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2, 2016

橡皮股票風潮 郎咸平:百年前梁启超拯救股灾方案值得借鉴

郎咸平:百年前梁启超拯救股灾方案值得借鉴
wiki:

橡皮股票風潮



简要内容:梁启超确实是个睿智的思想家,他还以牛顿炒股事件为戒,提出了相当有见地的拯救股灾方案。到这里,你可以 发现,中国的问题和欧洲是一样的,而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随意炒作,然后银行参股,火上浇油。全世界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就是我们 中国的梁启超。

  一百年前的中国股市是怎样的?百年前中国股市交易很狂热,炒股者从不问公司业绩的好坏,买橡胶股却不知 橡胶为何物,只是疯狂的交易,股票市场这种畸形的发展,导致了早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三次大崩盘。曾门庭若市的股票市场迅速门可罗雀。这时,梁启超提出了世 界级的解决方案,《河北青年报》转载《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一书的内容称:"日后美国、英国的证券市场正是按照这种解决方案的思路完成了股市 的重建。"梁启超确实是个睿智的思想家,他还以牛顿炒股事件为戒,提出了相当有见地的拯救股灾方案。
  中国人对于股票市场的理解,在很久很久以前是非常到位的。我们中国人和欧洲人、美国人同时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你相信吗?
  民国时的股票
  金融危机是公认最难定义的经济学名词,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常常通过恐怖的股市崩盘反映出来。1929年10月24 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美国股市忽然疯狂下跌,美国经济由此陷入大萧条当中,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这次危机中几近破产。美国 1929年的金融危机只是早期金融危机事件的一个代表,它与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一起,被作为世界金融证券市场最为深刻的教训载入 史册。而在当时,中国社会已经与国外金融界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股票市场起源于白条
  欧洲在17、18世纪,尤其是在17世纪的时候,连年征战。因为当时的欧洲国家有很多殖民地,它们打非洲、打南美洲、打亚洲,各国打得民穷财尽,怎么办呢?于是它们就开始发行战争债券,还不起就开始打白条。
  白条打了之后还是要还的,可是仍然还不起,于是就发明了股票市场。Stock原本的意思就是白条。
  白条市场,就是欺骗股民,把白条卖给股民。这是欧洲人做的事,我们把它翻译成了股票。通过股票市场给了它一个新 的概念。什么概念?这些白条是很有价值的。价值在哪里呢?那就是白条带来的未来的现金流。东印度公司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掠夺来的黄金白银,这就是你未来的 财富。因为你买了白条之后,有东印度公司将来掠夺的财富,这些白条就有价值了。
  第一批人被骗了,买了,价格拉高了,再骗第二批。第二批又被骗了,价格拉得更高了,再骗第三批,就这样一直骗下 去,骗到最后一批,股市崩盘了,而且连续崩盘三次。到了1720年,各国拟定了"泡沫法案"。因为每一次都是价格炒得太高,形成泡沫,然后崩盘,所以"泡 沫法案"就禁止这些上市公司(当时叫股份有限公司)运作,时间长达100年之久,甚至禁止银行运作。法国的银行禁令长达150年之久,因为很多人向银行借 钱炒股,结果造成了泡沫的出现。这是欧洲股市的情况。
  我们在一百多年之后的1840年,引进了这种股份有限公司。1872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招商 局。随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变成了三十家,包括招商局开的煤矿、上海机械织布局,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包括牛奶、电灯、铜矿、保险、铁路等, 有三十多家。
  1840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清帝国被迫对外开埠通商,股份制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就这样踏上了 东方的土地。由于最初没有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多在茶馆中进行。那时,每天早上,股票经理会来到一些著名的茶馆,与买家一边聊天、喝茶,一边完成交易。 随着股份制潮流涌动,上海、北平、天津、广州、武汉先后掀起了设立交易所的热潮。到1921年最高潮时,中国的交易所数目已接近两百家,位居全球第一。然 而,畸形的发展却让早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三次大崩盘。
  欧洲经历的股市崩盘是从18世纪初开始的,而我们是从19世纪开始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比美国和欧洲落后太多。我们的水平甚至跟美国差不多。中国的股市崩盘有三次:第一次,1872年;第二次,1910年;第三次,1921年。美国在我们之后,1929年。
炒股者不问公司业绩
  第一次,1872年9月2日股市崩盘的时候,上海《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它说,"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就是 我们买股票的人,"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就是不管该公司业绩的好坏,"即可以获利与否"--也不管这个公司能不能赚钱,"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 则无论如何,尽往附股"--也就是说,人们不管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只要股票上市了就去买,不管它的经营状况好坏,也不管它能不能赚钱,就是一头热地去 买。你们有没有发现,1872年《申报》的这些话和我们2007年的评论是一样的。
