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9, 2015

怎麼會猜到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演播室by明子(56) 怎麼會猜到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2015/03/0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過去一位日本作家曾經説,
        「在全世界,不管去哪的中國菜館,對方不知何故總用中文跟我打招呼。不管是在紐約還是巴黎,飯店的員工都為弄清我的國籍而感到苦惱,都會一動不動盯著我看一會兒。在慢慢開口説話之後,卻是説中文。似乎我生來就長得像中國人」

      那位作家將這種情況講給一位中國朋友之後,對方説「的確如此啊」。
        「你確實長得像中國人。有一種上海人的感覺」
      感覺在聽説這種説法之後,每當去上海,那位作家就會在街頭到處閒逛。

      説到相貌,我總體來説也接近中國人的容貌。

      在過去,每當到歐洲旅行,孩子們看到我之後總會説,「啊,中國人來啦!」。而在更早的過去,一家人到香港和澳門旅遊之際,想去賭場參觀,結果被警察攔住了 汽車。警察完全不理睬我的家人,而是徑直指著我,盤問説「你是中國人吧?」。當時是在澳門回歸之前,大陸中國人在澳門似乎被禁止到賭場參觀。

      父母親都感覺難以理解,「為什麼只有這個女兒被認為是中國人?」,但我對中國的親近感似乎從那時就開始萌發。

        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不斷走向全球化,在任何一個國家,歐美人和亞洲人都在默默地和平共處。在中國也如出一轍。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人們從全世界聚集 而來。或許是因為距離近,亞洲人尤其眾多。日本人自不必説,韓國人、印度人、越南人、新加坡、香港、泰國、緬甸、菲律賓……,人們從整個亞洲來到中國。

      在這種環境中,判斷那個人是○○人等,將其納入一個框架毫無意義,但有時能製造彼此攀談的契機,出身地的判斷多少也有些意義。

        在判斷出身地方面,尤其具備卓越能力的或許是計程車駕駛員。他們在大多數時候,僅僅憑藉長相,就能猜中一個人來自亞洲的哪個國家。當然不包括我。

        「你是韓國人吧?」
        「我是日本人」
        「誒?真奇怪。日本人也有個子高的女性啊」

      根據他的判斷標準,日本女性特點是「個子矮、腿很粗」。另一方面,韓國女性則是「個子高、化粧很濃」。順便補充一下,我化粧並不那麼濃。

        在很久之前,我的外甥女來北京,在乘坐計程車時,經常得到誇獎——「真可愛。你真是日本人?像中國人一樣可愛」

        在「像中國人一樣可愛」這種説法的背後,或許是「日本人裏美女很少」這種刻板印象。算了,不深究了。

      此外,在另一次乘坐計程車時,我一坐到前面座位上,司機就問「你是日本人吧?」。其理由是「穿著褲子,卻兩腿並攏著坐,這樣就是日本人」

        這種説法很準確。日本女性過去經常穿和服,現代則時常穿裙子,因此腿習慣於牢牢並攏起來坐著。而中國女性則長期穿褲子,坐姿比較隨意。

      對我來説,日本人自不必説,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基本都能判斷出來。
      如果口紅顏色是紫色和茶色系,就是韓國女性。
      如果是順直的黑髮,不打粉底,保持素顏,就是中國女性。
      如果戴著很有特點的眼鏡,是韓國男性。
      如果長袖和半袖T恤衫搭配著穿,就是日本男性。
      如果在隆冬季節,在百貨商場等處,將羽絨服褪下衣袖露出肩來,就是中國人。(其實我也這麼做)

 
      在亞洲人之間,利用這種粗略的方法,能在大體上判斷其來自哪個國家。但是,我們在看到歐美人的時候,要判斷其到底是哪個國家的人,的確非常困難。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是德國、意大利還是北歐?都很難判斷。
 
        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説,看起來全都是同樣的「白人」,但在「白人」的角度來看,「是哪個國家的人,就能馬上知道」。「即使不説話,只要看其站立的姿態,就能看出來」,這果然很了不起。

        一位和德國男性結婚的日本女性表示,「在路上行走時,在陌生外國人向我們問路時,不知為何很多都是德國人。對方似乎猜到我丈夫是德國人,於是才決定問路」

        順便補充一下,這位女性的丈夫僅僅憑藉長相,就能基本知道對方是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還是澳大利亞人等。

 
        人類皆兄弟,國籍無所謂!這是我的一貫主張,但為了便於交流,如果能做出大體的預測,之後無疑會談得更加起勁。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 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 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