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7, 2015

外資中國變局(1)日企跑路

外資中國變局(1)日企跑路

2015/06/10
      2015年1月的一個寒風淩冽夜晚,在中國的經濟大都市上海,一位日本男子出現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去哪兒都行,我想買一張國際線路的機票」,男子露出一副走投無路的表情,售票櫃臺的女工作人員為他安排了一張飛往日本的機票。
  
      「錢到帳之前不會放你走」,就在幾小時之前,這位日本男子在上海市郊外的日資縫紉工廠被幾位中國客戶擋住去路。

      該工廠進駐上海已有20年,最鼎盛時期擁有200名員工,面向日本的大型服裝企業供應服裝。過去該工廠利用廉價勞動力實現了盈利,不過最近幾年業績迅速惡化。最終淪落到欠客戶錢款的地步。

      該縫紉工廠的日本的總部也無力拿出資金。雖然男子當著調解人向客戶道歉,請求延長還款期限,但其仍明顯處於不利形勢。「要想活著回去也許只有跑路了」,知情者如此道。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已經約40年。由於看好中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市場,日本企業從1980年代開始陸續進駐中國。如今在華日企超過了2萬家,雖然不時地受到政治風險的衝擊,但這些企業卻仍不斷在華增加業務網點。

      然而,眼下的中國已經難以像過去一樣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就連最近幾年迅速在全球擴大知名度的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小米的增長也踩下了煞車。

      在4月底一個週一的早晨,日資電子零部件廠商在北京的辦公室與東京連線召開電視會議。中國營業人員的報告讓日方高管目瞪口呆。原因是小米方面2015年以來第2次要求延期供應零部件。「小米的智慧手機賣不動了」,公司的日方高管沮喪。

      在經濟減速的影響逐漸擴大的狀況下,5年來以2倍速度上漲的人工費也對企業構成沉重負擔。而對於日本企業來説,日元貶值也是一股逆風。

      企業將從中國市場「撤退」也作為現實的選項之一。據日本經濟産業省2014年7月實施的「企業事業活動基本調查」,2013年度從中國撤退的日資企業當地 法人數為205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7家。幫助企業推進業務重組的律師賈維恒(44歲)表示,受經濟減速影響,企業在中國當地業務網點的過剩感出現增 強。預計今後撤退案件將繼續增多。

在關閉的西鐵城工廠進行清理工作的堆高機(5月30日,廣東省廣州)
      5月30日,進入雨季的廣東廣州市的天空被烏雲籠罩。在日本星辰錶控股2月關閉的手錶零部件工廠,貌似是為了抹去發生在4個月前的事件的記憶,堆高機正將工廠的設備和原料搬離。

      「明天將對工廠進行清算」,在臨近2015年春節長假前的2月5日,期待回老家的西鐵城廣州工廠員工的表情為之一變。一千名員工同時接到了解雇通知。

      「為什麼在解雇的前一天才通知我們!」

       似乎是想儘快壓制住員工的不滿,西鐵城逼迫員工與公司解除雇用合同。「不簽字的話,你們的處境將變得非常難堪」。當天深夜,300名員工接到了來自未曾謀面男性的電話,威脅其儘快簽字。

      「日本老闆真可惡!」在關閉的工廠進行善後處理工作的總務負責人劉俊穎先生(化名,40歲)情緒激動的説:「我們被用完拋棄了」。在工廠勤勤懇懇工作了19年的他也突然接到了解雇通知。

      在撤退工作完成的1個月後工廠被完全關閉。「我的孩子還在上中學,負擔很重,可已經40多歲的我再要重新找工作可沒那麼容易」,劉俊穎的眼眶濕潤了。

       在沿海城市的工廠聚集區,甚至出現了幫助陷入困境的企業解僱員工的「專業戶」。

       「我們購買了這家公司的資産。今後我們説了算」,「專業戶」從撤退企業方面以100美元左右的超低價格收購工廠和設備等的機械,幫助企業解決當地政府方面複雜的手續,再通過手續費和出售資産獲取暴利。

      「即使花錢也想趕快處理掉高速增長時代留下的遺産」,這些「專業戶」似乎也看透了企業的心思,在背後尋找謀利的良機。


外資中國變局(2)苦惱不被同情

2015/06/11
   「完全沒有幹勁兒……」,在中國東北的遼寧省大連市,一家日資大型電子企業工廠的40多歲女員工李梅(化名)如此説。

外資企業工廠員工的不滿日趨加劇(廣東省東莞市)
李梅十多年前進入這家工廠,一直堅持每日勤奮地工作。她認為細緻且專注於産品製造的日本企業也很適合自己。然而最近,她卻無心工作。起因是附近的東芝旗下大連工廠在2013年底發生的罷工。

