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zh-hk/%E8%B3%BD%E5%85%8B%E6%96%AF-%E7%9A%AE%E7%A7%91%E5%8D%94%E5%AE%9A
伊拉克,被毀的「民族馬賽克」
2014/06/20
日趨加劇的伊拉克戰火正演變為將平民也捲入其中的教派鬥爭。除了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而對立的阿拉伯人之外、同時還居住著庫爾德人,這一各種族、教派互不融合的「民族馬賽克」國家為什麼現在陷入亂局?破解的線索之一,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盛衰往事
「打破了《賽克斯·皮科協定》劃定的國境線」,正在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伊斯蘭教極端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ISIS)利用推土機推倒了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的土壘,進行了這樣的宣言。
《賽克斯·皮科協定》是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
簽訂的。當時,列強根據油田權益等簽訂了瓜分中東地區的秘密協定,並人工劃定了國境線。
在中世紀,伊斯蘭帝國的首都巴格達曾作為與中國唐朝長安齊名的國際都市而繁盛一時,但在16世紀以後被納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其後,英國佔領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摩蘇爾、巴格達和巴士拉3個州,在此建立了名為「伊拉克」的國家。
自那時起,南部的什葉派居民就與現在的伊朗聯絡緊密,而北部則多為同時還廣泛居住於土耳其和伊朗的庫尓德人。從英國的「委任統治區」實現獨立成為伊拉克王國之後,仍然缺乏作為一個國家的一體性。
君主制度崩潰後,1968年上台的復興黨政權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統治機構,建立了極權主義體制。而原總統薩達姆·海珊正是從該黨顯露頭角,于1979年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薩達姆通過1980~1988年與伊朗的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鞏固了獨裁體制。靠石油出口收入的分配和恐怖政治這一「胡蘿蔔與大棒」政策支撐起了其統治。薩達姆將自己比作在公元前的新巴比倫王國擁有顯赫權勢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將國民凝聚在了一起。
美軍撤退的遺患
轉捩點出現在了2003年。
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獨裁者薩達姆的統治。曾維持某種平衡的權力人物在社會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倒臺,而美軍也于2011年底全面撤退。
在維護平衡的外部力量消失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原本就存在的對立加劇,並噴湧而出,這就是如今的伊拉克。可以説美國打開了猶如木片拼接一般缺乏統一性的伊拉克的潘朵拉盒子。
在薩達姆政權統治下,作為少數派的遜尼派得到優待,但自從以佔人口約60%的什葉派為中心的馬利基政權上台之後,形勢出現了逆轉。遜尼派認為自己遭到壓制,日趨感到不滿。
此外,總理馬利基的支持基礎也不斷變化。在選舉中,政黨聯盟的組合頻繁發生改變。應該受過美軍訓練的安全部隊此次在武裝組織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對此,遜尼派的政治領導人批評馬利基政權在安全對策上出現了失誤。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這種教派對立和不穩定的政局之機發起了進攻。6月10日控制了北部的摩蘇爾,僅僅用2天時間就攻克了200公里以南的戰略要地提克里特。武裝份子以閃電般速度控制的是同為遜尼派居民佔多數的地區。
在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和庫厭德人3派勢力一直分享總統、總理和聯邦議會議長職務,維持著力量的平衡。遠遠稱不上團結如磐石,北部的庫尓德自治政府圍繞石油資源的分配問題與馬利基政權長期對立。獨立的傾向也很強。
庫尓德自治政府6月12日抓住政府軍撤退的機會,控制了與政府爭奪歸屬權的北部油田城市基爾庫克。在伊拉克國土上鼎力的3股勢力的分裂在不斷加劇。
「所有國民團結起來一起打倒恐怖分子」,馬利基總理在15日的演説中呼籲各方「團結」,但遜尼派和庫爾德人是否也也接受了這一呼籲呢?
