉行自由式滑雪、跳臺滑雪、越野滑雪等雪上項目的比賽,張春生副主任表示,將在這裡總共誕生50枚金牌。 賽場距北京市中心的直線距離約160公里。目前開車需要4個小時,但2019年將開通高鐵,預計屆時全程將縮短為50分鐘。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正在北京訪問的國際奧協主席艾哈邁德親王進行會談,對北京申辦冬奧會表明了態度。《人民日報》第 二天在頭版報導了這一消息,面對國際奧委會將於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全會確定舉辦城市,中國正在加強宣傳攻勢。

      申奧的短板

      北京曾在200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2018年將舉行的韓國平昌冬奧會由於準備工作進展遲緩而受到批評。在這種情況下,外界普遍認為,北京在與阿拉木 圖的一對一較量中處於上風。但北京也存在弱點,那就是與曾多次舉辦冬奧會的歐美日相比,在滑雪運動的普及方面還遠遠落後。

中國的普通滑雪者也開始購買滑雪服和裝備(1月中旬、拍攝于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滑雪場)
      習主席在與艾哈邁德親王的會談中表示:「北京舉辦冬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預言將為中國帶來冰雪運動的熱潮。的確,在北京以北等地區,人 們非常喜歡滑冰。這些地區冬季寒冷,江河湖泊會結起厚厚的冰。即使是在北京市內,也經常能看到有普通市民在滑冰嬉戲。

      但滑雪則不同。滑雪需要去滑雪場,而且滑雪板等裝備也比滑冰昂貴。滑雪界人士的一致看法是:「即使加上滑冰運動,3億人這一數字在中國也明顯有些誇張」。那麼,滑雪文化目前在中國究竟已經紮根到了怎樣的程度呢?

      「我在加拿大體驗了滑雪,於是喜歡上了。在滑雪季節裏每週都會來」。一對在北京某金融機構上班、專程來張家口滑雪場的20多歲小夫妻幸福地告訴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他們網購買來滑雪服和裝備,每人的花費不低於1萬元。     

       穩步增長的滑雪人口

      在中國,各地目前共有大小約400處滑雪場,北京周圍估計就超過十幾處。包括張家口在內的幾處滑雪場配備了不亞於日本滑雪場的纜車和高速升降機,以及高檔酒店等先進設施,在這裡滑雪的人員不僅服裝和裝備很正規,滑雪技術也具備了一定的水準。

      儘管水平特別出眾的人還不多見,但多數人在日本的滑雪場裏也屬於「高級偏下」、「中級偏上」的水平。中國對滑雪人口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在相關人士間,大致認為在1500萬人左右。隨著經濟的增長,中産階層不斷壯大,滑雪人口也在穩步增長。      「雖説增長速度低於預期,但還是切實感受到滑雪愛好者在不斷增加」,日本知名滑雪服生産銷售商高得運(GOLDWIN)的中國法人——北京奧冠英的董事長 西田吉輝認為。該公司于2002年~2003年的滑雪季裏著手開拓中國滑雪服市場。但據他説,當時「(在中國的滑雪場等)基本是把在日本已經用過的租賃滑 雪服直接再拿來使用,根本沒法盈利」。
    
      值得期待的巨大潛力

      此後,高得運縮小了在北京的服裝工廠,並通過改變生産品種來維持運轉。一方面,該公司從2007年起到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一直是中國高山滑雪國家隊的 官方贊助商,並持續不斷地打造高級品牌的形象。目前,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雖然每年僅為1000套左右,但西田還是自信地表示:「終將會迎來收穫的季節」。


中國高山滑雪國家隊目前使用的是高得運品牌的滑雪服
      日本另一家相關戶外用品廠商迪桑特(DESCENTE)的中國法人——上海迪桑特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嶋田剛也認為:「現在市場較小,因此只是把面向歐洲的 高級服裝直接拿來銷售,但如果銷量擴大,勢必將調整銷售方式」。在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滑雪市場已經成熟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的潛力值得期待。