  「應拿出更多補償金」,在武警注視之下,約900名員工高聲呼喊。東芝大連工廠自1997年開始生産電視,但東芝方面以虧損為由決定關閉該廠。失去工作的 員工向經營方提出抗議,要求盡可能多地獲得相當於遣散費的補償金。東芝不得已接受了要求。而在如今的李梅看來,當時發生的事情已變得不再事不關己。

       大連如今被推上了經濟衰退的風口浪尖。大連所在的遼寧省2015年1~3月地區生産總值(GDP)僅比上年同期增長1.9%。遠遠低於中國設定為2015 年目標的7%左右的增長率,處在全國最低水平。大連聚集著近2000家日資企業。李梅所在的工廠也處在隨時都可能被關閉的狀態。因此,與工作相比,李梅眼 下最更關心的是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補償金,她説:「現在只是在想能拿到多少錢補償。」

      2015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上午10點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報告提出「(中國將)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然而就在差不多時候,廣東省東莞的工業園區發生了5000人規模的大罷工。

      「把拖欠的工資給我們」,生産耐吉等一流品牌鞋的台資工廠的員工異口同聲地喊道。第二天,罷工活動還陸續擴大到了周邊的其他工廠。舉手示威的員工達到了數萬人。

        「已經累了」,過去5年裏,東莞有100家以上的日企撤走,而這些企業的日籍高管留下的都是類似這樣的話。由於出口競爭力的下滑,「世界工廠」正陷入困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日資企業的高管苦惱:「現在,我們在中國究竟怎麼做才好?」

        不過,中國的員工對日籍高管等的苦惱並不同情。在大型日本家電企業旗下工廠長期擔任工會負責人的中國籍員工有些焦躁的表示,「既然這麼想離開中國,那就儘快離開好了。我們不會再讓這樣的外企在中國開展業務。中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外資中國變局(3)淪落為跳板

2015/06/12
      在IT企業雲集的北京中關村的一棟老舊大樓的6樓,有家令中國總理李克強讚嘆不已的新興企業。樓內的牆面污漬斑斑,沒有開燈的過道堆滿了紙板箱和資材。
    
IT人才競爭日益激烈(5月29日、北京中關村的創業支援設施)
      這家企業就是2年前成立的IT行業求職招聘網站「拉勾網」的北京拉勾網路技術。2015年5月7日上午,創始人馬德龍向突然到訪中關村進行視察的李克強介 紹了公司的業務內容。當得知這家只有180名員工規模的公司向互聯網企業輸送了150萬人才時,李克強大加讚賞,稱保障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保障就業,有了 就業才有收入,才有創業創新,就業是基礎。

      拉勾網快速發展的關鍵在於中國2萬家IT企業的龐大用人需求。在不斷建設創業援助設施為創業者免費提供辦公室的中關村,也陸續出現一些創業企業,IT人才需求旺盛。而且希望在成長企業積累職業經驗的人才也到處都是。馬德龍正是看好了這一點。

      「無論如何都想在國內企業工作」,3月一位從美資軟體企業跳槽到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擔任部長職位、家住北京的張傑(化名,29歲)這樣説。最大的吸引力就 是待遇。以百度及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為中心,人才競爭愈演愈烈,中國IT企業部長級的年薪普遍能拿到五十萬元以上。張傑的月薪也比跳槽前翻了一倍,達到5 萬元。

      從1990年代開始,中國IT産業隨著美國微軟等大型IT外企的進入而迅速發展起來。張傑表示,「之前一直嚮往工資高的外企,但如今,中國大企業的工資更高。外企只是我拿到更高待遇的一個跳板」。

      妨礙調查的後果如何?你們聰明的話肯定知道——2014年冬季,中國反壟斷當局突然到訪美國大型半導體廠商高通,該公司的相關人士對調查人員的高壓態度感 到震驚。在不久之後的2015年2月,中國當局向高通開出了60.88億元的鉅額罰單。當局認為,高通將自主技術強加於智慧手機廠商,非法獲得專利使用 費。

      隨著阿里巴巴等全球性企業的不斷壯大,中國IT産業愈發自信。中國領導層似乎也為了提升國産技術和産品,不惜排除外資企業。「之前是無論如何都希望我們傳授技術。現在時代變了」,從高通相關人士的言語中也流露出外資企業的失落感。


外資中國變局(4)信任危機

2015/06/15
   日本化學藥品商社江守集團控股(HD)在5月29日將旗下8家子公司出售給從事化學品和藥品銷售的興和集團。具有109年歷史的老牌商社就這樣劃上了句號。而其沒落的起因是2014年7月收到的一封匿名電子郵件。

