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傳真惹的禍
以日本老牌玩具廠商TAKARA TOMY為例。其在美國就曾因1份傳真而惹上麻煩。這是TAKARA TOMY的美國子公司面向銷售商發出的一份營銷廣告傳真。傳真的內容如此寫道:「如果統一採購和預訂玩具陳列架,將給予折扣」。
TAKARA TOMY因1份傳真而在美國吃到官司 |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罰金額最低為違反1次500美元。如果追溯過去,該公司有可能在全美國總計發送了約40萬次類似傳真,因此面臨鉅額賠償的風險。為此,TAKARA TOMY去年8月不得不選擇支付超過10億日元的和解金。
而TAKARA TOMY的日本國內子公司也被發現了違規財務問題。為了以示反省,該公司決定將美國子公司的監督體制改為母子公司雙重監督,同時將3月4日定為公司內「思考遵守法律」的日子,讓全體員工時刻反省。
為了規避海外風險,日本企業一直以來採取的方式是推進經營的本土化。但這一方式也存在陷阱。僅僅依靠起用了解當地情況的本土人才也存在局限。
「查明是否存在有問題的交易」,日本大型電線企業藤倉正在加緊確認中國子公司與客戶之間簽訂的合同。原因是去年3月,因涉嫌企業間賄賂,該子公司遭到了當地檢察當局的調查,公司的中國營銷高管被逮捕。
為了從汽車廠商獲得訂單,這位高管向諮詢公司支付手續費,而這筆錢最終到了汽車廠商的採購負責人手中。而日本總公司未能掌握當地高管的上述情況。
中國禁止在企業間(包括民營企業在內)出於不正當意圖向採購負責人等贈送錢款和物品。甚至還出現過因送了3瓶飲料和1瓶可樂而被查處的案例。日本律師中川裕茂表示:「給銷售本公司産品的代理店的員工發放獎勵費也屬於違法」。
對於重視海外子公司的本土化的經營戰略,日本的總公司從遵紀守法的觀點出發對海外子公司進行細緻的一元化管理正成為迫切的課題。
海外子公司該「管」還是「放」?
一直以來重視子公司自主經營的日立製作所在國際稅務領域轉變了方針。已開始著手構築對近1000家合併子公司面臨的風險進行統一管控的機制。
去年12月,日立首次要求各子公司提交詳細的稅務信息。在1年左右的時間裏,對從家電到發電渦輪等集團內的業務是否存在稅務上的問題進行了細緻的篩查。此舉的目的是應對國際徵稅規則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降低被進駐國追加徵稅的風險。
「總公司應認識到作為集團總部的責任,努力通過對話滲透經營理念」。熟悉危機管理的諮詢公司福萊國際傳播日本公司(Fleishman-Hillard in JAPAN)的社長田中慎一這樣表示。
很多在日元升值時期加緊進駐海外的日本企業未能就海外子公司和總公司的理想關係進行充分的討論。而如今,對於跨國企業的總公司來説,有必要認識到「完全依靠子公司自主經營」的方式已不符合時代要求。
可以通過互聯網利用全世界龐大數據的雲服務正在企業間普及。然而,在不斷推廣的背後,數據的存儲地點正成為接受服務的各企業越來越擔憂的問題。
分析康查士(KOMTRAX)系統數據的小松分析中心(位於大阪府枚方市) |
各國規則不盡相同
「本公司的雲服務遵守在世界範圍內適用的一切法律」,日本微軟在有關雲服務的合同條款中加入了這樣的表述。據日本微軟法務和政策策劃統括副本部長舟山聰解 釋,這是為了「顯示(本公司)對數據保護的認真程度」。根據日本NTT通信的調查,世界90%以上企業對「數據的存儲地點心存擔憂」。
即使由企業自身統一管理數據,也可能受到各國有關限制的影響。
例如,日本工程機械廠商小松使用的「康查士(KOMTRAX)」系統。該系統能通過通信將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建築機械連接起來,並實時掌握運行情況。這一系 統作為大數據運用的成功案例而廣為人知,但在控制中心顯示各地機械運行情況的畫面上,只有中國的部分沒有顯示。這是因為中國法律限制數據外流,因此小松很 早以前就在當地設置了伺服器,並單獨管理中國方面的數據。
除中國以外,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國也在加強對內管理的姿態,即規定在本國內存儲和應用數據。一方面,歐洲為了將自身的法律規定推廣到區域外,開始採取重視對外的姿態。面對各國不盡相同的規則,一些企業涉及數據運用的業務有時不得不調整既定路線。