      對於日本來説,如果中國迎來滑雪熱潮,那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滑雪服裝和裝備的銷售。「我們計劃在這個滑雪季結束前去北海道的二世古滑雪場」,在張家口滑雪場打聽了幾位滑雪教練和滑雪者,其中有2組人明確表示有計劃去北海道的二世古滑雪場。

      中國的滑雪愛好者正通過網路等接觸國外先進的滑雪文化。有的人抱著想要親身體驗一下的強烈願望,而首選地就是鄰國日本的滑雪場。到日本享受購物與溫泉樂趣的中國遊客正在迅猛增長,而滑雪愛好者也正在成為新的後備軍。

      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已宣佈準備申辦2026年冬奧會,2022年冬奧會在哪個城市舉辦也將對此産生重大影響。在7月份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全上是否真的決定由北京舉辦,以及能否由此給中國帶來滑雪熱潮。日本滑雪界人士正密切關注。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山田周平


韓國企業業績齊下降的中國因素

2015/03/05
2014年,韓國主要企業的業績大多表現不佳。各企業於近期相繼公佈2014年財報,數據顯示從面向出口的造船和化工等大型製造業企業,到零售和服務 業等內需企業,韓國各行業紛紛出現業績下滑趨勢。除了韓元升值和中國經濟減速導致出口環境惡化外,韓國國內個人消費表現疲軟也對企業業績構成打擊。三星和 現代汽車均出現減益,韓國經濟呈現出缺少領軍力量的態勢。

      韓元升值構成逆風

  韓國最大的汽車廠商現代汽車2014年的合併營業利潤比13年減少了9%,減至7.55萬億韓元,連續2年負增長。該公司的高管稱,「銷售情況表現良好,銷售額出現增長,此外還在致力於削減成本,但是……」。話語中透露出對韓元升值的不滿。

韓元從2012年1美元兌1126韓元升值至14年的1美元兌1053韓元。與此同時,日元從1美元兌79.8日元貶值至1美元兌105.9日元。

  現代汽車的銷量為480萬輛(按當地銷量計算,不包括旗下的起亞汽車)。受「Genesis」等車型的新車效果和新建在華第3工廠等舉措帶動,銷量增 長了4%。但是,受韓元貶值影響,海外業務的盈利狀況出現惡化。在美國等主戰場,現代與日系車的競爭激化,增加了銷售獎金,這也對業績産生了影響。

  韓國企業為了在海外市場守住市佔率而實施降價,將收益放在次要位置。韓國銀行(央行)統計顯示,顯示當地銷售價格的出口物價指數(按合同貨幣為 準)2014年同比下滑了1.9點,下滑至97.3(10年=100),為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一般來説韓元兌美元匯率升值,指數也將升高,但是在日元 不斷貶值的13年之後,韓元與物價指數呈反向變化趨勢。

  LG化學和樂天化學等兩大石化巨頭的合併營業利潤下滑了20%以上。中國企業發動的增産攻勢導致石油産品價格下滑對業績産生了影響。此外LG化學與日 本廠商存在競爭的液晶面板材料方面,由於日元貶值、韓元升值,LG化學的競爭力出現下滑。原油價格下跌導致庫存評估虧損也産生了影響。SK證券等韓國大型 證券企業紛紛下調了該公司的目標股價。

      對華出口低迷

  對華出口低迷也拖累了韓國企業的業績。從事船舶引擎業務鬥山引擎公司2014年的合併經營利潤為虧損396億韓元(上年為盈利7億韓元)。該公司的相 關人士稱,「中國政府要求國有造船廠優先採用本國廠商的引擎,導致出口放緩」。而來自韓國大型造船廠的訂單也出現減少,可謂雪上加霜。