  被質疑的核心人物是江守集團控股中國當地法人前高層謝飛紅。留著短髮、戴無框眼鏡的謝飛紅在上海作為精明能幹的商人而廣為人知。他曾豪言壯語道:「將超過 丸紅(中國業務)。」江守集團社長江守清隆對其非常看重。江守的合併銷售額在最近5年裏擴大至3倍,達到約2200億日元,而銷售額的70%來自謝飛紅領 頭的中國業務。

中宇仍在繼續開展業務(6月3日,在上海市開幕的展會)
然而,在大放光彩的業績背後,謝飛紅卻是通過與自己親屬有關係的企業進行交易,人為推高了帳面上的銷售額。其通過代替交易對象支付採購貨款,並收取利息回 收資金。不過,由於中國的經濟減速導致交易對象難以順利支付,其演繹的快速增長的商業模式也隨之崩潰。江守集團的相關人士透露稱:「我們認為從以前就在從 事危險交易」。但是,對於背後有集團社長支持的謝飛紅,「任何人都不敢説什麼」。

  6月3日上午,在上海開幕的住宅設備大型展會上,中宇建材集團展出了水龍頭五金和溫水座便器等100多種商品,營業負責人對參觀者宣傳稱:「性價比高是我們的優勢」。

  這是在任何展會上都會看到的情景,但卻有一位日本經營者對此感到沉重而苦澀。他就是同一天宣佈最多將虧損660億日元的日本住宅設備及綜合建材企業驪住集團(LIXIL)的社長藤森義明。

  造成鉅額虧損的原因是在德國上市的子公司「JOYOU」的假賬問題。而中宇就是「JOYOU」的子公司。率領中宇的蔡建設篡改了財務報表。

  5月22日,JOYOU在德國申請破産。但是,蔡並未放棄作為核心的中國業務。中宇一位40多歲的男性員工肯定的説:「破産是德國的事情。對我們沒有影響」。

  「將不惜(對蔡建設等人)採取法律措施」,3日下午2時,驪住在東京召開的記者會上,社長藤森如此強調稱。這句話不知是否已經傳到蔡建設的耳裏。

外資中國變局(5)逆境求盈

2015/06/16
          這是在北京市內西側住宅區的一角。2015年3月底,由日本大型零售商伊藤洋華堂經營的「華堂商場右安門市」悄然關門。如今已摘下招牌,店前廣場也成了附 近小學生的足球練習場。看著這悠閒的景象,住在附近的主婦王阿姨説:「以前這裡的食品賣場可熱鬧了。」

永旺商場武漢店每月有100萬左右顧客光顧((2014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
        洋華堂最初在北京開店是在1998年。當時中國還鮮有現代化的零售商店。在經營方面,當時洋華堂方面提出「應重視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而中國國有企業 的合資方卻針鋒相對,表示只需做成銷售廉價商品的大眾商店。雖然經營方針因此時而出現搖擺,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洋華堂還是實現了盈利。

         2008年夏季,讓全中國沸騰的北京奧運結束後,洋華堂的顧客突然走向減少。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回顧道:「北京洋華堂曾經的重要顧客是那些來北京建 設奧運設施的民工」。而奧運結束後,華堂商場越是為了挽回北京本土顧客,就越陷入與周圍商場的價格競爭,進入惡性循環。與憑藉日式服務不斷增收的成都洋華 堂相比,北京洋華堂的經營狀況出現持續低迷,僅2008年一年就關閉了4家門市。

       「除生鮮食品以外,我基本上不去實體店買東西」,遼寧省大連市27歲的銀行女職員鄒婷婷如是説。她最近剛在網上買了空氣凈化器。網購價格便宜,種類豐富,目前被認為已經佔到中國零售市場的約10%。對於實體店零售業來説,經營環境也日益嚴峻。

        湖北省武漢市是擁有1千萬人口的中國內陸中心城市。2014年年底開業的永旺商場武漢店即便是在工作日,一到傍晚,就擠滿了前來購物和用餐的當地顧客。當地法人總經理椎名孝夫滿意的説:「很多顧客是衝著日本的安心與安全而來的。」

        2012年山東省青島的永旺商場因「反日遊行」遭到破壞。雖然在華業務持續虧損,但永旺仍將在購買力不斷增強的中國消費市場尋找商機。

        對於企業來説,在整個社會的經濟處於上升趨勢時,很容易拓展業務。但只有在經濟低潮期,絞盡腦汁,獲得顧客認同才算真正實現企業的價值。「盈在經濟低潮 時」,作為永旺前身之一的「岡田屋和服店」的家訓中有這樣一句箴言。對於結束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永旺如今再次深深感悟著這一家訓……

      本連載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中村裕、阿部哲也、原島大介、若杉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