  买橡胶股不知橡胶为何物
  第二次,很有意思,股市崩盘与国内因素无关。那是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轮胎。轮胎是用橡胶做的,所以当时就有一家英国公司兰格志在上海利用橡胶这个概念来发行股票。
  当时媒体是这样批评此事的,说"可异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为何物者",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很多炒股的人连什么是橡 胶都不知道,照样炒。那么股价是怎么上涨的呢?这家兰格志公司,1909年4月4日,它的股价是780两,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涨到了1160两。一年之后, 涨到了1475两。帮忙炒股的除了中国的钱庄之外,还有汇丰银行。到1910年7月,橡胶本身的价格太高了,全世界使用橡胶的国家开始压低价格。此后,像 中国股市这样以橡胶概念为主的股票市场,就在1910年7月全面崩溃。这是我们的第二次金融危机。
  钱庄收回贷款导致股市崩盘
  第三次股市崩盘发生在1921年,也就是民国成立之后。因为改朝换代,1918年,在北京(当时叫北平)成立了 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在上海成立了交易所。到了1921年,仅在上海就有140家交易所。除了股票之外,还有什么交易呢?什么都 可以交易。布、麻、煤油、火柴、木材、麻袋、烟、酒、沙土、水泥,什么都交易,市场一片兴旺。
  到了1921年,钱庄看不下去了,它们和欧洲银行一样,也是贷了大笔款项出去,多到什么地步呢?到最后什么实业 都不做了,钱也不借给实业家去开公司了,都拿去炒股了。到了1921年,不知道它们哪根筋不对了,觉得风险太大,开始收回贷款,于是造成了中国的第三次金 融危机。
  到这里,你可以发现,中国的问题和欧洲是一样的,而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随意炒作,然后银 行参股,火上浇油。而这种股份有限公司的问题,加上银行的问题,在欧洲,1720年就已经解决了,不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不准银行成立。但是我们不知道, 我们继续炒作。
梁启超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
  1922年,疯狂的交易热潮终于落下了帷幕。随着门庭若市迅速变为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的交易所纷纷破产,最终存 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六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两家。中国进入了证券交易的冰河期。然而,在惨痛的现实面前,中国当时已经有睿智的思想家提出了世界级的解决 方案,而日后美国、英国的证券市场正是按照这种解决方案的思路完成了股市的重建。那么,如此睿智的中国思想家是谁呢?是梁启超。
  他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学不像,我们只是仰慕公司的名字就开始炒股,而不考察公司的实际基本面。这是他的原话,多厉害,他可是在一百多年之前说的。还有,他认为当时的中国股市出了什么问题?缺乏信托责任。
  梁启超怎么说?"是信,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权委托少数之人为众所信用者。"也就是说,由少数有信用的人来经营企业。什么是信用?就是信托责任。他认为当时的股市缺乏信托责任。
  以牛顿炒股事件为戒
  此外,梁启超还谈到股市泡沫。他称之为气泡,谓其张至极大时,即将散之时也。
  他当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康熙五十六年,当时英国股票市场搞得很兴盛,股票价格涨了好多倍,他说你知 道当时有谁在炒股吗?牛顿。牛顿炒股,是怎么炒的呢?牛顿写信给他的朋友,请朋友代他买股票。结果买到以后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因此梁启超说,把这封牛顿写 给朋友委托代买股票的信,"藏之于国家大书楼,视为鸿宝,以为商务中人戒"。
  股市必须有信托责任
  梁启超不但这样讲,他还指出了股份有限公司的问题所在。宣统二年,也就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第二次崩溃的时候,1910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谈股份有限公司的问题,睿智得不得了。
  让我们看看梁启超怎么说。这一次他讲的是白话文,1910年写的文章,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而有力的法制 国家才能生存。看到没有,法制建设,因为严刑峻法才能让你不敢没有信托责任。他说,而中国则不知法制为何物。虽然当时的中国已经有公司法,在清光绪二十九 年,我们就已经有公司法了,当时叫做公司律。律文鲁莽、灭裂、毫无价值,也就是说,条文粗糙得很,没有什么价值。就算是律文完善,也不会实行。
  梁启超说,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责任心很强的国民,才能够成功。也就是说,必须有信托责任。他认为,英国人之所以以商业雄踞天下,就是因为信托责任。其灵魂与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在1934年所拟定的《证券交易法》的精神是相同的。
  你肯定要问我了,欧洲不是在1720年就解决问题了吗,那不是比他更早?不是的,欧洲在1720年只是简单地禁止有限公司运作,禁止银行运作,他们提不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全世界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就是我们中国的梁启超。(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