去年5月,歐洲法院在一起針對谷歌侵犯個人隱私的訴訟中作出裁決,支持一名西班牙男性的申訴,這給谷歌帶來很大影響。該判決命令谷歌刪除有關該男性歷史數據的鏈結,支持普通公民的個人隱私擁有「被遺忘權」。
谷歌目前在歐洲根據要求一直在刪除鏈結。雖然歐盟當局要求將歐洲的規則推廣至全球,但谷歌以用戶的便利性及各國法規不同為由,堅持表示反對。
美國已開始自主摸索如何限制企業收集信息。這是因為從家電到汽車紛紛聯網的時代即將到來,要處理的個人信息量將猛增。
數據運用也需「入鄉隨俗」
「不要讓企業獲得不必要的數據」、「使用後的數據要刪除」,負責個人隱私保護監督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1月針對隱私問題,公佈了新方針。
在日本,企業已開始自覺採取行動。開發眼鏡型可穿戴終端「JINS MEME」的JIN公司也管理著各種與眼球及身體運動等相關的個人信息。該公司系統策劃室組長澤田和壽表示:「只要不是服務中必不可缺的,就不要胡亂保留可以特定個人的信息,這點十分重要」。
在如今這個時代,企業在運用全球範圍內流通的數據時也必須「入鄉隨俗」。企業需要具備的是靈活應對各國規則的能力。
美國蘋果公司今年2月發佈的供應商審計報告中有這樣的表述:「人力仲介公司多收的手續費已退還給簽約員工,並支付了未發放的加班費」。蘋果高級副總裁傑夫·威廉姆斯反覆強調了在供應商的工廠裏開展人權保護工作的情況。
對供應商的問題已無法視而不見
由於在中國的代工工廠裏存在的勞動用工問題,蘋果公司近幾年一直受到非政府組織(NGO)等的批評。儘管發生在供應商那裏的問題也可以視為「管轄之外」, 但自從2011年聯合國批准《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後,跨國企業本身也要負一定責任的看法正成為廣泛認識。
在新興市場國擁有工廠的服裝企業也很容易受到同樣的壓力。經營優衣庫等品牌的日本迅銷今年1月被香港的非政府組織曝光稱,其生産優衣庫産品的2家中國委託 生産商違規強迫工人加班。對此,迅銷緊急研究了應對辦法,包括在工廠外對工人進行調查取證,以及將原料工廠也納入監控對象等。
參與對代工企業進行秘密調查的非政府組織Human Rights Now的秘書長伊藤和子錶示:「對供應商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就等於在助長侵害人權的行為」。2013年4月,某著名品牌在孟加拉國的代工工廠發生廠房倒 塌,導致大量工人死亡的事故進一步引起了各界對相關問題的關注。
勞動者自身權利意識的提高也在迫使各界改變「亞洲新興市場國=廉價勞動力」的看法。
「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日本東京一家品牌服裝代工企業RENTIER的社長安藤仁貴去年春天在緬甸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現實問題。當地員工們突然要求改善待遇。
緬甸的勞動環境在最近幾年裏已經發生了劇變。了解到鄰國泰國提高最低工資後,在緬甸也相繼發生員工要求提高工資的情況。安藤社長表示:「發包方也被要求遵章守規,因此僅盯著低工資來進行投資已經到了極限」。
知識産權也存在風險
來自供應商以及相關代工企業的風險並不僅僅是勞動問題,如今也波及到了知識産權。根據美國華盛頓州2011年出台的法律,如果代工企業使用盜版等非法複製 的軟體,銷售最終産品的企業也將被認定為間接侵權,可以向其索賠。同樣的法律還擴大到美國其他的州,並且已經出現了外國企業實際支付罰金的例子。
「如果舉報非法盜版,最高可獎勵300萬日元」,由美國各大軟體公司組成的行業團體商業軟體聯盟(BSA)從2013年起進行懸賞,希望廣泛提供舉報信息。為保護知識産權,美國正在繃緊神經。
為應對全球供應鏈中潛藏的風險,日本律師聯合會今年1月製作了面向企業的合同範本及介紹優秀案例的指南。負責事務協調的齋藤誠律師説:「希望引導大家在合同談判中制定保護人權的內容框架」。
由於跨國企業的交易夥伴廣泛分佈在海外,所面臨的課題也形形色色。企業必須在文化和思維方式各不相同的國家裏處理好社會責任問題。
本連載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菅原誠吾、兒玉小百合、八十島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