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5, 2014

「驅蝗」銳變「愛國愛黨遊行」 陳雲:教番自由行要愛國


「驅蝗」銳變「愛國愛黨遊行」 陳雲:教番自由行要愛國

 
常云:「窮則變,變則通」,面對一年4000多萬的內地旅客湧港,影響港人的日常生活,但梁振英政府至今卻依然未見積極研究解決,以至中港矛盾因此愈演愈烈,最終觸發網民在過去連續兩個星期日,先後發起上街行動來表達不滿。
兩次的行動,先有上一個星期日(16日)的「驅蝗行動」,到尖沙咀廣東道向遊客派發單張及遊行,事後卻被「一司四局」之首長,同聲指罵是滋擾遊行,更揚言定必執法追究,同時還換來內地官方媒體整個星期花上大量篇幅狠斥。
網民其後卻再接再厲,昨日星期天再發起「讓愛與拖拉喼佔領旺角 」行動,模仿自由行旅客在旺角鬧市及商店穿梭。而這次警方就大為緊張,派出大量警力戒備,但最後卻更似嚇到自由行旅客。至於平機會主席周一嶽批評網民有關 行為「無聊」及「損人不利己」,卻又是否無視了香港人目前還有表達自由這基本人權呢?
驅蝗第三波行動
反對自由行旅客太多的行動被口誅筆伐,網民卻未見罷休,已積極在網上組織第三波的行動,在社交網站上建立群組「真心愛國愛黨聯盟(真愛聯)」,籌備 「愛國愛黨大遊行」,表明要前往旺區宣揚「愛國」訊息,呼籲內地旅客買國貨罷買洋貨,又揚言會在街頭高唱紅歌、國歌,以及手執國旗及毛語錄來行動等。
《852郵報》翻查資料,被視為本土派「國師」的學者陳雲,早已在網上提出「愛國遊行戰術」,建議遊行人士被警察拘捕時,「用五星旗包裹身體,等警 察扯破五星旗」,以及「用《毛語錄》來抗辯」。他接受《852郵報》訪問時,就直言「提咗好耐,但大家一直有心理上嘅難關」,「愛國愛黨的口號,唔係人人 叫得出,但上次『驅蝗行動』明明好溫和,雖然有個別人係鬧遊客,但大部分人唔係鬧,所以令大家突破咗心理關口」。
他直言,自由行來港購買奢侈品和日用品,但如果他們是愛國,「點解唔買國貨先」,「因為共產黨本身就最唔愛國,自由行根本唔適合中國人身份,因為個個都買外國貨,所以我哋要教番佢哋乜嘢係愛國,要促成人民大團結。」
陳雲不諱言,特區政府一直在香港執行深圳化計劃,例如一簽多行,令大量內地自由行旅客湧入,就連康文署的康樂設施,都對開放給內地人租用未準備加以限制,「倒轉你香港人可唔可以去深圳反租設施?」
陶傑:最大購物中國夢買國貨
然而,政府似乎至今無意調整旅遊政策,更無意處理港人日常生活大受影響的問題,自由行旅客的數字未來似乎亦只會繼續攀升,那現時的行動,是否只是 「垂死掙扎」?陳雲對此並不同意,更指行動還可能隨時吸引自由行旅客加入,「好多自由行買高檔名牌,我哋會高舉反貪腐口號,唔少內地人都支持反貪腐,就算 佢哋買,心中如果對國家有感情,都會唔舒服,最後會加入埋我哋。」
對於網民今次的「破格」行動,才子陶傑亦笑言「有建設過上次只係對內地人鬧好多」,「提倡用國貨,我細細過就聽,家陣食鼓油都食珠江橋牌,唔食外國貨」,「習總(書記)講中國夢,最大的購物中國夢應該就係買國貨,奶粉都快啲飲番國產奶粉,咁先係愛國嘛。」
他認為,以「愛國愛黨」出發反自由行,可說是立在不敗之場,最少親中一方難以批評,而他同時也對政府總以旅遊業為香港帶來龐大收益這原因來辯護不以 為然,「最大得益係啲歐洲名牌,成本低但售價高,自由行消費100蚊,80蚊去咗佢哋度,16蚊落去地產商個袋,淨低4蚊先係香港人分,有幾大得益呀?」 加上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不高,直指政府只係「自欺欺人」,「就算上次『驅蝗』,反對的市民百分比都唔係多,因為大家都覺得佢哋講出自己心聲」。
(圖片來源:真心愛國愛黨聯盟facebook群組、90後社會紀實facebook專頁)
詳盡評析 | 重點評論 | 發表於 2014年02月25日