(久門武史 杜拜)
ISIS衝擊中東百年版圖 專家﹕西方寧見敘伊疆界名存實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6 12:15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軍從伊戰泥淖撤出僅2年半,伊拉克便因蓋達前分支「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肆虐而重陷戰亂。在鄰國敘利亞內戰中冒起的ISIS,聲
言欲建立橫跨伊、敘的遜尼派政教合一國度,加上庫爾德人蠢蠢欲動謀求獨立,一戰後成形的中東邊界劃分格局備受衝擊。但多名中東專家相信,國際社會不欲看到
有近百年歷史的中東版圖崩潰,即使無法壓制ISIS,亦不會承認新國家,寧願坐視伊、敘兩國邊界名存實亡。
據香港《明報》報導,早在去年敘利亞內戰陷入僵局時,西方學術界和新聞界已在熱烈討論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結」,即指1916年簽署的《賽克斯-
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定下至今的中東邊界劃分框架,將會因為敘利亞(以至伊拉克)分崩離析而壽終正寢。隨著ISIS上周揮軍進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其建立
政教合一「哈里發國度」(caliphate)的目標成為焦點,上述討論重燃。
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被指打壓報復在薩達姆(海珊)時期掌政的遜尼派社群,造就後者的武裝勢力倒向ISIS陣營,教派衝突嚴重升溫。倫敦政經學院中東政
治學者蓋爾蓋斯(Fawaz
Gerges)向路透社指出,
伊拉克正陷入權力分裂的過程,馬利基政府永遠無法像以往一樣中央集權,「我們肯定是在看著邊界重新劃分」。
一戰後的中東版圖由英國和法國所操縱,此後近百年以來中東邊界(尤其是敘利亞和伊拉克)大致保持穩定。
這不是說將中東地圖一成不變,但其變化主要源於自我分裂、割讓領土或原有國家吞併,不是像ISIS般由零冒起,卻謀求在至少兩個國家的領土上分一杯羹。
美國喬治城大學卡塔爾外交學院教授卡姆拉瓦(Mehran
Kamrava)稱,要斷定伊拉克前景是言之尚早,但遜尼派阿拉伯人、什葉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三分天下的確「可能發生」。不過他也提醒道,伊拉克以往亦
曾瀕臨陷入自爆或分裂,但最終仍能維持完整,未來情況如何,很大程度要視乎本土、地區和國際角色的反應。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James L.
Gelvin)則指出,
國際社會對區內的國家劃分體系「極力維護」,因此就算伊拉克和敘利亞演變成「只是名義上的國家」,政府對領土只有「部分控制權」,
它們仍會被承認為國家,情況會與索馬里(索馬利亞)非常相似。
美國智庫中東研究所副主席薩利姆(Paul
Salem)亦向美聯社指出,以黎巴嫩為例,當年內戰時亦被認為會分裂成基督教、遜尼派或什葉派的小國家,最終卻未發生,敘利亞長期控制貝魯特政權,真主
黨則輕鬆來回兩國,兩國邊界形同虛設,「(但)即使它再古怪和無法運作,仍是一條真實和有意義的邊界」。
事實上,早在上月底(即ISIS攻陷摩蘇爾之前),佛蒙特大學中東政治專家高斯(F. Gregory Gause
III)便在《華盛頓郵報》撰文,
直指中東版圖變化機會渺茫,形容當前沒有外部勢力看來有興趣重劃或承認新劃的邊界,「美國肯定沒有」,亦見不到中、俄及
歐洲領袖在國際會議上提議重劃中東地圖,各國可能內部分裂,實際上管治的分離政府可能出現,但邊界本身卻不太可能改變,「這就是所謂『賽克斯-皮科之終
結』論調的終極分析性錯誤」。
《賽克斯-皮科協議》是英國和法國一戰末期在俄羅斯知情下秘密商議的協定,目的是預先劃好瓜分鄂圖曼帝國的中東地盤(鄂圖曼帝國當時站在德國和奧匈
帝國一方),1916年5月達成協議,蘇共十月革命上台後將之曝光。協議主要是將如今土耳其南部、敘利亞、伊拉克、約旦和以色列等地區按南北劃分,各自有
直接控制的地區和實際上落入各自控制的「獨立」阿拉伯國家,被視為中東當今版圖格局的起源。
協議釐定的邊界劃分最終並未成事。一戰後鄂圖曼帝國的確成為戰敗國,並在1918年《凡爾賽條約》中被奪去大片領土,但翌年凱末爾就發動土耳其獨立
戰爭收復不少失地。佛蒙特大學中東學者高斯便指出,《賽克斯-皮科協議》其實只是初步協議,真正奠定今日中東版圖的其實是1920年的聖雷莫(San
Remo)會議,即使伊拉克正式分裂,也其實是「聖雷莫之終結」。
伊拉克如今陷入薩達姆倒台後局勢最緊張的內部危機。首先是教派衝突陷入白熱化階段,
