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 2015

台灣大企業遭敲打的背後

台灣大企業遭敲打的背後

2015/03/02
      在台灣,「敲打」部分大企業的傾向在加強。尤其在去年11月的統一地方選舉中執政的國民黨遭受大敗之後,被認為與該黨關係密切的企業的業務陷入停滯的事例不斷出現。其背景是台灣年輕人失業率上升等所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右)在地方選舉中熱心聲援執政黨候選人,結果也遭到了批評
鴻海精密工業此前從台北市取得業務權,正在建設IT綜合商業設施。不過,這一被稱為「台北秋葉原」的項目卻被「叫停」。原因是12月上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立場傾向在野黨)認為鴻海的中標價格過低,要求重新進行調查。

  因此而大怒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各主要報紙上刊登批評廣告,工程也一度中斷。不過,社會輿論卻傾向於支持柯文哲。柯文哲正在加強對公共事業動刀的姿態,例如迫使建設「台北大巨蛋」的遠雄企業團更改合同等。

  與大企業爭鋒相對的姿態之所以贏得了喝采,是因為台灣年輕人的不滿正在加強。由於受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台灣2014年上半年工業及服務業平均月薪在考慮 物價變動率之後,降至低於1998年的水平。15~24歲年輕人2014年平均失業率達到12.63%,是所有年齡段(3.96%)的3倍。

      台灣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派的智囊團台灣智庫副首席執行官賴怡忠表示,以大企業為主的很多台灣企業為降低人工費將工廠遷往大陸,使得台灣民眾覺得就業機會被奪 走,工資也難以上漲。據賴怡忠表示,採取對大陸和解政策的馬英九政權和希望借支持國民黨實現增長的鴻海等大企業在台灣民眾眼中,被視為正助長貧困差距的擴 大。

      收益多半來自大陸的食品企業頂新國際集團旗下企業也在去年秋季被曝光非法製造食用油。創始人家族等的奢靡生活也遭到批評。

      受此影響,頂新其他旗下企業被銀行切斷融資,接連發生被迫撤出業務的情況。對頂新過於仁慈等批評成為馬英九政權在地方選舉中慘敗的原因之一,而其政權也被迫將矛頭指向大企業。台灣社會正呈現出不同尋常的局面。

      任意對企業進行批評有可能進一步導致投資外流,不會給台灣的經濟、年輕人就業帶來積極的影響。倘若不滿情緒已經高漲到必須尋找發洩渠道的地步,那足以説明台灣年輕人面臨的貧富差距問題根深蒂固。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恐怕也沒有那麼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