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9月16日發表報告稱,2012~14年世界仍有約8.05億人苦於饑餓。但饑餓人口和十餘年前相比,已經減少了1億以上。
伴隨著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等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據信為減少饑餓人口做出了貢獻。但報告同時指出,非洲南部、亞洲中南部依然有必要改善糧食供應情況。
根據2000年通過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世界饑餓人口必須減半。糧農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向農業政策和學校配餐等進行投資,已經實現了減半的目標。
分區域來看,改善最大的是東南亞。1990~92年,該地區人口的30.7%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到2012~14年營養不良人口的佔比減少到了 10.3%。東亞地區營養不良人口的佔比也從23.2%下降到了10.8%。而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然出現了10個百分點的改善,但是營養不良人口占比仍然高 達23.8%。加勒比海各國的營養不良人口占比仍然高達20.1%。
還剩下的約8億饑餓人口,亞洲佔到了三分之二。特別是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等的南亞地區,饑餓人口多達2.76億。
而戰亂動盪多發的伊拉克等西亞地區,饑餓人口甚至比20年前都要增多,佔比高達8.7%,是世界唯一糧食供應情況逆發展的地區。
(原克彥 日內瓦報導)
伴隨著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等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據信為減少饑餓人口做出了貢獻。但報告同時指出,非洲南部、亞洲中南部依然有必要改善糧食供應情況。
根據2000年通過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世界饑餓人口必須減半。糧農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向農業政策和學校配餐等進行投資,已經實現了減半的目標。
分區域來看,改善最大的是東南亞。1990~92年,該地區人口的30.7%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到2012~14年營養不良人口的佔比減少到了 10.3%。東亞地區營養不良人口的佔比也從23.2%下降到了10.8%。而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然出現了10個百分點的改善,但是營養不良人口占比仍然高 達23.8%。加勒比海各國的營養不良人口占比仍然高達20.1%。
還剩下的約8億饑餓人口,亞洲佔到了三分之二。特別是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等的南亞地區,饑餓人口多達2.76億。
而戰亂動盪多發的伊拉克等西亞地區,饑餓人口甚至比20年前都要增多,佔比高達8.7%,是世界唯一糧食供應情況逆發展的地區。
(原克彥 日內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