  據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2014年韓國對華出口同比減少0.4%,減至1453億美元,而上年為增長8.6%,可謂減速迅猛。對華出口占韓國出口整體的25.4%,也降低了0.7個百分點。以美元計價,韓國出口的整體業績上升,對華出口的低迷更加明顯。

  中國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産行情低迷。這也導致韓國包括建設機械在內的一般機械形勢嚴峻。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14年1~11月韓國一般機械 的業績降低了7.1%,從2013年的增長2.0%跌入負增長。該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企業的技術力提升,韓國企業的優勢不再明顯」。

  中國造船企業的低價格攻勢也讓韓國大型造船企業陷入苦戰。韓國現代重工業2014年合併經營利潤為虧損3萬2495億韓元(上年為盈利8020億韓 元),這是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最大虧損額。三星重工業的綜合營業利潤也大幅減少80%。雷曼危機後低價訂單正在縮減收益。  2013年剛剛創先歷史最高凈利潤紀錄的三星電子2014年的合併經營利潤大減了30%。在中國市場,三星的智慧手機正在被小米等中國品牌奪去市佔率,利潤難以增長。

       吸引中國消費者是關鍵


零售業方面,經營百貨商店和超市等業務的韓國樂天百貨的合併經營利潤減少了20%,止于1萬1883億韓元。樂天常務金佑暻對於韓國人消費心理的冷卻抱有很強的危機感。

  正當韓國經濟減速之時,2014年4月又發生了「世越號」沉船事故。韓國全社會的消費心理變冷,富裕階層也減少了奢侈消費等。其影響最終體現到了零售等內需型企業的決算中。

  樂天的整個集團內,低價銷售庫存商品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的銷售勢頭良好,但百貨商店和大型超市的狀況不容樂觀。為保護中小零售店,韓國對大型超市施加 營業限制,受此影響,韓國國內現存店的銷售額減少了3.6%。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等海外業務的虧損也有所擴大。易買得超市(E-Mart)的合併經營利潤也 減少了21%,跌落至5830億韓元。

  唯一的「喜訊」來自快速增長的中國遊客消費。韓國最大化粧品企業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雪花秀」和「蘭芝」等高級品牌在免稅店的銷售額增長至3倍,合併經營利潤也增長了52%,達到5638億韓元。此外第二大化粧品企業LG生活健康也確保了利潤增長。

  經營利潤減少8%的現代百貨商店在免稅店業務中尋找出路,決定於2月參加首爾市內免稅店的投標。能否引來中國遊客似乎將會左右消費相關企業的業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加藤宏一 首爾


中國GDP增長目標7%
十一年來最低

兩會聚焦】
【本 報訊】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目標定為7%,為十一年來最 低,引起全球關注,更引發中港兩地股市昨全面下跌,港股昨跌272點。儘管北京形容此為「經濟新常態」,並力圖淡化其負面效應,但未能消除外界憂慮。世界 銀行坦承,中國經濟放緩將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
記者:陳永階 周燕芬 李嘉麟
「今年的日子會比去年艱難。」李克強在宣讀任內第二份經濟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超過上年,將GDP增長目標定於7%左右是考慮了 需要和可能,相信以這種速度能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同時實現比較充份的就業。而去年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為7.4%,較目標7.5%少。而多年來中國GDP 的實際增長遠高於目標,除一九九○年GDP增長目標為5%,但實際為3.9%,主要受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影響,大量外資撤出中國。另一九九八年受金融風暴 影響,GDP增長目標為8%,但實際為7.8%。
今年中國將採取多項措施,如增加財政赤字二千七百億元(人民幣‧下同)至一萬六千二百億元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發展物流快遞,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刺激經濟增長。