ISIS成功利用遜尼派對馬利基政府教派主義政策的怒火,又繼承
了薩達姆的復興黨軍隊網絡,倫敦政經學院中東專家蓋爾蓋斯向路透社指出,「ISIS做到將自己打入不滿管治和感到疏離的遜尼派社群」,
尤其是得到前軍方士
兵加盟令他們戰鬥能力大增。
面對ISIS步步進逼,什葉派正準備全力反撲。伊拉克什葉派中地位最崇高的大阿亞圖拉(最高級教士)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最近一改昔日較溫和的立場,號召信眾從戎,守護巴格達與馬利基政府。蓋爾蓋斯便警告,馬利基鼓動什葉派民兵抗敵,大有可能正中
ISIS下懷,挑起全面的教派戰爭。
另一方面,伊拉克庫爾德人亦有心渾水摸魚,上周四便在ISIS進逼政府軍期間奪取產油重鎮基爾庫克。
伊拉克庫爾德人本已在東北聚居地擁有高度自治權,甚至擁有一支為數25萬人的軍隊「庫爾德自由戰士」,分析普遍關注他們會否趁機完成宣布獨立的夙願。
專家相信庫爾德人當前獨立成數不高,但對華府能否遏止教派衝突激化有懷疑。佛蒙特大學中東專家高斯指出,華府不會支持庫爾德人獨立,「它資助伊拉克
庫爾德斯坦地方政府已有25年時間,但期間從未鼓勵庫爾德人宣布獨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東歷史學家格爾文則指出,華府一直施壓要求馬利基改革政府和
向居少數的遜尼派伸出和好之手,馬利基卻反向伊朗求助,或是想迫使歐巴馬放棄對其的改革要求,即時出手對付ISIS。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伊軍方發言人表示,安全部隊在過去24小時內共打死279名反政府武裝分子,並從對方手中收復了部分失地。
(南
早中文網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昨日(6月15日)發生爆炸襲擊,造成至少12人死亡。伊拉克政府軍和叛亂武裝分子繼續發生激烈交火。伊軍方發言人表示,安
全部隊在過去24小時內共打死279名反政府武裝分子,並從對方手中收復了部分失地。美國已下令向波斯灣派遣航空母艦,並準備和伊朗進行對話,討論伊拉克
安全局勢。
綜合海外媒體報道,伊拉克武裝部隊總司令辦公室發言人阿塔在昨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伊軍已經在過去24小時內奪回了多個北部地區城鎮,並成功阻止了武裝分子繼續前進。
中東社援引伊拉克安全部門消息源稱,摩蘇爾和提克里特目前仍處於遜尼派激進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控制之中,伊拉克軍隊
當天繼續使用直升機掃射這兩處的武裝分子目標。與此同時,雖然向巴格達方向推進受阻,武裝分子仍然試圖擴大地盤。
昨日,在伊拉克西北部、距離敘利亞邊界僅60公里的泰勒阿費爾地區,武裝分子與政府軍發生激烈衝突。
上週,ISIL連續攻佔了伊拉克北部的數座大城市,並開始逼近首都巴格達。巴格達昨日發生多起爆炸襲擊事件。根據伊拉克內政部當天晚間發表的聲明,
其中一起發生在市場的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至少12人死亡,28人受傷。而另外兩起針對安全部門的炸彈襲擊則造成1名警察死亡,9人受傷。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週五表示,正在審查應對伊拉克局勢的軍事選項,但其中並未包括派遣軍隊。美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布什號及另外兩艘艦隻已抵達波斯灣海
域,艦隻配備戰斧巡航導彈,可以攻擊伊拉克境內目標。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會評估局勢發展,再決定是否向伊拉克武裝組織發動攻擊。
ISIL在上週聲稱屠殺了1700名什葉派士兵。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柏莎琪發布聲明稱:“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宣稱在提克里特(Tikrit)屠殺了1700名伊拉克什葉派空軍新兵,此事駭人聽聞,也真實地描繪出這些恐怖分子的嗜血。”
她表示:“我們雖然不能證實這些報導,但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讓伊拉克人心生恐懼,在伊拉克人之間煽動宗派分離。”
ISIL在網上發佈照片,顯示武裝分子用步槍對準大量伊拉克士兵,相信照片拍攝時為處決前一刻。武裝組織還展示了大批原屬政府軍的武器及車輛。
