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原因呢?日本企業幾乎減少一半,而以國有企業為中心的中國企業卻持續增加,今年共有95家企業上榜。日本被中國反超是在2011年,隨後這一差距逐漸拉大。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一樣,中日在這裡也上演了一場逆轉劇。
日本的優勢是汽車
不過,筆者認為日本企業最擔心的並不是中國的崛起。而是與「老競爭對手」歐美企業的差距正再度拉開。中國企業除少部分企業之外,多數企業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影響力較小,能在全球市場與日本企業一較高低的還為數不多。
但歐美企業不同,他們先於日本企業面向全球市場開展業務、擁有引以為傲的高品牌競爭力和技術實力,對於日本企業而言是真正的競爭對手。下面我們以全球的製造業為例,對日美的一流企業進行一下比較。
大致看一下排行榜會發現,日本的明顯優勢是汽車。豐田汽車以下到富士重工業,共有6家汽車公司上榜,而部件廠商方面,電裝等也是榜上有名。從500強的排名順序來看,在日本居首的豐田居第九位,而在美國居首的通用汽車僅排名21位。
但是,除了汽車外,日本幾乎再沒有什麼佔據優勢的領域。硬要找的話,新日鐵住金排在第184位的鋼鐵産業可以算一個吧。在該領域,沒有美國企業上榜500 強。另外,由於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陷入破産,排在第487位的富士軟片也可以算是在「優勝組」之中。
不過,日本的「優勝組」的名單就只有這些。下面讓我們從其他領域對日美企業進行了比較(括號內數字為在500強企業中的排名)。
|
上述領域只是一小部分,即便如此想必大家已經深切感受到日本企業在規模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現狀了吧。如果算上此次特意排除掉的IT、金融和石油巨頭等美國企業所擅長的領域,日美産業實力的厚度差將更加明顯。
歐洲「小國」也孕育出知名企業
目前日本企業的業績表現堅挺,企業家也呈現出樂觀的態度,這並非壞事。但是行業重組等遺留課題也很多。日本企業家應該捫心自問本公司是否具有能夠在全球化市場上與歐美巨頭對等競爭的經營基礎。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西條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