港零售再受打擊

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僅中國投資放緩一項就可能使全球經濟產量減少0.3%至0.5%;其中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巴西和印 度等金磚市場將受打擊可能最大,因這些經濟體發展更依賴與中國的貿易。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表示,中國經濟的絕對值已是世界第二,「我們必須適應在大規 模基礎上的健康增長,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長,而是應該真正地追求高品質的增長」。全國政協委員、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長雷軍認為,中國製造業應該利用移動網際 網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現轉型,「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品質,打造全球化的品牌,這是大趨勢」。
本港的出口、零售業依賴內地,股市也與內地關係密 切。大和研究部副主管賴志文料香港亦將受到負面影響,本港近期零售數據已因內地旅客消費減弱受挫,香港經濟勢將受損。西班牙銀行BBVA經濟師夏樂指,中 國將增長目標訂於如此低水平,主因要處理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疲軟等結構性問題。
中港兩地股市昨受北京調低GDP增長目標影響,上海股市指數收報 3248點,跌31點;恒生指數收報24193點,跌272點;內地零售消費類股份昨遇沽售壓力,飲品與副食品龍頭如康師傅、華創及中國旺旺等股價均告下 跌,跌幅介乎1%至3%。股評人陳永陸指,北京下調經濟增速短線對零售等有少許影響,但通脹目標較預期高,未來當局或會再大幅放水刺激經濟。


專家:或迫使黨改革


【本報訊】國情專家、北京獨立學者章立凡對本報指,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六四後,中共的執政地位主要是靠經濟增長來維繫的,如果經濟增速出現問題,積壓的社會 矛盾會變得更尖銳,隨時爆發,對中共執政地位造成影響。另有學者認為經濟危機或可迫使中共黨內改革,惟稍一不慎或會適得其反。

學者質疑增速造假

章立凡指,李克強提到今年要新增就業一千萬人,「經濟增速都下降了,憑甚麼去保證就業增長?這是一大誤區」。章指李報告提到土地改革,反映中共想透過「土 地革命」、加快城市化進程來保證農民不鬧事、以求社會穩定,「但我認為經濟出問題後,中國動盪的危機不是來自農村,而很可能是城市」。
北京理工大 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則質疑說:「總理報告說去年GDP增速達7.4%,我認為水份很大,因跟我們的感覺完全不同。」胡指他有一個做企業的朋友,工廠去年停 工一年,但地方當局竟上報該企業去年產值六億人民幣,「你可以想像那7.4%有多假,你還可以想像今年這7%有沒有可能。」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 葵則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或可令中共改革派通過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領域如法治、政府管理等體制進行改革,但這勢必會令既得利益集團受損害,「成功的 話可能有正面效果,反之,中國有可能動盪」。
■記者陳永階

人民幣勢再貶值

【本報訊】兩會工作報告出爐,確認經濟增長指標為7%,分析相信人民幣定必受壓。不過,市場似有人「出手」,人民幣在岸價連升兩日,累計從本周二低位回升 81點子,至每美元兌6.2662元人民幣。惟受到經濟疲弱影響,人民幣今年至今已貶值近1%。
去年人民幣收報6.204水平,貶值約2.4%,為過去五年首次錄得的年度貶值紀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工作報告稱,要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

疑有人托市

面對中國增長放緩,出口表現有隱憂,市場對人民幣走勢吹淡風,東亞(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稱,人民幣理應處於逆勢,合理水平應為6.3,但 不排除近日有人托市,似是「維持市場秩序」。截至昨晚七時,人民幣離岸價(CNH)較昨日6.2922低位回升逾165點子,報6.2757水平,即每百 港元兌80.45元人民幣。本港很多存戶亦開始將人民幣換回其他貨幣,故本港銀行均設法以高息吸人幣定存應付業務所需,現時約有十一間銀行提供逾四厘以上 人幣定存計劃。
■記者黃珮琳