此外,伊朗總理哈桑·魯哈尼表示,如果美國開始打擊位於伊拉克或者其他地區的恐怖集團,伊朗將考慮和美國展開合作。
英國《星期天泰晤士報》引述一名伊朗高級官員周六透露,伊朗革命衞隊精銳「聖城軍」的蘇萊馬尼少將與67名高級顧問已於上週抵達巴格達,負責調遣軍隊、武器,擬定作戰計畫,也帶來輕中型武器、火箭、重型機關槍及大量彈藥。
此外,英國空軍特勤隊(SAS)的軍官也正前赴伊拉克,為美國可能對ISIL武裝分子發動空襲做準備。
版權聲明:《南華早報中文網》所有文章版權由香港《南華早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楊衛隆
伊拉克內戰前因後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阿拉伯世界的敵人是猶太人,由阻止以色列立國的獨立戰爭開始,六日戰爭和贖罪人戰爭都是整個中東回教世
界和以色列戰鬥。到了1990年代,以色列成為核軍事力量超級大國,阿拉伯世界再也沒有能力消滅以色列。本來,阿拉伯世界是以打倒以色列為目標才能凝聚起來。當消滅以色列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這個阿拉伯聯盟只能瓦解。阿拉伯世界再也沒有共同目標的時候,巴勒斯坦問題成為他們的焦點。可惜,巴勒斯坦問題不是單純地要求以色列讓步就可以解決。巴勒斯坦本身也有不少問題,例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管治加沙地帶,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管治西岸地區。兩派分治巴勒斯坦長達7年,到了2014年6月,分裂局面才告結束。但是,兩派成立巴勒斯坦聯合政府不代表巴勒斯坦內部分裂從此一去不復返。
以巴和談一直是奧巴馬心目中的千秋大業,證明他能人所不能,為中東帶來永久和平。結果當然是失敗收場。以巴和談不是雙方坐下來談談就可以解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於公元632年去世,穆斯林對於繼承人問題產生分歧。公元656年6月,即是穆罕默德去世之後短短24年,大多數穆斯林的遜尼派和少數穆斯林的什葉派因為繼承人問題爆發大規模內戰,又稱為駱駝戰役。自此之後,兩派戰鬥從來沒有停止過,已經打了將近14個世紀。例如1980年9月爆發,持續8年,傷亡100萬人的兩伊戰爭,即是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就是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伊朗的什葉派之間的戰鬥。兩伊戰爭令到伊拉克和伊朗損失慘重。2014年6月的伊黎國與伊拉克政府軍內戰,只是兩伊戰爭的延續。
美軍於2011年撤離伊拉克之後,伊朗急於填補中東地區的軍事勢力真空地帶。敘利亞內戰是什葉派和遜尼派攤牌的地方。結果,屬於遜尼派的敘利亞叛軍大敗,伊朗勢力進一步鞏固。美軍撤出伊拉克的時候已經知道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政權不會長久。即使美國11萬大軍在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局勢沒有一刻平靜過。伊拉克政府從來沒有化解國內的教派衝突。阿爾蓋達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不是在美軍撤離伊拉克之後才在伊拉克崛起。2014年6月,伊拉克的聖戰組織才在伊拉克發動大規模攻勢,只是因為鄰國敘利亞內戰完結,伊黎國調動兵力進入伊拉克發動聖戰。
美國沒有積極在伊拉克投資,因為他們知道伊拉克的投資只會有戰火,不會有回報,將到口的肥肉吐出來。完全不知道也不理會伊拉克形勢的中國企業高幹傻兮兮地接過了這塊肥肉。
以色列和美國華爾街及美國國會有密切關係,尤其是華爾街。嚴格地說,以色列和華爾街都是猶太國度。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戰鬥對以色列有利,因為世人的視線會由以巴問題轉移到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戰鬥去。以色列不喜歡世人盯著他們怎樣幫助巴勒斯坦立國,不想歐美和亞洲國家在巴勒斯坦國界上指指點點。世人的視線離開以巴問題,真求之不得。