梁班子禮崩樂壞600日 漠視法治劣迹斑斑

 
屈指一數,梁振英及其問責班子,由2012年7月1日上任至今,在上周上任日子剛過600天,對於在過去600日的施政表現,梁振英最常掛在口邊的 形容詞是「行之有效」,而觀乎港人住屋問題是否解決了?貧富懸殊是否拉近了?以及中港矛盾是否化解了等問題之答案,他的施政是否真的有效,實是有目共睹 吧。
自己施政未見大成效,惟梁振英早前卻對香港市民「曉以大義」,告誡不應「未富先驕」,換來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還以顏色」,反諷他是「未掂先囂」,而 梁振英又豈止施政「未掂」,他及其班子在過去一年多,由於多次無視制度的規則及法治精神,不少政策及做法「未見其利,先見其弊」,令具制度化的行政機關盡 見「禮崩樂壞」的情況,其問責班子更幾乎無人能倖免。
張炳良「口頭承諾」破壞法治
要數最新鮮滾熱辣的「禮崩樂壞」個案,自然是於上周六下午,在立法會內以低票通過的「雙辣招」《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其中運房局局 長張炳良堅持把「加辣」的機制,以「口頭承諾」宣告放棄先訂立後審議(negative vetting),堅拒在法例條文之中列明,引起議員羣起質疑,認為政府是帶頭破壞法治,最終泛民議員在投票時決定離場抗議。
而同場加映的禮崩樂壞示範,還包括有身為行政會議成員的李慧琼及林健鋒,前者竟提出政府反對的修正案,後者就在議案表決時,雖然明知支持票勢危卻仍缺席投票,行政會議奉為天條的集體負責制,兩人似乎都盡皆拋諸腦後。
張炳良曾當過兩年立法局議員,也曾是部分民主黨議員的同僚兼是公共行政教授,卻混淆立法程序,默許人治取代法治,做法固然令人失望,而作為問責班子中民望最高的局長高永文,上任後雖然先後推出不同「照顧港人」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卻一樣有人治取代法治之嫌。
高永文立漏洞「禁奶令」
先說「禁奶令」,由於當局一直拒絕加入「日落條款」,加上法例條文並不清晰,就連政府本身,都同意並提出了修訂法例的草案,但最終卻因立法會鬧出 「流會」,於是「禁奶令」原裝通過,也意味存在漏洞的法例正式生效;更甚是,明明本港並沒有奶粉荒的,只是當局一直未能跟奶粉供應商解決物流鏈的問題,不 過高永文最終寧棄難取易,以「治標不治本」方式以圖見步行步暫緩問題。
而過年前內地爆發禽流感,作為食衞局之首的高永文,卻一直無視政府早年訂立的指引,拒絕暫停輸入內地活雞,最終帶有H7禽流感病毒的竹絲雞流入香 港,港人於是在農曆年沒有活雞可食,而縱然當局曾表明,沒有理據禁止內地活雞繼續輸港,最後卻又宣布再暫停內地活雞輸港四個月,背後卻未見具有法理基礎, 究竟是人治還是法治行先,實已一目了然。而當中還未計高永文跟其副局長兩人屢次前言不對後語,令公眾難以清楚食衞局的政策立場。
吳克儉秘密訪京疑求請示
香港教育政策長年為人詬病,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場,教育政策更見混亂。這個一上任即面對反對推行國民教育運動的局長,上任初期即在沒有通跳傳媒下, 秘密上京疑請示指令,有違反《基本法》第136條之嫌,他事後雖極力否認,但匆匆訪京只為「禮節性拜訪」的解釋,卻難以取信於民。
處理反國教一事盡顯不濟,而最終要撤回國教科,吳克儉卻未有為推行政策失敗而承擔其政治責任下台,令高官問責制再見名存實亡,及至去年北區幼稚園出 現搶學位風波,他不單未能解決危機,更被家長踢爆他「篤數」誤導公眾,疑隱瞞K1學額欠多達1.5萬個這事實,而吳克儉近期要求全港使用學券的幼稚園,採 取新的收生措施,即網上無限派表,一人一位註冊的做法,就被狠斥是無視幼稚園的行政壓力。
黎棟國干預執法司法
另一個示範禮崩樂壞的問責官員,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他在任內曾失言呼籲女士少飲酒以避免被強姦,換來婦女組織狠斥。在菲律賓人質事件中,上屆是保 安局副局長的黎棟國明顯跟進不力,至令人質事件已逾三周年,跟菲方的交涉卻進展不大。而針對近期的「驅蝗行動」,黎棟國在警方仍未調查之前,已公開指責當 日參加遊行的人士破壞公眾安寧,直言警方會探取行動,既有干預執法及司法之嫌,更明顯是向執法部門施壓,混然忘記自己是行政體制中的政治問責官員。