外媒探討新模式



中國總理李克強昨日將今年GDP增長目標進一步下調至7%,為近十一年來最低,外國傳媒對事件甚為關注,爭相推測背後原因,以及探討中國未來的新經濟模式。
《紐 約時報》指出,自習近平二○一二年底上台後,已多次表明要改變目前的增長模式,由依賴信貸推動投資及出口,過渡至靠內需及服務業推動,以解決現行模式導致 的環境污染、樓市泡沫、政府及企業債急增等問題。今次李克強將目標再調低,顯示中國寧願犧牲增速,也要將經濟模式轉型至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彭博社:須提高民眾收入

彭博社專欄作家佩塞克(William Pesek)也認為,下調增長反映中國經濟今年將面臨更多挑戰。他指出假如當局希望改由國內消費帶動增長,就必須盡可能提高民眾的收入。
《華爾街日報》則指,中國經濟改革勢必影響各國。但若中國政府最終置短期增長在長期改革之上,將影響中國未來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
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

中國「新常態」接受考驗

2015/03/06
      中國將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較14年下調0.5個百分點,下調至「7%左右」。雖然中國領導層提出「新常態」,要脫離經濟發展至上,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強,政權運營正迎來考驗期。

 
       「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一直表情嚴肅。李克強強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

       去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7.4%,為24年來的最低增速,未能達到「7.5%左右」的目標。今年設定的「7%左右」的目標是11年來的最低目標。明確了中國經濟連續兩位數增長時代終結的認識

       李克強使用了習近平提倡的「新常態」的表述,強調放緩中國經濟的增速,處在通過結構改革向穩定增長轉移的過渡期。

       但是,中國要實現7%的增長目標也並非易事。當前製造業的景氣感出現惡化,物價增長率低於1%,經濟的減速感很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8%。在中國國內也有不少聲音預測「增長率將低於7%」(上海的經濟學家)。

 
      2月份在北京,幾名光著上半身的男性圍在等信號燈的汽車旁邊,向司機發放廣告傳單,他們都是售樓員。受經濟減速影響,房地産行情持續低迷。之所以在寒冷的天氣裏光著上半身發廣告傳單只是為了引起注意。

      中國在08年雷曼危機後中國政府出台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房地産投資過熱,企業盲目增産。結果,如今住宅庫存出現增多,鋼鐵等製造業的生産情況低迷。可以説「新常態」式的經濟減速是4萬億元經濟刺激對策的後遺症。

      要實現穩定增長,提高經濟效率的結構改革不能迴避。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列舉了利率市場化、電力等國有企業改革和培育新産業等,但這些課題都是一直被被指出的問題。由於利益層的抵抗,改革進展緩慢,要取得效果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當前只有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政策和去年秋季接連出台的貨幣寬鬆政策來支撐經濟。關於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李克強表示「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 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從中似乎可以看出李克強也擔心經濟減速超過預期,就業惡化等社會不穩定因素出現擴大。

   (大越匡洋 北京報導)

日美專家如何看中國7%目標

2015/03/06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中國室長伊藤信悟:7%目標能達成

  我們認為「7%左右」這一經濟增長目標可以達成。我們的預測是7.1%。由於此前的反腐敗運動和輿論的推動,中國中央政府或將進一步推動電力等國有企 業的改革。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經濟活動將日趨活躍,將拉動經濟增長。在鐵路和公路等基礎設施開發方面,公共投資將繼續增長。

  持續低迷的房地産行情已開始呈現觸底跡象,我們認為今年下半年將緩慢復甦。雖然個人消費依然疲軟,但出口將起到補足作用。

美國調查公司IHS經濟學家布萊恩·傑克遜:中國GDP增速將只有6.5%

  由於凈出口和投資將減速,「7%左右」這一經濟增長目標很難達成。我們預測2015年增長率將僅為6.5%左右。中央政府提出加強環保對策,因此在沿海地區,可能導致水質污染的設備投資將出現萎縮。此外,受海外需求減少影響,出口也將下降。

  中國企業和外資企業正在將工廠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中國增長目標的下調,對於希望吸引産業入駐的周邊國家來説是個好消息。