只要美國再也不需要中東石油,執筆時,中東石油只佔美國進口石油1成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戰鬥,對美國也有利。但是,兩派自相殘殺的最大得益者是華爾街。中東石油因為地緣戰爭而陷入危機,美國的頁岩油成為最可靠的石油供應來源,中國和日本會向美國大量購買石油。而且,油價會維持在高位,有利頁岩油開發和投資。當美國成為石油出口國,國際油價的控制權操在華爾街大戶之手。這時候,華爾街操控糧食、能源和投資市場,包括各國貨幣匯率和利率,可以說是隻手摭天。華爾街沒有必要挑撥兩派戰鬥,只要歐美列強撤離中東,遜尼派和什葉派就會立即打起來。當遜尼派和什葉派打起來,一切都會變得模糊不清,雙方只管自相殘殺,沒完沒了。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如果遜尼派和什葉派打起來,得利的漁人有華爾街、以色列和美國。失利的國家當然是中國,因為中國在中東的投資都是不知風險,自尋煩惱。
伊拉克 已成美國的夢魘
201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5天後,美軍就全部撤出伊拉克。然而也不過兩年多的時間,歐巴馬就面臨再度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抉擇。
和60年代的越南一樣,伊拉克已成美國的夢魘,而對歐巴馬來說,伊拉克更是他揮之不去的燙手山芋。
伊
拉克與美國最近的糾葛,歷經美國4任總統,要從老布希1990年夏季的沙漠之盾軍事行動說起,在這場波斯灣戰爭,美軍與其盟友將伊拉克軍隊趕出所入侵的科
威特,然而也為之後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伏筆。後來柯林頓當政,致力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為壓制蠢蠢欲動的伊拉克,曾對其發射飛彈。不過相較而言,當時的伊拉克
並非美國政府在中東政策的頭號目標。
2001年小布希上台,當年的911恐怖攻擊使伊拉克成為他口中的邪惡軸心國。2003年3月,小布希打著反恐與消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旗號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海珊政權,建立新政府。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2011年12月18日最後一名美軍撤出伊拉克才算正式結束。
歐巴馬與伊拉克的關係密切。他2009年靠著反對伊拉克戰爭,聲勢鵲起,入主白宮,4年後又承諾自伊拉克撤軍而獲得連任。現在,伊拉克則成了他外交政策最大難題。
眼前的伊拉克內戰情勢複雜,北方的遜尼派叛軍進逼首都巴格達,執政的什葉派政府情勢緊急,然而歐巴馬卻發現若是伸手救援,他在中東的盟友竟是美國長期的敵人伊朗與敘利亞。
歐
巴馬若是決定出兵,一定也會受到質疑,之前的敘利亞與烏克蘭動亂,為何不肯伸手干預,而換成伊拉克,卻又是另一種態度。但他若是打算袖手旁觀,也會有人詰
問,去年國際期待美國對敘利亞發動空襲,以制裁其使用化武,然而卻遭歐巴馬拒絕,結果導至敘利亞陷入內戰。現在面對伊拉克,歐巴馬難道要重蹈覆轍。
歐巴馬目前已派遣2百多名美軍進入伊拉克,然而想到2003年開打的伊拉克戰爭持續逾8年,共耗資1兆美元以及犧牲4,487名美軍的性命,他絕對不會想再打一場這樣的戰爭。
編輯薦讀:伊拉克怎麼了?
2014/06/19 11:12:16
李昕
即
使
中國觀眾習慣了在新聞聯播最後幾分鐘裡看到中東動盪,對傷亡數字和交火鏡頭有了認知疲勞,也難免不注意到近期伊拉克局勢的迅速惡化。伊拉克突然大亂,教派
戰火越燃越烈,全面內戰似乎近在眼前。對想要脫身離開的美國,對石油合作涉足頗深的中國,對脆弱而復雜的中東局勢,這都是新挑戰。
伊拉克為何大亂?
這次危機源自一個叫“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的極端伊斯蘭組織,
成立於美軍進攻伊拉克前後,也就是2003年左右。最初脫胎於基地組織,但兩者區別日趨明顯──基地組織策劃恐怖襲擊,而ISIS則要通過暴力建立一個新的教派國家。
阿
拉伯世界內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歷史復雜,在伊拉克積怨尤深。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由佔人口三分之一的遜尼派當政,統治著庫爾德人和人口佔多數的什葉派。美國率
領的多國部隊入侵之後,扶植起來的伊拉克新政府根植於什葉派,但從政治和經濟上均將遜尼派邊緣化,遜尼派的不滿日積月累,一個敘伊邊界的極端組織借機起
事。
ISIS在敘利亞內戰混亂中成長壯大,自稱要建立一個遜尼派的極端伊斯蘭國家,領土跨越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通過以下地圖可明確看出ISIS控制的領域和目標范圍。
伊拉克的政府軍在做什麼?