至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港視發牌風波中的「一籃子」論,以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新界東北囤地醜聞中,多次對公眾隱瞞與誤導,甚至把兒子當成「太太家人」,均同樣反映一眾局長是如何無視固有的制度及懶理香港的法治精神。
而其實,就連身為資深政務官員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以及身為特區政治之首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同樣成為「禮崩樂壞」大軍的一員。
林鄭月娥漠視法理依據早有先例
在梁振英民望低迷下,林鄭月娥行情相對愈見看漲,且肩負現屆政府多個重要的決策崗位,其中在「重中之重」的政改諮詢中更負責領軍,然而以「有商有 量」為口號的諮詢文件,卻被批評是具誤導性,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指,文件不盡不實,沒有清楚列明相關法律原則,而林鄭月娥甚至說出提委會組成「八九不 離十」等欠缺法律依據的說話。
事實是,翻查紀錄,林鄭月娥為求「好打得」,就多次無視制度及權力的制衡機制,她曾經在公共行政學會午餐會上,發言批評申訴專員及廉政公署變成政府 的主要施政障礙,而她在上屆政府出任發展局局長時,最後就留下了「必會一視同仁執法」的打擊僭建爛攤子,而再翻開更遠的一頁,林鄭月娥當年出任社會福利署 署長時,設下申請綜援須居港7年的限制及之前不可離港逾56天的限制,也相繼經不起司法覆核的挑戰,背後反映的,恐怕是執行政策時對法理依據之漠視。
袁國強「政治包裝法律」
至於袁國強,他在去年12月,曾無視自己身份,公然接受有案在身的陳志雲訪問,而後來爆出李慧玲被解僱事件,他在此地無銀高調澄清律政司就陳志雲官 司上訴的原因不涉政治,卻有違律政司不評論個別個案的做法。而在政改諮詢中,作為法律專業人員,他卻多次以政治包裝法律,既將「機構提名」合理化,又引用 到普通法中的expressio unius原則(此拉丁文全句本為expressio unius est exclusio alterius,意指當條文已具體列出某件事的一項內容,則代表已排除沒列出的其他情況 ),去「解釋」《基本法》第45條的寫法,甚至不惜亂拋邏輯,務求封殺公民提名,以政治凌駕法律的態度,已達昭然若揭的地步。
而要數梁班子中最禮崩樂壞的示範人,實非特首梁振英本人莫屬。
梁特「零雙非」立法至今未見影
他在上任之初,為令自己的架構重組議案可盡快通過,竟向立法會施壓,要求讓議案可以「打尖」,無視行政立法之間的關係,更不介意把立法會配合行政機 構這意圖曝露人前。而在上任之後,先藉此需時諮詢而改變宣讀《施政報告》的日子,由10月立法會會期之初,改為每年1月,復把特例當慣例,好能變相廢捍 《財政預算案》的獨立性。
而他曾在上任之前,高調提出香港「零雙非」,更表明要立法禁止雙非孕婦來港生子,卻換來被質疑難有法理依據,而至今近兩年,當天揚言會立下的法例,卻仍然未見影蹤,也令人不免懷疑,過去年半的「零雙非」政策,究竟是有多少的法理基礎。
施政無力,外交上也令港人蒙羞。所說的,是在跟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印尼峇里就人質事件會面,雙方的座位設置耐人尋味,竟無視外交的禮儀與原則, 自貶了地位;事後他更有向香港傳媒隱瞞之嫌,令一眾香港傳媒從菲律賓的傳媒報道後,才如夢初醒知悉「港菲會」的存在。當然,梁振英的禮崩樂壞,還包括他數 之不盡的語言「偽」街,以及在上任後不同的公文中,屢次「幹部上身」,常引中共用語,甚至把「青年」當「年青」。
查「禮崩樂壞」出自清朝章炳麟的《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意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破壞。 在二千多年前的東周,其時群雄並起,諸侯割據,令天子地位大不如前,在政權下移後,自古以來皆奉行的禮樂制度走向解體,諸侯紛紛自訂律法,結果是變成有法 不依、無法可依的境地。
放諸今日香港,制度化的建設、法治精神及程序公義,本來都是香港賴以成功成為國際都市的核心價值,但當特區之首及其班子,卻對這些成功基石「有破壞、無建設」,然後還奢言自己是「適度有為、務實為民、穩中求變」,換來變了的,恐怕正是令香港今不如昔。
每周N擊 | 發表於 2014年0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