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不看企業業績
「習近平曾經視察過這家藥廠兩次,股價肯定能上千」,一到週末,數百名散戶就會聚集到上海市中心的一個地方。買入還是拋出?股民們展開著激烈討論。
趙先生的小本子上寫滿了自己分析的股價預測 |
2億多的中國個人投資者將上海股市推上了5000點。但其中有很多並不了解股市機制和投資風險。一位65歲的男股民透露了自己的投資秘訣,「根據以前的經驗,在新上市股的股價出現下跌時買入肯定能賺。」
與企業業績相比,日本的個人投資者也更重視技術分析等股價波動趨勢。但是,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在於個人交易量佔全體的60~80%,明顯高於日美歐等已開發國家。
中國形成以散戶為主的股市有兩個原因。其一,由於養老金制度的改革完善過於緩慢,中國尚未出現成熟的投資諮詢公司和信託銀行等管理養老金資金的機構投資者。
作為中國最大的公共養老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截至2014年底的總資産達到人民幣1.5356萬億元。雖然中日兩國的養老金制度難以比較,但這一金額 還不到日本養老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運營資産的4分之1。此外,中國的企業養老金制度仍未成熟。據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 計,2014年中國的企業養老金金額為7689億元。而參保的職員人數僅為2290萬人。
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和政府通常都是將累積的養老金交給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由於資金量巨大,這些機構投資者往往成為市場的主角。當然,中國也存在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但由於資金量有限,缺乏影響力。
其二,中國政府原則上禁止外國人買賣中國股票。雖然中國正在逐漸放寬限制,例如2014年允許外國投資者經由香港買賣中國股票,但外國投資者的存在感仍極其有限。
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只要市場結構仍以散戶為主,中國股市就很有可能繼續在狂熱和崩潰中輪迴。
上海股市總市值現已超過東京股市,僅次於美國紐約和納斯達克股市,攀升至全球第3位。上海股市一旦崩盤,將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中國政府為避免股市突然崩盤,正加緊採取措施防止過熱。《人民日報》等中國官媒連續發文提示股市風險,政府對證券公司強化信用交易限制等,這些措施都意在穩定市場。
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因不夠冷靜的個人行為而出現的股市泡沫,徹底的結構改革不可或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