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比特幣真的能威脅人民幣嗎?

比特幣真的能威脅人民幣嗎?

2013/12/24
作為一種新的電子商務交易的結算手段,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已成為世界範圍的一大熱點。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此前也出現激增,但是對此中國政府的應對卻 很簡單,就是「禁止」二字。中國政府要求金融機構和發卡公司等不得參與比特幣的相關業務,給比特幣使用的急速擴大關上了閘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中國人民銀行和工信部等5部委于12月5日聯合發出通知。《通知》首先指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的,「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通知》的對象是金融機構和「銀聯卡」等的結算服務公司。《通知》禁止「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禁止「開展比特幣的儲存、託管、抵押 等業務」,禁止「接受比特幣或以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禁止「發行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産品」。一言以蔽之,就是禁止與比特幣相關的一切業務活動。

當然《通知》沒有禁止個人自擔風險購買比特幣的行為。所以少數人在交易中使用比特幣的情況仍然有可能發生。但是結算機關和比特幣的聯絡一旦被禁止,那麼比特幣在大量人群參與的網上拍賣或者電子商務交易的世界裏擴大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小了。

  《通知》的影響迅速出現。《通知》發出後,比特幣兌人民幣的交易價格急速下滑。中國最大的網路搜索公司百度也在6日宣佈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原因是比特幣價值大幅變動,使其無法保護用戶利益。但實際上百度在遵從《通知》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為什麼中國一下子做出了「禁止」的決定呢?熟悉中國金融的日本信金中央金庫的上席審議官露口洋介認為,「中國貨幣當局擔憂新的結算手段在他們無法管控到的地方擴大」。

  這和到今年夏天為止在市場上熱鬧過一陣的「影子銀行」問題有點類似。中國金融政策的要訣到今天仍是「窗口指導」。中國的管理者掌握銀行的人事權,又通過其掌握了人事權的銀行控制融資量。


而「影子銀行」就是一股反叛勢力。通過銀行融資的渠道被堵死,窮于資金融通和運作的地方政府,不得不組建皮包公司,通過最初發行債券,其後發行被稱為「理財産品」的各種金融商品來獲得資金。這些不透明的資金渠道的總稱就是影子銀行。

  無論如何抑制,想要防止銀行融資以外的資金渠道的擴大都不可能。中國的企業、個人和地方政府獲取的資金,其中銀行融資所佔的比率已從2002年的92%下降到了2012年的52%。因此,政府對金錢流動的監視越來越困難。

  再加上虛擬貨幣「比特幣」,中國的貨幣當局將會更加顧此失彼。對比特幣這種新的結算手段,貨幣當局像條件反射一樣予以拒絕。因此過熱的比特幣市場也迎來了一個冷靜期。

      為了「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人民銀行在通知中以可謂過剩的姿態警惕著虛擬貨幣的登場。因為控制通貨本身,才是中國體制的根源。但是攻防戰才剛剛開始,在網路空間誕生的新貨幣,圍繞著這種新生事物,貨幣當局的神經戰恐怕會越來越激烈……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