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4, 2016

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

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

2016/01/04
      沙烏地阿拉伯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於1月3日宣佈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在此之前,為抗議沙特處決伊斯蘭教知名什葉派教士等人,伊朗民眾在首都德黑蘭襲擊了沙特大使館。阿祖貝爾要求身在沙特國內的伊朗外交官在48小時以內離境。

圍繞敘利亞內戰和葉門局勢等激烈對立的沙特和伊朗的關係出現決定性的惡化。在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崛起等而日趨混亂的中東,又出現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伊斯蘭教遜尼派大國沙特2日以在國內參與恐怖活動等為由,處決了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等47人。什葉派國家伊朗表示了強烈反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日針對處決一事表示譴責稱,「這是政治性錯誤」,表示沙特「將遭到神的報復」。

  沙特駐德黑蘭大使館發生了抗議處決的遊行,伊朗的部分民眾採取了暴力行為,闖入沙特使館或投擲燃燒瓶。另外,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的沙特領事館前,也有抗議的群眾聚集並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

  阿祖貝爾在3日的記者會上強調稱,不會允許伊朗威脅沙特的安全。而伊朗副外長阿布杜拉希安則批評稱,沙特無法通過斷交來掩蓋「重大錯誤」,同時表示沒有沙特外交官在抗議行動中受到傷害。駐伊朗的沙特外交官已撤離至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的杜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杜拜 報導


沙特伊朗交惡,誰在背後偷著樂?

2016/01/05
      伊斯蘭教遜尼派盟主沙烏地阿拉伯宣佈與什葉派的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中東兩個大國間的裂痕出現了決定性加劇。4日,巴林、蘇丹也相繼宣佈與伊朗斷交,阿聯酋 也加強了與伊朗的對立姿態,中東的混亂的擴大或難以避免。這一局勢還可能對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以及原油市場的前景投下陰影。

在德黑蘭的沙特使館前示威的伊朗民眾(2日,REUTERS-KYODO)
      沙特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1月3日在宣佈與伊朗斷交的記者會上表示,「不會允許威脅我國的安全」,嚴厲批評了伊朗。4日,其又對路透社表示,將禁止沙特國 民前往伊朗,停止兩國間的航班往來。沙特對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等47人執行死刑是在2日。此後,表示反對的伊朗民眾襲擊了首都德黑蘭的沙特大使館。

  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襲擊大使館「無法找到正當理由」,對抗議行動走向極端提出了勸告,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日批評沙特稱「將遭到神的報復」。為此,因大使館遭襲而憤怒的沙特也進一步將矛頭指向了伊朗。

  沙特和伊朗兩國之間此前圍繞對中東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存在對立。隨著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已成為兩國「代理人戰爭」最前線的敘利亞內戰的解決有可能變得更加 困難。伊朗支持屬於什葉派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而沙特則支持希望打倒阿薩德政權、屬於遜尼派的反對派武裝勢力。只要伊朗與沙特不願尋找一定的妥協點,結束 敘利亞內戰就面臨困難。

  為了解決敘利亞內戰,2015年10月在維也納舉行了多國間外長會議,當時沙特和伊朗首次坐到同一張談判桌前,就解決方案進行了磋商。但從目前看來,已難以期待兩國間開展建設性對話。

在內戰局面下的敘利亞,利用「權力真空」實現崛起的正是遜尼派極端組織IS如果推遲結束內戰,恐怕將重演縱容極端組織崛起的愚蠢行為。

  而在葉門,沙特也在與伊朗上演激烈的鬥爭。沙特2015年3月為了打擊在葉門崛起的什葉派武裝組織「胡賽」,進行了軍事干預。沙特懷疑胡賽武裝的背後有伊 朗的支持,與矢口否認的伊朗展開了譴責大戰。聯合國主導的和平磋商已無果而終。最近,IS派武裝勢力同樣在葉門不斷壯大。

  對於IS來説,沙特和伊朗斷交可以算是「天賜良機」。由於此次問題,支持沙特的遜尼派國家、以及伊朗具有影響力的伊拉克等什葉派居民眾多的國家保持步調一致的可能性降低。周邊國家在背後希望構建的對IS包圍圈有可能陷入功能紊亂。

      作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産油國,沙特和伊朗的對立還可能對供給過剩趨勢增強的國際原油市場産生影響。兩國均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成員,因為兩者的交惡,該組織就合作減産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也在變小。

      從伊朗來説,隨著本國核問題的解決,對歐美最早於1月就將解除的經濟制裁抱有期待。伊朗考慮在解除制裁後將原油的出口量增加至每日50萬桶。與之爭奪份額 的沙特預計也不會減産。國際原油價格在1月4日出現了回升,但很多觀點認為,從中長期看原油走弱的趨勢仍將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杜拜

美國「背棄」沙特搞亂中東

2016/01/06
沙烏地阿拉伯宣佈與伊朗斷交,或將進一步加劇作為世界地緣政治風險震源地的中東的混亂局面。美國影響力下降,維持中東穩定的「控製作用」減弱,導致了現在的危機。要緩和混亂局面,必須調整一直陷入迷途的美國的外交戰略,保持連貫性,日歐等同盟國還有必要支持美國。

沙特不僅是世界屈指可數的産油國,而且領土內擁有麥加和麥地那這兩大伊斯蘭教聖地。其穩定不僅對於中東區域內,對於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穩定也極為重要。

正因為如此,美國歷屆政權一直與沙特保持了特別的同盟關係。雙方形成了「君子協定」,即沙特維持穩健的伊斯蘭主義,對於全球石油穩定供應負有責任,另一方面,美國成為其後盾。但是,從沙特角度來説,感到美國歐巴馬政權「背棄」這一承諾的事件相繼出現。

  第1是在2011年波及中東各地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中,美國輕易放棄了曾與沙特關係密切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權。民眾要求民主化的運動同時波及了沙特,沙特面臨體制遭到動搖的危機。

  第2是2015年7月伊朗與美歐等6國達成的核協議。其內容是作為在一定時間裏限制伊朗核開發的交換,解除美國等對伊朗實施的制裁。

 對於在中東與伊朗爭奪霸權的沙特來説,如果被解除制裁的伊朗擴大石油銷售收入,進而提升資金實力,將構成嚴重威脅。

  第3是源自美國的頁岩革命。水壓致裂法帶來的美國石油增産並非旨在排擠沙特的外交戰術,而是民間創業者推動的技術革新。但這帶來了原油供過於求,價格出現下跌,因此沙特蒙受了大幅的收入下降。

  美國推動埃及民主化運動、推進伊朗核協議都具有相應的理由。問題在於沙特等中東同盟國認為,歐巴馬政權的方針只顧眼前,缺乏連貫性。俄羅斯普丁政權取代遭受質疑的美國,加強了干預姿態,正在加強對伊拉克和埃及的影響力。

  冷戰後的美國外交與安全保障戰略被歐亞集團董事長伊恩•佈雷默批評為「支離破碎」,亟需進行調整。美國首先需要發揮領導力,結束敘利亞內戰,推動和平進程。

  能否在中東為長期的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鋪平道路?對於難以承受負擔的美國來説,同盟國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國際亞洲部副部長 岐部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