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能源消費規模上佔亞洲第1、2位的中國和印度,正在擴大光伏發電。按核電站發電能力(每機組100萬千瓦)計算,中國和印度增加的光伏發電能力分別 相當於27個和20個核電機組。此外,日本也制定了相同規模的計劃。不過,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擴大,製造相關設備的亞洲企業正不斷加入競爭,日本企業正 遭受困境。
印度政府今年9月宣佈,將在西北部拉賈斯坦邦由國營制鹽公司保有的約9300公頃土地上建設裝機容量達400萬千瓦的大規模光伏電站(百萬瓦級太陽能電站)。如果得以完成,這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超級百萬瓦級太陽能電站」。
政府提供支持
中國政府7月將截至2015年的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從2100萬千瓦提高到了3500萬千瓦,達到現有裝機容量的4倍以上。這相當於27個核電機組的發電能力。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在自2010年起的20年裏,中國的能源需求將膨脹至約1.6倍,而印度則將膨脹至約1.9倍。中印目前均在大量進口化 石燃料,但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能源供應將日趨緊張,燃料價格上升風險正在提高。此外,大氣污染也在加劇,需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這就是各國競相 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背景。
中印一直重視成本低於光伏發電的風力發電,並積極培育相關産業。按2012年的裝機容量計算,中國排在第1位,而印度則排在第5位。之所以轉向光伏發電,是因為風力發電的發展已告一段落,適合風力發電的地點已經開始減少。
亞洲各國也將目光瞄準了光伏發電和風力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泰國提出的目標是在2021年之前,最終能源消費量的25%要由可再生能源解決。泰國政府定位為目標的是採用一種發酵稻草實現的生物燃氣發電。泰國能源部表示,「相比光伏發電,供電更加穩定,成本也更加低廉」。
而在存在很多火山的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地熱發電的利用有望增加。作為住友商事在印度尼西亞與當地企業和法國GDF蘇伊士公司的合資業務,將在蘇門答臘島建設地熱發電站(裝機容量為44萬千瓦)。
力爭2016年投入運營,所獲電力將以30年的長期合同銷售給國營電力公司。此外,丸紅、伊藤忠商事和九州電力等日本企業也將在印度尼西亞涉足同樣的地熱發電業務。
財政負擔將增加
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易於受天氣影響,發電量並不穩定,因此難以輕易替代火力發電和核電。此外,還可能招致電價上漲。以光伏發電為例,日本的發電成本截至2010年為每1千瓦時33~38日元,達到價格低廉的煤炭火力發電的3~4倍。
中國和印度可再生能源企業迅速成長
在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正在迅速提高存在感。總部位於印度西部工業城市浦那(PUNE)的蘇司蘭能源公司(Suzlon Energy Ltd.)從事風力發電機製造。2012年的全球份額排在第5位。2007年收購了德國企業,目前正在開拓歐美、亞洲、非洲等印度以外市場。
中國企業也在不斷擴大光伏面板的産能,並以低價格為武器,不斷擴大市佔率。中國最大企業英利綠色能源和第3大企業天合光能等4家企業躋身世界前十。
雖然有觀點認為日本擁有先進的環境相關技術,但在海外市場,日本企業在成本方面落後於中印和歐美企業。
據日本光伏發電協會統計顯示,2012年度海外供貨量達到56萬千瓦,比上一財年減少了6成。由於世界最高水平的固定價格收購制度的引進,目前日本市場的光伏發電呈現活躍態勢,但出口競爭力仍未得到改善。
當然,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可再生能源普及還面臨諸多課題。大多數都是尚未成熟的技術,相比化石燃料,發電效率更低,如果沒有政府的收購制度和財政補貼,將 難以實現盈利。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研究理事山口馨表示,「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隨著量産化和技術革新的推進,成本有望下降」。
但是,降價競爭有可能損害設備製造商的技術革新動力。曾迅速擴大市佔率的中國光伏電池廠商尚德電力由於承受不住低價競爭而陷入了破産,因此未能實現下一個飛躍。
要普及可再生能源,不僅需要通過量産降低生産成本,還需要能大幅改善發電效率的技術革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野彰洋(東京)、村松洋兵(東京)、菅原透(上海)、京塚環(曼谷)、岩城聰(新德里)、佐竹實(馬尼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