中國國防預算引各種關注

2015/03/06
中國政府3月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防預算(中央政府支出)較上年增長10.1%,達到8868億9800萬元。連續5年保持2位數增長,創出 新高。考慮到對抗提出重返亞太地區的美軍,中國將以海空兩軍為中心,加快引進最新裝備,積極開展海洋戰略。此外,為了轉向打造「迅速反應型」軍隊,中國還 將討論軍隊組織的根本性改革。

 
國防預算的公開額規模繼續排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位。中國政府自去年起,並未公開包括地方支出等在內的全國國防預算,被認為合計額將增加1000億元左右,達到約9869億元。

  國防預算的構成依然並未公佈。除了中國軍方企業的開發費之外,軍方主導的宇宙開發相關預算等也不包含在內。此外,為了應對網路問題和宇宙領域等新的安全保障領域問題,軍方和企業推進技術共同開發的案例也正在增加。

  總理李克強在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進一步致力於高科技武器和裝備的開發。

   其中,海空兩軍的預算似乎明顯增長。中國首艘國産航母的建造也是核心舉措之一。2012年部署的航母「遼寧」號是利用從烏克蘭購買的航母改建的,並非國産。

  中國建造自己的航母計劃尚未正式宣佈,但正在穩步推進。「本市企業獲得了國産航母相關工程的訂單」,江蘇省常州市2月通過互聯網宣佈,該市電纜企業獲得了中國首艘國産航母相關工程的訂單。事實上承認了國産航母的建造,但之後相關內容被削除。

 軍隊的人大代表進入人民大會堂(kyodo)
今年將受到關注的是9月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之際在北京舉行的大規模閱兵式。被認為將公開導彈等新型國産武器,將成為觀察中國軍事實力的機會。

  不僅是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在討論旨在提升軍隊能力的軍隊組織的根本性改革。就任之後,習近平反覆強調「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正在加快轉向能迅速應對國內騷亂和與周邊國家爭端的「快速反應型」軍隊。

  去年,中國啟動了軍隊指揮系統的根本性調整,例如成立了橫跨全國7個軍區的綜合作戰指揮部門。中國軍方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增加旨在提升陸海空聯合作 戰能力的演習機會」,演習費用出現激增。正在討論的方案是,將來為高效指揮軍隊,將調整現在的7個軍區,重新劃分為4個軍區。

  當然圍繞中國的國防費,有觀點認為實際上達到公開額的2~3倍。在國際社會,不少觀點敦促中國抑制國防預算和實現透明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人傅瑩在5日的記者發佈會上反駁稱,「這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財政措施」。同時稱「中國的國防政策還是防禦性的」。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反駁稱,中國軍事預算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不到1.5%,低於世界主要國家」。

(島田學 北京報導)

中國要打造「世界工廠」升級版

2015/03/06
      「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在3月5日開幕的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旨在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産業振興基本方針。而成為其核心的是被命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新10年計劃。

  其內容是,在2025年之前力爭擺脫勞動密集型的單純産品製造,打造與已開發國家不相上下的先進製造業。除了將加強對尖端領域實施優惠政策之外,還將鼓勵 研究開發,推動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興産業的振興。對於其意圖,李克強強調稱,「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産業。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

  具體而言,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路、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引擎、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産業培育成主導産業」(李克強總理)。將建立總額400億元的新興産業基金和面向中小企業的私募市場等,從金融方面支持製造業的變革。

      中國此次之所以提出新10年計劃是因為以廉價勞動成本為前提的以往産業振興舉措已開始遇到瓶頸。作為「世界工廠」,在全世界製造業企業相繼進駐的中國,僅僅觀察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最低工資在過去5年裏已迅速上漲至1.5倍以上。

      另外,中國政府還將推進在生産一線引進工業機器人等舉措,加快轉向「高附加值型」産業。

      (阿部哲也 北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