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失職幹部,固然是應舉之策。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這次事件其實折射出海南省的防災救災工作存在的巨大漏洞。首先,當地沒有儲備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其次,沒有建立起一個成系統的緊急事態時的救災物資採購管道。
在防災救災方面,日本有著很成熟的經驗。就拿東京的六本木新城來説吧。2003年正式開業的六本木新城由建築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森大樓公司主導開發,有高 層辦公大樓、高層住宅、眾多的商業設施、還有戶外劇場等組成的文化設施、高級酒店、電視廣播中心、開放空間、街道、公共設施等,是眼下日本規模最大的一項 城市再開發項目。每天約有2萬人在這種新城裏工作,平均每天出入人數要高達10萬人之多。
六本木新城的救災物資儲備倉庫有5處,儲存著可供72小時使用的救災物資。緊急用食品、飲用水等物資都按員工人數乘以3天所需量來儲備,還要多備10%,以備供應地震發生後無法回家的路人等需求。
救災物資儲備分「急救藥品」、「救助用器材」(如頭盔、安全靴、鐵鍬、鐵桿、鐵錘、萬能斧、繩索、爬梯、千斤頂、小型發電機、燃料、抽水機、阻燃毛毯、毛 巾、嬰兒用尿布、簡易便器、防塵口罩、勞動手套等)、「緊急用品」(如手電筒、手提喇叭、便攜式揚聲器、小型收音機、備有電池等)、「緊急用食品」、「緊 急外攜文件」(公司重要文件和貴重品)等。
光食品就有20萬份。儲備的食品中有快速面、咖哩飯、牛肉飯、餅乾等多種。菜餚有魚罐頭、多種風味的防災菜餚等。為的是考慮到救災時的生活質量,不能老叫災民吃一種食品。
由此可見,在每年都有颱風經過的海南省,民政等救災部門應該儘快建立起食品、飲用水等必需品的儲備系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防災救災方面,中國和日本之間有著很好的合作空間,日本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完全可供中國參考及吸收。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