伊拉克政府軍號稱有19萬人,其中不少為美國政府訓練並武裝,但自從6月10日ISIS發動大舉進攻以來,政府軍丟盔卸甲,不少伊拉克士兵選擇繳械投降,或者換成平民服裝逃離戰場。
ISIS僅用兩天就拿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Mosul)和薩達姆出生地提裡克裡,
逼近首都巴格達。
ISIS相當殘忍,在網上發布照片,稱槍決了 1700名政府軍士兵。
政府軍為何不力,從以下視頻一看就明。
此時什葉派的部族武裝挑起大樑,從敘利亞返回伊拉克,成為伊朗軍隊之外抗擊ISIS的重要力量。
中國為什麼需要關注?
中國半數以上進口石油來自中東,而伊拉克是中國原油進口第五大來源地。
《中國原油進口來源日趨多元化》一文中指出,中國為了降低對沙特等石油供應大國的依賴,近年來加大從伊拉克、西非和其他地區的原油進口。僅2013年一年,中國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就增長了50%,今年1到4月增長了30%。
6月18日,
伊拉克幾個煉化廠已經火光熊熊,
油價亦飆升到九個月以來的最高點,這些對石油進口國都不是好消息。
伊拉克是中國能源國家隊海外投資的最大目標之一,其局勢惡化不僅威脅到當地萬名中資企業員工的人身安全,也讓中國公司面臨風險。6月12日中石油一名員工在伊拉克被綁架,現已獲釋。民企同樣難過,
以香港上市的安東油服為例,該公司去年總收入的16%來自於伊拉克,更準確的說是來自於向中國能源國企在伊油田提供服務。安東油服參與的油田項目位於伊拉克南部,目前還未受到北部地區戰火的影響。不過,如果戰場擴大,該公司現有收入和增長均可能遭受打擊。
美國持何態度?
競選時反復承諾從海外撤軍的奧巴馬,在此次沖突發生後立刻表示,
不會派遣美國軍隊重回伊拉克,
很可能也不會實施空襲,目前僅同意向伊拉克軍方提供情報。美方多次表示,對激化了教派分歧的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 並不滿意,6月18日的參議院聽証會上,議員直言要馬利基下台,建立一個跨教派,吸納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的政府。可是建立一個多元政府遠非一日之功。
伊拉克政府軍的軟弱已經有目共睹,目前能大舉出兵打擊ISIS的似乎只有美國的宿敵伊朗。而美國與伊朗接觸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兩大盟友沙特和以色列與伊朗有宿怨,尤其是伊朗曾揚言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美國每次與伊朗接觸都會引起以色列強烈反彈。
阿拉伯世界在此事上意見不一,《
伊拉克危機威脅整個中東安全》
一文中描述:科威特敦促海灣國家對ISIS採取強硬立場;遜尼派為主的沙特並不支持伊拉克現政府,甚至號召伊拉克內部的遜尼派部族推翻馬利基的領導,有沙
特富人還暗中為ISIS提供資金。
阿拉伯官員警告說,如果美國或者伊朗實施軍事幹預、以捍衛巴格達的什葉派政府的話,可能會煽起全球遜尼派穆斯林的怒火。這個短視頻直觀解釋了從土耳其到約
旦,各國在伊拉克此次教派沖突間的立場
伊朗為什麼幫忙?
伊朗有支持伊拉克政府的多重理由:伊朗和伊拉克是中東為數不多的什葉派領導的國家,德黑蘭是馬利基最親密
的中東盟友。伊朗的精銳部隊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s
Corps)已經在伊拉克內部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他們訓練的部分什葉派民兵後來加入伊拉克軍隊。自6月ISIS進攻以來,
伊朗已經快速採取地面行動,部署革命衛隊海外精英分支聖城旅打擊ISIS。
《美國將就伊拉克安全形勢與伊朗直接對話》一文中,解釋了美伊在此事上合作的前景。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原本讓美國憂心忡忡,害怕美軍撤離之後兩伊結盟,與美國、沙特和以色列為敵。但在馬利基政府難以抵擋武裝分子的情況下,伊朗反而成了伊拉克重返穩定的希望。
(本文作者李昕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執行主編。您可以寫信至 xin.li@dowjones.com 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